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门蜀道,女皇故里一一广元(一)

liu

<p class="ql-block">处暑后西安依然酷热,我们选择去广元,躲过这最后的高温。从北站乘高铁一小时四十四分就到了广元站。</p> <p class="ql-block">广元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7000年前就创造了中子细石器文化。自春秋战国起为苴国都城,北魏置利州,元朝改称“广元”。它是先秦古栈道和蜀道文化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出生地,也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以前來过这个城市,但都是匆匆而过,这次呆几天好好逛逛这座城。这几天恰逢广元一年一度的“女儿节”,2025年广元女儿节暨欢乐文化周于8月24日至9月1日举办,以纪念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庆祝方式涵盖文艺展演、彩船巡游、凤舟赛、烟花表演,非遗展示、体育竞技等20余项活动,并推出“七天六夜女性免票游广元”等惠民措施。‌‌城市到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p> <p class="ql-block">各县区搭建的彩船在嘉陵江游弋。</p> <p class="ql-block">广元千佛崖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老城北4千米处的嘉陵江东岸的著名佛教石刻艺术宝库。千佛崖的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晚期,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开凿,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p><p class="ql-block">在唐代,千佛崖被称为柏堂寺,是其最辉煌的时期,有多龛朝廷重臣造像。五代时期仍称柏堂寺,两宋时期沿用此名,元代开始改称“千佛崖”并沿用至今。现存有950个龛窟、7000余尊造像,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整个造像群在长约390米、高约40米的峭壁上,层层叠叠,最多处达13层。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各异,北魏的清秀飘逸,唐代的丰满圆润,宋代的写实细腻等。其造像涵盖了佛教中的佛、菩萨、弟子、力士等形象,既有表现佛教故事的经变画,也有反映民间生活的世俗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规模最大,共有造像234尊,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是武则天之化身。此外,“持莲观音”造像有“东方维纳斯”之称。</p><p class="ql-block">作为佛教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千佛崖见证了佛教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佛教艺术与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p><p class="ql-block">1961年,千佛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公布为“剑门蜀道遗址”。</p><p class="ql-block">千佛崖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设有栈道等设施,方便游客参观游览。游客可以沿着临江栈道缓步而行,欣赏这佛教艺术的长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看过不少石窟雕像,除四大石窟外,千佛崖是小众石窟里最好的一处,千佛崖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有7000多尊佛教造像,870多个窟龛,展现了从北魏晚期到清代的佛教艺术演变。</p> <p class="ql-block">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规模最大,共有造像234尊,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是武则天之化身。</p> <p class="ql-block">石窟内的佛像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壁画内容丰富,既有佛教故事,也有世俗生活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持莲观音”造像姿态优美,被美学大师王朝闻誉为“东方美神”,与古希腊雕像断臂维纳斯比肩。</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寺庙始建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唐初的不断发展,渐成规模。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始赐名“皇泽”,寓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皇泽寺原名“乌奴寺”,又名“川主庙”,传为纪念战国晚期秦国蜀守李冰治理蜀中水患功绩的祀庙。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则天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后,武则天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并改名为“皇泽寺”。</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的真容殿即则天殿,是皇泽寺的主殿。殿内正中立有一尊高1.8米的武则天真容石刻像,由整块砂岩雕成,表现的是武则天晚年著佛家装束的形象。这尊石刻像头戴高宝冠,冠中嵌有一坐佛像,颈佩项圈,胸饰璎珞,袒露胸臂,双手于腹前作禅定印。它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真容石刻像,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尊石刻像在1949年曾遭劫难,被人从香案前推倒,导致头身分离。1950年人们将其复原时,石像颈部比原造像短了1.5厘米。历史上,这尊石刻像曾两次装金,但由于年代久远,到民国时金箔已全部脱落。1993年,四川省政府筹集资金,重新为石像装金。如今,为了保护这尊珍贵的石刻像,它已被封闭在玻璃橱窗内。</p> <p class="ql-block">则天殿内还陈列有毛主席和宋庆龄的题词和郭沫若写给广元县人民政府的书信,以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利州江潭作》</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則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p> <p class="ql-block">二圣殿作为国内现存唯一以“二圣”为主题的皇家祀庙建筑,其空间布局为研究唐代政治制度与宗教建筑关系提供了珍贵实例。</p> <p class="ql-block">主龛供奉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等身铜像,高宗执卷端坐左侧,武后持笏板居右,再现了显庆五年(660年)“政事皆决于天后”的执政场景。东西两壁列置九位武周时期重臣彩塑,包括李勣、李义府、魏元忠、李昭德、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来俊臣、上官婉儿等。这些塑像高约2.3米,采用传统沥粉贴金工艺,服饰纹样参照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复原。</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的《广元府碑》全称《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是五代后蜀广政二十二年(959年)所立。此碑现存于皇泽寺大佛楼一层的则天殿内。碑文主要记载了皇泽寺的修建和重修历程,以及武则天与广元(利州)的关系。碑文提到,皇泽寺的旧庙地势倾斜,后由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虔整修,并立此碑。</p><p class="ql-block">碑阴还记录了“则天圣后新殿并买置常住庄田集用家具”的数目清单,详细列出了殿宇的数量和布局。这块碑对于研究皇泽寺的历史以及武则天的生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的迎晖楼是大佛楼的第二层,得名于皇泽寺朝向东边,清晨朝晖照拂的缘故。迎晖楼内正中为38窟,具有三壁三龛式的建筑风格。南北龛佛背后圆形窟壁上方刻有跪坐式的飞天,风格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龛内残余一佛一菩萨,体貌健硕,着双领下垂式僧衣,菩萨天衣腹前环绕,具有明显的唐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9公里处,是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这里不仅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闻名。这里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战争文化、关隘文化、邮驿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剑门关是川陕地区最重要也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记载于史书的一条道路,全长大约600千米,有“世界陆路交通的活化石”之称。</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我们曾登过剑门关,这次天公不作美,一直下大雨,景区索道停运,猿猱和鸟道关封,只能去关楼转转。</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楼: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如今的关楼是在清代关楼原址上恢复重建的,风格完全仿照明代关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雨中再上剑门关,猿猱难攀鸟道寒。 遥望蜀道心自叹,何时重来再登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