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吉林黑龙江两省东部地区(11)

袁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0日。饶河县→抚远市二道河农场,多云,温度15——24°,南风2级。</p><p class="ql-block">今天继续向抚远市骑行,骑到了二道河农场。先骑了五十几公里331国道,后拐到了102国道。今天的路况不错,尤其是102国道,路宽阔平坦,新修的路面。102国道是连接北京市和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一条国道。经过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六个省份,连通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线路全长2208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是东北地区的一片广袤荒原,主要指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黑龙江沿岸的广大荒芜地区。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适合农作物生长。</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针对粮食短缺问题,国家开始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进行垦荒种地。开发初期条件极其艰苦,人们在严寒、沼泽和恶劣环境中艰苦奋斗,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发北大荒时期,全国共有54万城市知青和14万转业复员军人来到这里 。</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1956年,对北大荒和开垦北大荒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书本。描写记述开垦北大荒的文学作品很多,尤以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最为全面与生动。梁晓声的《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都是以北大荒为背景,讲述了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在北大荒的艰苦环境中奋斗、奉献的故事。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与困难抗争,展现了青春的热血与理想,歌颂了他们在逆境中的美好心灵,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悲壮与崇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来北大荒骑行旅游,看到泛着金黄的水稻、亭亭玉立的玉米、绿油油的大豆,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在当年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条件下,这些知青们,这些转业官兵们,硬是依靠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定信念,一镐镐,一锄锄,一镰镰的开垦出了四千八百多万亩良田。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啊?!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精神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骑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135公里,本次骑游活动累计骑行1616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