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注:文字首发于本人微信公众号“素简”,配图为本人拍摄照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重庆山多。</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上,感觉天空近在咫尺。云从耳畔掠过。郁郁葱葱的树、不知名的村落、九曲回环如丝带的路……尽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依然觉得脚底板痒痒的。与山风相拥的一个个瞬间仿佛毛茸茸的狗尾巴草,饱满得不像话。</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不是爱登高的人。那年去山东,途经泰安,只是遥遥地问候了一下泰山。那年去西安,参观完兵马俑,思之再三,终究没有前往华山,尽管曾无数次幻想在金庸笔下论剑。</p><p class="ql-block"> 可是,重庆的山不同。它们并不奇绝险峻,甚至有些混沌未开。在无垠的大地上,它们是被怂恿着隆起、被裹携着挺立的存在。生活的泡沫连同火锅底料的香气围着它们吞吞吐吐。站在这样的山面前,没有压力,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所以,慢慢地爬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 来爬山的多是外地人。有的开着私家车到山下,打着伞摇摇摆摆上山去;有的搭乘出租车,看司机以140迈的速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疾驰,与对面驶来的车完美错过,一颗心在若隐若现忽左忽右的树丛间悬得老高,巴不得马上看到山脚,等到终于下了车,两条腿早就抖成了筛子。</p> <p class="ql-block"> 重庆本地人彼时或许在摆龙门阵。宽宽窄窄的院落里,高高矮矮的屋檐下,乃至长长短短的地铁通道间,到处可见他们悠闲自在的身影。他们玩“花花儿”“么地人”“秀山三六福”……说笑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走在大街上,甚至会看见赤膊的男人。晴蓝的天空下,他们是酱紫色的,是黄棕色的,是黝黑黝黑的。面对行人的打量,他们面不改色,和朝九晚五的公司员工一起匆匆穿过斑马线,或在一座座大厦附近踟蹰,仿佛在等人,抑或只是消磨时间。我想,去解放碑步行街、洪崖洞、磁器口古镇等标志性景点的人分别有多少……他们心里准有数儿。</p> <p class="ql-block"> 爬过山,逛过鹅岭公园、鹅岭二厂文创园,该就近前往李子坝观景台了——那里可以见证轻轨2号线穿楼而过的奇妙瞬间。</p>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过“重庆轻轨穿楼是全球唯一的高架轨道交通穿楼景观”,但是,亲眼所见和有所耳闻毕竟不同。</p><p class="ql-block"> 步行前往李子坝。</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条长街,从一处豁口拾阶而下。</p><p class="ql-block"> 铁扶手仿佛一条铸花的河,缓缓淌向未知的地方。两侧民居错落有致,几乎所有的门都正大光明地敞着,浅浅的窗和深深的院落像丛丛簇簇的爬山虎,杨梅汤绿豆沙……的香气不由分说钻进人的鼻孔。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七窍通畅的瞬间,看见前面有个外国人。她正坐在住户墙外的长凳上休息,一张圆圆的脸泛着淡淡的红,仿佛一轮晕染的月亮。金黄的马尾辫安安静静地垂在她敦敦实实的背上,像极了向日葵花盘边缘的流苏。看见我,她笑了。我报之以同样的微笑。一切尽在不言中。</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忽然,一面长长的淡绿色的墙映入眼帘,那样柔和,那样清丽,让人忍不住想起萌芽的春天。在盛夏的影子里,它是一枚小小的钥匙,引人穿过一部历史,去见证一个传奇。</p> <p class="ql-block"> 紧跟着这抹动人的诗意,我如愿以偿来到了传说中的观景台。这是俯瞰位,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的西北角,正对着马路对面的李子坝站。在蓊郁的树木掩映下,它像一只隐藏起来的偷懒的鸟儿。我让它拍拍翅膀,它却只回我一两声蝉鸣。</p> <p class="ql-block"> 恍惚间,有一列粉色的轻轨从我视线左侧一闪而过。未等我瞪大眼睛,屏气凝神,细数心跳一二三,它已如细细的流水淌进李子坝站所在的商住综合楼,只余袅袅的水气淡淡的云烟在人五味杂陈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下一班轻轨要等几分钟之后才能出现。</p><p class="ql-block"> 我踱进四方小院中间,看葳蕤的草簇拥着安静的房子,旁边清洁工大姐和手里的大扫帚仿佛一段段旅程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 “你去对过车站看嘛。”大姐说。</p><p class="ql-block"> 我明白,那个位置可以仰拍轻轨进楼瞬间。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姐的建议正合我意。</p><p class="ql-block"> 匆匆下行,过马路的刹那,顿觉从一条溪流汇进了一片汪洋。一时眼花,恍似又看见了那位美丽姐姐——途中偶遇,她怕我找不到李子坝观景台,竟南辕北辙,伴我在枝杈横生的路上走了一段,方才折返办自己的事。</p><p class="ql-block"> 眼前神奇的商住综合楼共19层。据介绍,其中,1-5层为商业和办公区域,6-8层为轻轨穿行层,9-19层为居民住宅,而轻轨穿越的长度竟达132米!</p> <p class="ql-block"> 无法想象,楼内居民如何能淡定地将巨龙般的轻轨踩在脚下?及至我像一滴水,被仰望轻轨穿楼的人们迅速烘干,而一列列五彩斑斓的轻轨轻盈如云静默如雨,将天空和大地环抱的李子坝站点染成一个个瑰丽的瞬间,我才顿悟重庆整体空间设计的奇妙。</p><p class="ql-block"> 不愧是8D魔幻城市。</p> <p class="ql-block"> 当天夜里,又看见了李子坝。不知那些轻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见它们如次第花开,在山城弯弯曲曲的路上,在旅人弯弯曲曲的梦里,在商住综合楼弯弯曲曲的岁月中。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无论仰望星空,还是俯瞰大地,都保持着虔诚的姿势,仿佛海上闪烁的波纹,在无边的月色笼罩下,沉默而欢脱。</p> <p class="ql-block"> 其实,李子坝轻轨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独特的运行方式暗合人们对天空的崇尚和对自由的向往吧。相形之下,我个人以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大开大合,更接地气,更具视觉冲击力,也更契合山城精神。</p><p class="ql-block"> 十八梯坐落于长江江畔,依山而建,街巷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特别是梯道两侧采用“渝派折叠”方式构建云梯式建筑群,令人望之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十八梯初建于宋代,得名于明代。所谓“十八梯”,是说明时此地有一口水井,距离居民住处恰好18级石梯。</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倏忽之间,连接重庆上下半城的十八梯已800岁。</p><p class="ql-block"> 我去的时候,天色逐渐昏暗,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石阶和古色古香的房子的剪影。紧接着,仿佛一幅长长的卷轴徐徐展开,山城十八景扑面而来。如水的人们漫过这里那里,静谧与喧嚣同在。</p> <p class="ql-block"> 十八景包括山城记忆馆、十八梯记忆馆、十八梯老街、佛崖夕照、黄葛挂月、较场揽胜、古井春风、天风琴社、非遗街区、凤凰花街等。即便是走马观花,人们的目光也膨胀得不行。</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十八梯大隧道遗址前停留的人有很多。此处是抗战时期修建的防空洞遗址,“始建于1936年,深挖入地底约10米”“作为重庆大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遗址见证了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历史事件,承载着市民在日机轰炸下的城市记忆。”而今,作为第二批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它“运用动态沙盘、数据墙展示轰炸伤亡数据,结合声光电技术模拟轰炸声响环境。”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当年重庆人民“愈炸愈强”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灵魂,并奠定了新时期“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p><p class="ql-block"> 离开十八梯时,我的袖子鼓鼓的,里面除了十八梯的美,还有十八梯的厚重。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八梯的美代表着重庆的山水风光,十八梯的厚重则蕴含着重庆的历史人文。</p> <p class="ql-block"> 风一阵阵吹来,我只觉得脚心滚烫,鞋子滚烫,足印滚烫,仿佛还有什么地方在等着我,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于是,在与重庆这个英雄城市告别前,我去了重庆1949大剧院。</p><p class="ql-block"> 大剧院位于沙坪坝区,据说是全球最大单一室内剧场。乘坐地铁1号线在磁器口站下车,一眼看见斜对面的磁器口古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七点半,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演出开始。当画外音响起,解放前夜的重庆从迷雾和硝烟中走来。以白公馆、渣滓洞为剧情源点,共产党人、爱国志士乃至普通市民共同演绎一部感人至深的红色革命史诗。</p> <p class="ql-block"> 随着剧情发展,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声声铿锵的内心旁白……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如果说,声光电技术助力打造立体化沉浸式舞台,那么,观众席也和舞台一起360度旋转,形成多维叙事空间,就堪称匠心独运了。</p> <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p><p class="ql-block"> 步出剧院大门,蓦然回首,满眼都是星星点点的红。我想,这是重庆的馈赠,重庆的叮咛。在追求幸福、通往光明的大道上,它的语言是纷披的枝叶,此时无声胜有声。</p><p class="ql-block"> 而我上出租车时,不经意间发现,在街灯映照下,脚背上的脉络似乎清晰了许多,乍一看,竟颇有几分小山的样子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