<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曾长期从事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者,我对“厘清职责”始终有着格外敏锐的感知。今天看到足协新规在地方执行中陷入的“踢皮球”窘境,苏州足协将责任推给江苏文旅,江苏文旅又以“管不了”回应,最终这份文件沦为无人落地的“废纸”,内心感触颇深。往常提起“踢皮球”,人们多会联想到推诿扯皮的负面印象,但这次的事件却让我意识到,有些“踢皮球”未必全是坏事,它更像一把精准的“探针”,戳中了权责界定里的模糊地带,也逼着我们正视机制运行中的深层矛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说这次足球新规的“被踢”,表面看是部门不愿主动担责,实则暴露了“权责清单”存在的漏洞。足协出台新规的初衷是规范行业发展,却没能在文件中明确地方层面“足协”与“文旅部门”的职责边界;文旅部门接到文件后,也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在足球赛事管理中应承担的角色。这种“踢”,本质上是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的“接不住”。若不是这次“踢皮球”的发生,或许大家还意识不到,一份看似完善的新规,在落地环节竟隐藏着如此多未理顺的权责关系。而对我们这些常年与机构编制打交道的人来说,这种能“暴露问题”的“踢皮球”,恰恰是完善权责清单、优化运行机制的良好契机,能让后续规则制定更精准,从根本上避免“谁都该管、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深处思考,有些“踢皮球”其实是推动“专业归位”的信号。就像有人筹备演唱会时去询问全国音协能否审批,音协告知“此事归公安和文旅部门负责〞,这并非推诿,而是明确“专业的事交由专业部门处理〞。放到此次足球领域的事件中也是如此,地方文旅部门牵头开展足球联赛,核心目的是借助赛事激活地方文旅市场、满足群众休闲需求,本就该由文旅部门结合地方实际灵活推进。若是足协非要将审批权牢牢攥在手中,反而容易用条条框框束缚住地方的创新活力。而这次“皮球”在足协与文旅部门之间流转后,反而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足协应聚焦足球行业的专业发展,比如赛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文旅部门则应专注挖掘地方赛事的文旅属性,比如结合地域特色设计活动、带动周边消费。二者各司其职、互不越位,才能让地方足球赛事真正焕发生机。这正是我们机构编制管理时所强调的“权责对等、专业分工”原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我绝不是为“懒政式踢皮球”站台。那些明明在职责范围内,却为了少干事、规避责任而故意推诿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但像这次这样,因权责不清、专业边界模糊而出现的“踢皮球”,反而能成为优化机制的“催化剂”,它让权责漏洞彻底显形,让专业分工更加清晰,最终推动每个部门都能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职责分工,把该管的事管好、该下放的权下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曾长期与“职责”打交道的人,我始终认为,厘清职责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有时就需要这样的“踢皮球”来“倒逼”问题解决。等到权责边界彻底厘清,专业分工真正落地,“踢皮球”的现象自然会减少,而像地方足球赛事这样的项目,也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前行、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注:1、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2、图片源自网络,谨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