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应天门不仅是一座城门,更是王朝鼎盛时期的权力象征与文明坐标。</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的规制,藏着盛唐的“大气”,总高近36米,面宽达50余米,相当于如今的13层楼高。这种“天子三出阙”的形制,在古代城门中等级最高,唯有皇权核心之地可享。</p> <p class="ql-block">作为隋唐洛阳城的“门面”,应天门见证了无数影响历史的时刻。那时的应天门,是政令发出的起点,是外交辞令的舞台,更是万民仰望的中心,每一块砖瓦都浸透着盛唐的自信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如今,考古工作者以遗址为基,用现代技术还原了应天门的风貌。虽非千年原构,却延续了它的形制与神韵。它静静矗立在洛阳城中心,将盛唐的恢弘与浪漫,娓娓道给每一个前来寻访的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应天门还是洛阳的网红打卡地,特别是夜幕降临之后,应天门的灯光秀吸引了大量穿着唐装汉服的游客们前来打卡,热闹非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