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收藏】我在西安,看看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上)(共2辑)

牧云枕流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西安标志建筑:大雁塔、钟、鼓楼。前六辑陆续介绍了中国41项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分两辑介绍15项世界自然遗产…… 截至目前为止(2025年8月9日),中国共计60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5项,文化遗产4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这60项世界遗产就是60项世界唯一世界第一 中国世界遗产在各省分布的数量,我将以新中国发行的相关邮票为主结合这些年我个人游览部分项目所拍摄的照片,多数没去过的就只能在网上精选“盗图”啦…… 世界遗产标志。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中国入列世界文化遗产的41项本人前面已分六辑介绍完毕!本期分上下两辑介绍15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黄龙、九寨沟、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三清山、梵净山、中国丹霞、湖北神农架、青海可可西里、巴丹吉林沙漠、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包括以下内容:<br>▲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濒危动植物生存区。<br>▲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br>▲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br>▲标准:<br>(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br>(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br>(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br>(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br> 下面即将展开中国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于2024年7月26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内蒙古首个、中国首个沙漠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 巴丹吉林沙漠的特点:<br>-位于中国西北干旱温带荒漠区的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div>-以其独特的风沙地貌和自然景观而闻名。</div><div>-拥有高大的沙山和144个丘间湖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br>-包含地球上最高的沙山——必鲁图峰。<br>-湖泊的湖水颜色各异,可能由矿物质、微生物、地下水系、自然降水或温差导致的水汽凝结形成。</div> 1994-4-沙漠绿化 2004-24-祖国边陲风光12-11巴丹吉林沙漠 2021-普32-美丽中国(第三组)6-4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 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庙”五绝闻名,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最高沙峰必鲁图峰海拔1611米,被称为“世界沙漠珠峰” 必鲁图峰主峰俯瞰沙海全景,周边分布144个湖泊(海子),形成“沙山与湖泊共存”的罕见地貌 宝日陶勒盖鸣沙山沙鸣如飞机轰鸣,音德日图神泉群拥有上百个清澈泉眼,形成“沙山圣泉”奇观 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是世界第三大沙漠、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著称。南起雅布赖山,北至北大山,西起弱水,东达宗乃山,总面积约4.92万平方公里。 拥有1755年建成的巴丹吉林庙(“沙漠故宫”)、苏敏吉林庙等古迹,展现蒙古族宗教信仰 澄江化石地位于云南玉溪市澄江县的帽天山上,1984年由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发现。经过众多科学家数十年的研究与整理,身长两米的奇虾、抚仙湖虫等约200个物种的珍稀化石陆续被发现。澄江化石群作为寒武纪地球生命大爆发的化石遗迹,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2012年7月1日,在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没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这是截至目前亚洲首个,也是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鸟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距今5.18亿年,是“世界古生物圣地”,是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精美、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特异的埋藏方式赋予其罕见的美感,使这里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br> 1999-16-科技成果4-1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 2024-4澄江化石地,中华微网虫化石 2024-4澄江化石地,环饰蠕虫与吸盘古宿充共生化石 2024-4澄江化石地,延长抚仙湖虫化石,抚仙湖虫可能是昆虫的祖先 2024-4澄江化石地小版张 馆内一隅 2019年9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全球首个以迁徙季节性鸟类栖息地为对象的自然遗产项目,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关键节点,对保护全球候鸟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4-24-祖国边陲风光12-3黄海礁岩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类型,它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系统内,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的候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这条迁徙通道由北极经东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千百万水鸟不可或缺的中途停歇地 可可西里,全称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保护区,位于青海玉树州,截至2020年10月27日,面积45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三江源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2009-1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 格拉丹东 鄂陵湖 扎曲 2022-26-国家公园5-1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纪念币 面对这如此壮美的如画江山,期待一场久违的壮游! 2006-15-青藏铁路通车纪念3-1穿越可可西里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大巴山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保护区内林海茫茫,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山势雄伟,山峰多在海拔1500m以上,海拔3000m以的山峰有6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m,是华中地区最高点,被称为“华中屋脊”。保护区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第四纪冰蚀地貌 神农架,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经历了十几亿年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在3000万年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神农架有着多种气候带,为3000多种植物、1000多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2016年7月17日,中国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1998-13-神农架 1998-13-神农架4-1山峰 1998-13-神农架4-2峡谷 1998-13-神农架4-3原始森林 1998-13-神农架4-4高原草甸 神农架因炎帝神农搭架采药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架拥有绚丽多彩的垂直景观,随着海拔的增高,依次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带,亮针叶落叶阔叶林带,暗针叶林带,四季景色各异,美不胜收 湖北神农架,充满了无尽的神奇色彩。首先体现在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上。这里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有3767种维管束植物,600多种脊椎动物,还有4365种昆虫。神农架金丝猴在林间跳跃嬉戏,它们是这片山林的精灵,数量已达1300多只。此外,这里还存在着少见的白化动物,如白熊、白蛇、白鹿、白猴等,仿佛是大自然创造的奇幻精灵,给神农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神农架的地质景观神奇独特。这里的山脉属秦岭山系大巴山东延部分,山峰巍峨耸立,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湖北省陆地最高点,被称为“华中屋脊”。从山顶到河谷2700米的落差,造就了壮观的景色。喀斯特幽谷地貌和古冰川侵蚀遗迹遍布山间,构造溶蚀、溶蚀侵蚀、剥蚀侵蚀、堆积地貌四大类型在此交织,仿佛是一部生动的地质教科书。神农架的野人传说更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涵盖四川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市州的12个县(市、区),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由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耿达乡神树坪——黄草坪区域,占地面积约150公顷。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也是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2000-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一)10-3大熊猫 2022-26-国家公园5-2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纪念币 邻居甲 邻居乙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以说是一个“活的博物馆”,这里有高等植物1万多种,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独有的珍稀物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将有助于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现象,扩大熊猫的基因库,也将为今后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同时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1981-普22-祖国风光(影写版)5-5天山,新疆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主体部分,古名白山、雪山。天山山区横亘新疆全境 1996-19-天山天池 1996-19-天山天池4-1高峡平湖 1996-19-天山天池4-2悬泉飞瀑 1996-19-天山天池4-3湖屏雪峰 1996-19-天山天池4-4湖畔胜景 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东西绵延长约1500公里,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然分界线,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盛夏时节,走进天山山脉,大自然的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铺天盖地而来。新疆天山这一宝贵的世界遗产"实至名归" 《穆天子传》记载,3000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了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 J1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3-3天山牧场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建设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景区内高山雪峰横亘,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景区有造型迥异的雪山、原始森林和冰蚀湖泊。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覆盖着万年冰川,晶莹剔透的冰川从峰顶一直延伸至明永村森林地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壮观且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 景观主要有:奇特的“三江”并流,雄伟的高山雪峰,险要的峡谷险滩,秀丽的林海雪原,幽静的冰蚀湖泊,少见的板块碰撞,广阔的雪山花甸,丰富的珍稀动植物,壮丽的白水台,独特的民族风情,构成了雄、险、秀、奇、幽、奥、叹诸特色 纪74-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3-3强渡金沙江 感谢悦读到这里的美友,为您点赞!下辑介绍三清山、梵净山、中国丹霞、武陵源、中国南方喀斯特、黄龙、九寨沟7个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