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99351</p> <p class="ql-block">104岁的新四军老兵林子明(原名陈雪月),1921年生于上海。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加入浦东抗日游击队,1940年加入新四军,参与组建“新江抗”。1943年在江都三周庄与新四军参谋长戴克林结婚,两人共同参与抗日斗争。</p> <p class="ql-block">戴国建:戴克林将军之子,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傅德华:戴克林将军女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编辑部部长、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团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林子明在新四军“江南参观团”的难忘岁月</b></p><p class="ql-block"> 林子明口述 戴国建 傅德华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新四军东路指挥部决定开辟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谭震林同志将“新江抗”一支队调往锡北寨门开展工作,工作队随一支队组织群众减租、减息,建立农抗会、妇抗会等群众组织,当地的青年抗日积极分子都成了骨干。</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江南部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p><p class="ql-block"> 5月,谭震林同志由原三支队副司令员晋升为六师师长后,根据苏南抗日形势发展需要,向华中局写报告请示,拟定通过办培训班的方式培养干部。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指示,办一个流动培训班,到新四军一、三师和军部参观学习,请各单位负责同志做报告,以达到培训目的。六师遵照少奇同志指示,组织“江南参观团”,由顾复生同志为团长,中共路南特委委员金子明(即王大中)为政委,六师十八旅组织科长谭肇之为指导员。成员由六师十八旅连、排干部和东路、西路特委从各县抽调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作两年以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区以上干部90人(军、地各一半)组成,共编成8个班。</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刚从锡北县张寨区区委书记调任县委宣传部长兼妇女部长,很幸运地被选为参观团成员,是参观团中仅有的5名女同志之一。</p><p class="ql-block"> 5月中旬,参观团启程前夕,六师师部在澄锡虞地区张缪舍举行了一个电影欢送晚会,谭震林师长做了动员报告,要求大家“务必认真参观,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 参观团由沙洲护漕港出发,北渡长江抵达泰兴一师一旅旅部,受到一师副师长兼旅长叶飞同志的热情接待。叶飞旅长说:“我们部队在你们家乡江南活动时,你们像亲兄弟一样对待我们,帮我们料理生活,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一旅的同志非常感谢你们。”晚饭时他又特地赶来看望大家,并说:“在江南,你们用最好的大米供应我们,这里是新区,工作刚开始,条件不够好,很抱歉。”接着他非常风趣地说:“今晚只能简单地用‘蛋炒饭’来招待各位了。”话还没说完,炊事员送上来一桶桶黄澄澄、香喷喷的玉米饭,是三份大米加一份玉米粉煮的饭,我们个个都吃得非常香。</p> <p class="ql-block"> 当参观团成员获知一师从战士到旅长都吃这样的饭时,切实感受到革命队伍中官兵一致。</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吃完别具风味的玉米粉与大米煮的粥后,我们又继续北上前往一师师部所在地江苏海安县东部的李堡镇。在我们快到李堡镇时,路两旁贴满了欢迎江南参观团的标语,随风传来的号声、鼓声此起彼伏。大家心情激动,几天的行军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一师文工团的同志们兴高采烈地向我们走来,我们也跑步迎上,互相热情握手,又跳又唱,沉浸在相聚的欢乐气氛中。</p><p class="ql-block"> 粟裕师长正在开会,得知参观团已到,将会议暂时停下,骑着自行车赶来欢迎我们。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大家说:“我欢迎你们,我代表一师全体同志欢迎你们!”他一直将我们送到宿营地。</p><p class="ql-block"> 晚上,政治部为我们开了欢迎会,钟期光主任致欢迎词,文工团表演了精彩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参观一师师部和文工团,听取文工团同志介绍建团的经过和开展抗日文化活动的经验。下午,粟司令员给我们作做了“新四军北渡长江的郭村战斗,黄桥决战及新四军和南下八路军胜利会师过程及对敌斗争”的报告;苏中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做了“新区发动群众和建党的经验”报告;苏中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做了“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经验”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天长途行军,参观团于5月25日下午抵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和秘书科陆璀同志负责接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翌日,先后到新建立的盐城县人民政府、抗大五分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和《江淮日报》社等军部机关单位参观学习。5月29日晚,刘少奇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接见了参观团领导。5月30日,适逢“五卅”运动16周年。</p><p class="ql-block"> 在新建的临时大礼堂召开的纪念大会上,刘少奇同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说:“今天我们为了怀念顾正红同志及死难同胞,开了一个纪念大会。现在我们还要开一个盛大的欢迎大会,第一,欢迎国际友人美国的新闻记者团从延安来我们这里采访;第二,热烈欢迎从大西北延安抗大总校由洪学智率领的干部团,到我们这里来帮助我们建设抗日根据地;第三,热烈欢迎来自东南沿海新四军第六师地区的江南参观团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第四,热烈欢迎来自西南重庆以范长江为首的文化代表团来这里帮助我们开展文化工作。”会后观看了文工团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 6月上旬的一天,经顾复生团长的要求,三师师长黄克诚同意为参观团做一次报告。我们兴高采烈地围坐在黄师长的周围,他笑容可掬地和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以生动的事例说明只有广大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军民团结一条心,共同战斗,才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将他们驱出中国,赶回老家去。最后,黄师长再次代表三师热烈欢迎参观团同志去三师参观,并约定翌日早晨,三师师部派轮船来接我们。这时全场响起热烈、经久不息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7月5日全天,我们全体同志集中在泰山庙,在刘少奇、陈毅同志办公室前天井中一棵大松树下,再次聆听刘少奇同志带病为我们做的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一致努力,长期坚持江南抗战》。刘少奇同志的报告内容精彩,讲得深入浅出。</p><p class="ql-block"> 7月16日,陈毅代军长又到参观团驻地,为我们做了《建设六师为党的模范游击兵团》为题的精辟报告。短短两个来月的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听取新四军首长专题报告,并组织学习讨论,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作为江南参观团成员参观学习的往事,迄今已过去近70年了,但每每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环境里,这段经历都成为我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动力源泉。(备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戴克林将军夫人林子明口述、傅德华整理的《抗战老兵林子明画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