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盛夏,城市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我们十个老朋友盘算着找处清凉地儿避暑。一拍即合,网上订好了农家乐,驱车向绩溪上庄驶去——想着那儿山清水秀,应是消夏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两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达预定的农家乐住所——一座徽派建筑的庄园镶嵌在青山绿水田园之间。庄园内青石板路,有花园,长廊,主楼客房、偏房餐厅、祠堂等,清新古典雅致。庄园外: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的田园铺成一片绿毯,芝麻、玉米,随风摇曳、飘着淡淡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暑气散了,我们漫步溪边石板桥上,天边的晚霞破碎在流淌的溪水中染成橘红。路灯亮了,把小桥的影子投在水里,潺潺的流水带着凉意,几只鸭子还在河里扑腾,时不时嘎嘎叫两声,倒像是在给这田园夜色伴奏。晚风习习吹走了燥热,村民们三三俩俩坐在门前溪边纳凉,他们就着月光闲聊......</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客房</p> <p class="ql-block">庄园庭院</p> <p class="ql-block">庄园外田园</p> <p class="ql-block">水坝石步</p> <p class="ql-block">溪边长廊</p> <p class="ql-block">老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鸭子雨中惬意理毛</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乡村</p> <p class="ql-block">余川夜色</p> <p class="ql-block">村民跳广场舞</p> <p class="ql-block"> 一阵阵清脆的鸡鸣声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旌德江村。村口右侧有个山坡,立牌:观江村全景。我们拾级而上,寺庙黄墙映入眼帘,寺内佛香缭绕。绕过寺院,举目远眺:江村掩影在青山绿树中。</p><p class="ql-block"> 村口矗立着一位烈士塑像——江上青烈士雕像 (江上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英勇献身)</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大字反映了江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购票(60岁以上免票,凭身份证换票)</p> <p class="ql-block"> 检票进入江村,沿着青石板路漫步,一座牌坊巍然矗立在江氏宗祠前,雕梁画栋虽有些斑驳,却透着威严庄重。旁边的池塘水色清澈,倒映着牌坊和岸边的老树,像幅静置的水墨画。祠堂更是气派,高翘的飞檐、厚重的木门,还有梁上那些精美人物雕刻,都在讲着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在江村闲逛着,与四十年前陈旧的江村对比着......(四十年前我曾在旌德县白地中学当教师,曾多次到江村的同事、学生家拜访,对白地乡最大最有文化底蕴的江村颇有了解)</p><p class="ql-block"> 江村成为伟人故里后,受到省市县的重视,开发了旅游,沉睡了千年蕴含着浓郁徽文化的江村,焕发了青春——修整了破败的祠堂、古老的房屋,整理了村庄街道,一切修旧如旧、恢复并扩建成今日的江村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绩溪上庄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徽墨大家胡天注,新文化运动先锋胡适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走近胡适故居,有一个小型胡适广场,胡适铜像屹立广场中央。步入故居,白墙黛瓦的院子里胡适坐在椅子上目视远方的铜像静矗其中。四周的房屋里陈列着简单的旧家具,墙上挂满了老照片,介绍胡适的生平事迹。36个博士学位令人惊赞不已。阳光透过门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让人觉得静悄悄的。我们这群平时爱说笑的人,到了这儿也收敛了,慢慢阅读墙上的介绍,增添了几分感慨和赞叹。</p><p class="ql-block">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早年在家乡私塾读书,19岁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提倡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1920年,他出版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此外,他还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p><p class="ql-block"> 胡适曾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驻美大使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他出任驻美大使,在美国进行了400多场演讲,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1957年,胡适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p> <p class="ql-block">徽州人家的中堂摆设:东瓶西镜中间座钟,意味“终生平静”展示徽商的低调平稳。</p> <p class="ql-block"> 从胡适故居出来,又被胡开文墨庄吸引。屋里摆着各种墨锭,有圆的、方的,还有刻着山水花鸟的,黑亮亮的透着光。我们仔细观赏,还忍不住小心摸了摸,像摸着温润的墨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开文并非人名,而是徽墨大家胡天注开创的墨业名号 。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胡开文墨庄的“地球墨”荣获金奖 。</p><p class="ql-block"> 这次博览会是美国举办,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20多万件。胡开文的“地球墨”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其两面分别雕刻东西两半球,以红绿等色标示横刻,经纬分明,还标注了当时各国国界及首都,方寸之间尽显匠人精湛雕工 。该墨的边侧阳刻释文为“1915年中国安徽休宁胡开文第一制墨厂纪念美国巴拿马国际展览会制”。“地球墨”获得金奖是胡开文徽墨首次登上世界舞台,此后,“胡开文墨业”声名远播,墨匠遍布大江南北 。</p> <p class="ql-block">我为朋友们讲述徽墨的起源故事。30年的专业导游,对徽州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能以故事形式向游客解说。</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胡开文故居,我们驱车前往另一座古镇——仁里。</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镇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遵循“天人合一”思想,注重风水。外观以青砖、黛瓦、白墙为主,色彩素雅,造型多为四合院或楼阁式,庄重稳重。建筑有天井、马头墙、斗拱等构件,木雕、砖雕、石雕“三雕”工艺精湛,装饰精美。 </p><p class="ql-block"> 古镇通常背倚青山,清流抱村穿户,这种布局既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水源和优美的环境。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仁里镇众恒交错狭窄的街道上边逛边拍照。青石板路被踩得油亮,两旁是白墙黑瓦的老房子,门楣上还留着模糊的砖雕。走进窄窄的小巷,头顶是“一线天”似的天空,偶尔撞见敞开的院门,里头藏着深深的庭院,廊下挂着红灯笼,墙角摆着几盆兰草,透着股安闲的古韵。</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们心头一震的是程开甲功勋的故居,朴素的院落里,陈列着他当年的手稿、旧照片,还有那顶曾戴在戈壁滩上的旧军帽。看着墙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复制品,他隐姓埋名扎根荒漠的故事,我们几个都没了往日的嬉笑,静静站着,只觉得这小院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透着沉甸甸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程开甲(1918年-2018年),江苏吴江人(祖籍安徽绩溪仁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参与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等30多次核试验 。他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还培养了众多核科学人才。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在“仁里古镇农家乐”两进院落,院里鸟语花香,各种盆景繁花,鸟笼内喜鹊喳喳,松鼠蹦跳,内院有棚、吊椅,石桌等充满农家的温馨。中餐在室内,早晚餐在院子里,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绩溪是徽菜的发祥地这几天我们幸运的品尝到地道的农家徽菜。红烧鱼块,豆腐角烧肉,绩溪一品锅,土鸡汤,老鸭煲,各种时令素菜,好吃爽口,每餐都吃得好饱,以至饭后村边漫步消食。仁里的早餐也丰盛:玉米、山芋、包子馒头、绩溪菜粿,鸡蛋,粥小菜等十多样摆满桌。每天换着样儿来,吃得我们个个心满意足,都说这趟来得值。</p> <p class="ql-block">绩溪一品锅</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绩溪县城。首先参观绩溪博物馆,这是一座融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 。其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总设计师李兴钢主持设计,将悠远深厚的徽州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 。</p><p class="ql-block"> 馆内展出的全是徽州的历史文化——徽商的崛起,经商的理念,红顶商人胡雪岩事迹、徽墨的产生与荣耀,徽菜的美味,还有徽州的古迹,徽州的历代文书......小小的县级博物馆,展示了千年的大徽州。我不禁发问:1987——1988年徽州地委、安徽省委为什么将徽商徽菜徽文化发祥地绩溪划归宣州,同时将有千年徽文化底蕴的徽州更名为黄山市?!朋友中有几人老家是绩溪的,大家不解地叹息着走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左边即是安徽省绩溪中学</p> <p class="ql-block"> 绩溪中学大门右边,是一座古代的考棚。</p><p class="ql-block">绩溪明伦堂考棚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国内目前留存为数不多的考棚之一 。1998年5月4日,它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背后,是绩溪最大的公园广场,文庙就坐落在广场旁,红墙黄瓦藏在现代楼房中间,墙外车水马龙,墙内却安安静静,古柏森森,两颗巨大的紫荆树遮天蔽日。大殿里,孔子雕像庄严肃穆地立在中央,目光沉静;两旁的展柜里,张贴着孔子弟子的巨幅画像。我们敬慕地拜了孔子。</p><p class="ql-block"> 大殿外两边回廊橱窗里,陈列着历代圣贤、本地名士的画像与事迹,从著书立说的学者到诚信经营的徽商,一个个名字背后,都是古徽州人“崇文重教”与“贾而好儒”的鲜活注脚。我们在橱窗前驻足,又细细看着那些记载,忽然就懂了这片土地为何能孕育出那么多响当当的人物——既有寒窗苦读的韧劲,又有闯荡天下的胆识,这文化的根脉,早深深扎在了绩溪的山水里。</p> <p class="ql-block"> 几天下来,逛了徽州名镇,看了青山绿水,尝了正宗徽菜,连身上的暑气都好像被绩溪的风卷走了。回程的路上,大家还在念叨着那口纯正的鸡汤,那抹田野的绿,仁里村程开甲故居里那股让人肃然起敬的劲儿,还有文庙中那些闪耀着智慧与担当的名字。十个老伙计,你一言我一语,说笑着这几天的趣事,都说这趟避暑游,真是舒心又快乐。车窗外,夕阳正把远山染成金红色,心里头,也暖融融的——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旅途了,有老友相伴,有美景入怀,更有那些藏在山水间的故事与文脉,让人记在心里,久久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