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忆父亲:风雨中的持烛者》</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王洪淦先生。他的一生如长夜中持烛的行者,光明虽微,却从未熄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上的阳光依旧明亮,地上却再无父亲的身影。每当风掠过老宅的青砖黛瓦,我总会想起父亲王洪淦的一生——他与命运抗争了八十余载,却终究没能赢过时代的磋磨。那些刻在岁月里的苦难与微光,如今都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一、烽火中的幼苗(1934-1950)</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于1934年农历三月十四,出身信阳官宦书香之家。祖父王锡鑽(玉衡公)是天津私立南开大学经济系才俊,师从梁启超先生,身为民国注册会计师,一生辗转于教育与实业之间:1930年任信阳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昌智崇高商校等多地任职,还曾在武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执教。这样的家庭底色,本应让父亲拥有顺遂的童年,可战火却早早打碎了平静。本该优渥的童年,却被抗战炮火击碎。五岁的他牵着父母衣角,颠沛两千余里入蜀避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年仅5岁的父亲随祖父母避战入川,祖父先后在巴县鱼洞溪华西汽车修配厂、巴县电力厂任会计科长,后又赴泸县税务局任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巴县鱼洞溪的炊烟里,在泸州税务局的算盘声中,这个聪颖的少年在战火里生根发芽。他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资,学习成绩斐然。</p> <p class="ql-block">1938年至1945年,父亲在四川读完小学与初中,那时便显露出惊人的记忆力,学习得极为出众。1945年抗战胜利,十岁时终随抗战胜利的凯歌还乡,考入省立信阳高中,人生似乎正要步入正轨。</p> <p class="ql-block">二、折翼的雄鹰(1950-1962) 1950年,新中国初诞。十六岁的父亲满怀热血报考空军,却因家世被未能如愿。后又参军,考入东北抗日联军在沈阳创办的解放军测绘学院,苦读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天文大地系。俄文学得尤为出色。那时的他,怀揣着报国之志,满心期待能穿上军装、投身国家建设,可历史的巨轮却在此时将他抛下——因所谓“政治原因”,他未定级定职,还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军籍,甚至判处三年半徒刑。这位本该手持测绘仪丈量山河的青年,被迫在吉林白城的寒风中改造筋骨。</p> <p class="ql-block">三、泥泞中的坚守(1962-1978) 1962年,祖母千里迢迢,才将父亲从吉林省白城市穆家店站的改造地接回伤痕累累的儿子。从此,信阳中华胡同19号那间百年磨房里,少了一个军人,多了一个每天挣一元二角五分的泥水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中境况也一日不如一日。那座从明朝传承三百余年、拥有十几间房的独立院落,先是被收归国有,分给家人的住房从9间减到5间,再到3间半,最后只剩中华胡同19号老宅里一间半低矮潮湿的青砖布瓦房——那原是百年前的磨房,座西朝东,一到雨天便漏得厉害。父亲36岁时,经亲戚介绍与母亲成婚,这间半屋子,渐渐挤下了我们五口人。我至今记得家中的窘迫:家徒四壁,只有一个老式衣柜、一张写字桌、两个木箱、两张桌子、三四把吱呀作响的椅子,一张旧大床,还有一张用板凳支起来的小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天是最难熬的。因小院私搭乱建没装排水管,稍微下点大雨,屋里就成了“汪洋”。我们兄弟几个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抢着把蜂窝煤搬到桌上——那是全家五口人做饭取暖的依仗,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要是雨水漫过桌子,就得把煤搬到床上。雨滴砸在水盆、水桶里,嗒嗒作响,像在肆意嘲笑我们的窘迫;我记得梅雨季屋里齐膝的积水,记得父亲弓着腰将蜂窝煤一趟趟搬上桌案;我们坐在床上,茫然地等着雨停水退,再一遍遍铲水、扫地。雨后,父亲踩着梯子上房检修屋顶,成了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代家中生活用水要到浉河中挑水。80年代才有自来水供应点,老城公社一个在胜利路南门口煤厂前,一个在胜利路当铺胡同口(原三中)对面,有自来水供应,从二分钱一挑水,到五分钱一角钱二角钱一挑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洗衣服,洗菜都是拿道浉河中洗,不管春夏秋冬,即使冬天,水面结冰砸开冰面再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的困难还休现在照明是用煤油灯,东关街口有专卖供照明用煤油。晚上写作业,看书全在昏暗煤油灯下完成。记得1981年信阳三中上初一时因摔倒头嗑破在家休息。班主任宫毅老师家访,看到家中困境,稀嘘难过。从此晚上叫我们全班同学在学校上夜自习,写作业。学校有电灯。宫老师的温馨关怀,致我一生难忘,永怀感激!</p><p class="ql-block">有君子就有歹人。记得恶邻在墙根泼尿的羞辱,记得恶警刘振德挥舞的皮带;更记得父亲每晚就着煤油灯,将破旧军装叠得棱角分明。他把所有的屈辱叠进那道褶,把军人的尊严守在那方寸。此后十六年,是父亲一生最黑暗的时光:他靠做泥水匠维生,每天挣一块二角五分,既要养活自己,还要赡养祖母;因顶着“右派”帽子,时常被居委会、公社拉去干义务工、办“学习班”,美其名曰“受教育”,辖区民警刘振德更是将他视作“阶级敌人”,无故欺压打骂,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折磨,让他尝尽了人世冷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房后恶邻李正信更是雪上加霜。他仗着父亲是“右派”,常在屋后墙撒尿泼水,让本就潮湿的屋子愈发发霉;父亲想通过后院检修屋顶,他也百般阻拦。有一年父亲修房时,他还无故动手打人。虽然后来经法院判决,李正信道了歉,但那份人性的恶毒,却成了我童年记忆里一道抹不去的阴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人性之恶肮脏如粪蛆。不仅各种人物欺侮轻视、各种篾视和刁难。连亲戚自家,同族亲友举报揭发检举或编造罪证,以证明自己进步和大公无私。有同族王某五通过举报和检举,诬告陷害一个建国前参军和抗美援朝战场上功勋转业的干部我三伯,扣“右派”帽子,劳动改造迫害之死在谭家河大官口黄连沟。虽后来平反昭雪,但斯人已逝。这恶毒之人竞然成某大学教授,滑天下之大稽,写人间之不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对父亲唯一的“不满”,是他偶尔贪杯。母亲家亲戚多,每次去做客,别人一劝酒,他就不会拒绝,常常喝醉,打乱返程的行程。后来我才懂,那不是贪杯,是苦难无处排泄时的借酒消愁——他心里的委屈与不甘,只能在酒里暂且安放。</p> <p class="ql-block">可即便身处泥沼,父亲从未亏待过我们。在教育上,他从不多加干涉,却始终全力支持:我们想学什么、要交学费,哪怕家里再困难,他省吃俭用也要凑齐。我后来业余自学法律专科、本科,又学新闻创作,每次要钱,他从没有二话,不够时还会去借钱。他从没有因为我们淘气、成绩差而打骂过我们,只把所有苦都自己扛着。闲暇时,他偶尔会带我们去五星电影院看电影,有时还会买袋油炸蚕豆——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是苦难岁月里难得的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一辈子都保持着在军校养成的习惯:被褥叠得方方正正,家里的东西哪怕一张纸片,都有固定的位置,不管找什么,问他准能找到。他记忆力极好,过去的人和事,总能娓娓道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待人温和,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吵过架,哪怕受了欺负,也只是默默忍下。</p> <p class="ql-block">四、迟来的晨曦(1978-2022) 1979年4月8日,平反通知书到来时,父亲正站在三尺讲台教物理。他摸了摸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继续写他的力学公式。1978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后,父亲终于迎来平反昭雪。他恢复了名誉,解决了工作,先在信阳市一中当物理老师,后又到教师进修学校任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帮我们兄妹解决工作,他又辗转到信阳市食品工业公司基建科当工程师,负责厂里的建设与维修改造。用测绘学院的功底给车间画图纸——那些本该丈量国土的线条,最终勾勒着酱油厂的发酵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出台,政府落实侨务政策,将被老城办事处侵占几十年的9间祖传老宅,连同房契一起还给了父亲。我们终于告别了雨天挡水搬煤、上公共厕所、夏天去浉河洗澡、冬天去大澡堂的日子,也再没有恶邻敢明目张胆地欺凌。</p> <p class="ql-block">1990年退休后,他最爱坐在老宅院里看天。有时突然说起:“在测绘学院学天文测量时,知道星星的位置都是算出来的。”眼里有光倏忽明灭,像流星划过四十年的荒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父亲退休后,日子终于安稳下来。他每天看看书,研究研究彩票,踏踏实实过了三十年,没生过大病,也没什么牵挂——这是他一生里最普通、最安稳的时光,却是他用半生苦难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五、最后的战役(2022-2023) 2022年脑梗后,各种疾病如溃堤般涌来。最残忍的是皮肤瘙痒,常让他彻夜难眠。临终前某夜,他突然清醒:“替我谢谢邓公……让我们过了三十年人的日子。”这是他一生的注脚——从未怨恨时代,只感激给予的每寸光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命运似乎不愿让他多享几年福。2022年2月19日,高血压引发的脑梗突然袭来,父亲从此半身不遂。紧接着,肺部肿瘤、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接连爆发,最让他痛苦的是老年性皮肤瘙痒与湿疹:全身脱皮,床单上每天都散落着一层皮屑,两条胳膊像枯树皮一样,找不到一块好皮肤。他夜里总睡不好,痒得不停抓挠,却从没有喊过一声苦,也没有麻烦过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疫情的封锁的突然放开,缺医少药,连续高烧不退加重病情。父亲顽强的心脏让医生惊叹,但最终没能战胜命运辗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终时,父亲没能留下一句话。我不知道他走的时候,心里是遗憾、不甘,还是平静。我只知道,他这一辈子,太苦了——本该展翅高飞的年纪,被时代的风浪打落;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又被病痛折磨。他像一株在石缝里生长的草,拼尽全力与命运抗争,却终究没能抵过风雨的摧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星辉长明 整理遗物时,在箱底发现封1980年的信笺,纸已脆黄:“恳请将复员改为转业,非为待遇,唯求正名。”未寄出,却保存得平整如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5日,我循着父亲生前念叨的地址,去了重庆——那个他与祖父母避战的地方,走在陪都的老街上,仿佛能看到年幼的他跟着祖父母颠沛流离的身影,也更懂了那个烽火年代里,家国破碎、亲人离散的苦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携父亲日记重走蜀渝旧路,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恍然看见:五岁孩童紧抱中文课本,十九岁青年穿着崭新军装,八旬老人在夕阳下轻抚测绘仪。三代身影在时空中重叠,最终化作江面星辉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如测绘制图:命运给他扭曲的坐标,他却坚持画出笔直的等高线;时代给他破碎的图幅,他硬是用生命拼凑出完整的地平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文既成,朝天一揖。爸爸,如今星河璀璨,山河皆已测绘,您可以安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父亲走了,我才明白,失去父母最痛的不是分别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每一个想起他的瞬间:看到整齐叠放的被褥,会想起他的习惯;路过五星电影院,会想起童年的电影与蚕豆;甚至看到雨天的积水,都会想起当年一起搬煤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生坎坷,风雨踏遍不平路;两行热泪,凭吊慈父叹人生。父亲,您一辈子受的苦太多了,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没有歧视,没有苦难,只有温暖的阳光,像您当年带我们看电影时那样,明亮又安稳。您的爱与坚韧,我会永远记在心里,带着它们好好生活,不辜负您的期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孩儿愧对,没有尽到足够的孝心!愿您在天之灵原谅孩儿!您生前最大遗憾没有翱翔兰天,您孙女带您照片飞翔兰天,以成夙愿!!!爸爸您在天上看到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