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境内,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全域为步行街,主街长度1300多米,是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特色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景区。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景区以临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丝路回商巷、书巷、童趣巷、回族婚俗文化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古典建筑群相对集中、民族文化风情浓郁,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通过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表演、街头展示、业态活现等方式全面展示临夏花儿、砖雕、木雕、蛋雕、泥塑、雕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0多项。</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头天晚上入住临夏市宾馆,吃过晚饭就步行至八坊十三巷观看夜景,因时间有限,仅走了少量巷子,且所有景点都在晚上不开门。</p> <p class="ql-block">晚饭吃的是手抓羊肉,49/斤,前日在夏河桑科镇吃的是110/斤。饭点附近有座塔,写着水泉大寺。</p> <p class="ql-block">前往拉卜楞寺路上的草原牧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部分照片</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讨论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5类,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p><p class="ql-block">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时轮学院经堂坐落于大经堂右侧,建于1763年,正殿东西5间,南北11间,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内供时轮金刚佛铜像。后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着堪布仓、贡唐罗智仓、旦巴嘉措等活佛的灵塔。</p><p class="ql-block">医学院经堂,建于1784年,正殿南北6间,东西5间,殿内供奉药王佛、药师佛和拉科仓的舍利塔,殿前厢廊内绘有人体脉络图18幅。</p><p class="ql-block">喜金刚学院经堂,建于1879年,仿拉萨布达拉宫的南杰扎仓样式修建。1957年失火烧毁,后由国家拨款按原式重建。</p><p class="ql-block">续部上学院经堂,位于喜金刚学院的西侧。建于1941年,正殿东西5间,南北10间,高达三层,顶层为宫殿式,绿色琉璃瓦覆盖,故称绿瓦寺。后殿内供有弥勒佛铜像和十六罗汉象,左为八大药师佛和35尊仟悔佛,右为第五世嘉木样大师父母的骨灰塔及21尊度母佛像,两侧有铜质无量寿佛1000尊。</p><p class="ql-block">续部下院经堂位于大经堂东北,初建于公元1737年,正殿东西5间,南北1间,系藏式建筑,殿顶法轮、幢幡俱全,内供密集、怖畏、胜乐等密宗佛像,其后殿供奉一世德哇仓等7位活佛之灵塔。</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殿,位于弥勒殿西边,仿拉萨大昭寺修建,亦为馏金铜瓦屋顶,俗称“小金瓦寺”。该殿高三层,二层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两根铜质龙柱,释迦牟尼佛像顶供有释迦金佛,高约0.7米,是第一世嘉木样从西藏本堆地方迎请来的,殊为珍贵。第三层为嘉木样护法殿,殿前为图丹颇章,系历世嘉木样坐床和举行其它隆重仪式典礼的地方。寿安寺,系萨木察仓捐资修建的,在时轮学院前面,纵深各5间,门上悬清嘉庆帝御赐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寿安寺”匾额1面,殿内供狮于吼佛铜像,高13米,另供八大菩萨、十六罗汉。</p> <p class="ql-block">离开拉卜楞寺前往甘加秘境景区</p><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是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一处综合性景区,集草原、峡谷、古寺、溶洞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总面积131.23平方公里,以独特的藏地文化和地质奇观闻名。</p><p class="ql-block">自然与人文特色:</p><p class="ql-block">地质多样性:涵盖草原(甘加草原)、灰白色断崖(白石崖)、峡谷(白石崖大峡谷)、溶洞(白石崖溶洞)及高原湖泊等,被誉为“青藏高原景观微缩版”。</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八角古城:汉代军事要塞,全国唯一的空心十字形八角古城,城墙保存完好,具有重要考古价值。</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遗迹:作海寺(苯教)、白石崖寺(格鲁派)等千年古寺,与宗喀巴大师、十世班禅等宗教人物渊源深厚。</p> <p class="ql-block">八角城遗址。这是整个景区中感觉最好的。沿着栈道走,远处有高山。下面有条条流水。构成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八角城古遗址是中国现存罕见的十字形古城堡遗址,始建于汉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草原,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角城古遗址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此设白石县,唐代称雕窝城,宋代为军事要塞移公城。其地处甘青交通要冲,北依白石崖、南傍央曲河,既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重要驿站,也是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蕃、西夏等势力争夺的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周长2193米,高约10米,平面呈空心十字形,形成8个外凸城角,突破传统方形格局,在中国现存古城中独一无二。使用沙土、红柳、芦苇等材料分层夯筑,城周设有护城河(宽6-14米)和护城壕(深2-6米),形成三重防御体系。城内20个面、16个外角和4个内直角均在弓弩射程内,实现360度无死角防御。南城门瓮城与S形夹道设计,进一步强化守备功能。</p> <p class="ql-block">白石崖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土拨鼠,又名喜马拉雅旱獭,在白石崖大峡谷栈道上会遇到,肥胖肥胖的。</p> <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景区的交通车太少了,在从第一个景点到第二个景点时,排队的人有上百,等候了近两小时才坐上车,从第二个景点到第三个还是人多车少,从第三个乘车回景区大门,同样如此。这么大的景区让游客如此等车我还是第一次见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