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古今旅游之差异

<p class="ql-block">  因时代的不同,古人和今人在旅游这件事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有云泥之隔、霄壤之别呢。何以见得?且让我为你慢慢道来。</p><p class="ql-block"> 从出行的方式和时间上看,古人无非是或步行、或车行、或舟行,少有选择余地。但是,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主打一个“慢”字,交通工具落后,日行不过几十里、上百里而已。<span style="font-size:18px;">优哉游哉,不紧不慢,急也无用。一次出行,少则以日计,多则以年论。今</span>人则借助发达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出行,海上有轮船,陆地有火车、汽车,空中有飞机等,交通工具多种多样,任你随意选择。且主打一个“快”字,日行数百里,乃至数千里。快则三、五日,慢则十天半个月即回。</p><p class="ql-block"> 从食宿上说,古人打尖住宿,或寺庙,或道观,或民居,或驿馆,或客栈。栖止无定,不讲条件,因陋就简,随遇而安。今人住的是宾馆、酒店,设施齐备,舒适安逸。古人或自备食物,或与僧、道、民人同食,或就食于饭铺、酒馆。饮食平常单调有余,丰盛奢侈不足。今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或</span>于所住宾馆、酒店吃便餐。<span style="font-size:18px;">或到街面品尝地方风味小吃,或去大排档大霍霍顿。饮食丰盛,随心所欲。</span></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吃、住、行上,也特别是在吃、住、行上,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财富的高低和贫富。古今中外一例,无须眼红、嫉妒、攀比,本着一颗平常心,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p><p class="ql-block"> 从旅游者的身份上看,在古代,虽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但更多的是富商巨贾、官宦幕僚、文人雅士等人。因为他们或富于钱财,或有权势地位,或出于雅好,且又都有闲暇时间,有机会、有能力游玩。在现代,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通提高、交通工具日益发达的前提下,在国家的大力宣传、倡导、推动下,掀起了全民旅游的热潮。或自驾,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组团,或独行;或数日,或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或就近,近在咫尺,或更远,远到海角天涯,跨省、跨国旅行都不在话下。只要你有钱、有时间、有健康的身体,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只有你想不到的去处。</p><p class="ql-block"> 从旅游的其他方面来说,古人走的地方少。因为交通落后,出行不便,到哪都不容易。又多为就近游览。<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他们或是投亲靠友,或是经商贩售,或是宦海迁除,或是拜师学艺之人,只能走到哪儿,就在哪里游玩一番,没有谁专为旅游而远赴他乡的。但是,古人基本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的游玩。因为他们长期稳定的工作、学习、生活、经商于某个地域,</span>能于闲暇之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或游山玩水,或寻访名胜古迹。不计时日,随意所之。</span>今人是专为旅游而旅游,出游频繁,目标明确。在职者只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节假日出游,往往来去匆匆,走马观花而已,玩得不够尽兴。只有学生、教师、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才有时间从容游玩。不仅游山玩水,探访名胜古迹,更是借此可以品尝美食,<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块朵颐,满</span>足口腹之欲。甚至有些人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她)们以尝遍天下美食为己任,<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是专门为吃而旅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人旅游,所费不多,游玩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都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少有人工开发的痕迹,名胜古迹多保留着原始风貌。地方小吃纯正,是正宗的地方风味。地方特产产量虽少,但却物美价廉。今人旅游,所费不赀,车费、餐费、住宿费、景点门票费等等,加在一起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游景区几乎全部商业化,且在“打造”旅游景点、“开发”旅游资源的旗号下,“自然景观不自然,人文景观换新颜,地方小吃不纯正,特产物美价不廉。”自然景区一旦被开发,难免会留下大量的人工痕迹,人工的与自然的搭配不协调的话,就会严重破坏自然景观,从而令人作呕、生厌。人文景观一旦被肆意挖补、重建,虽然表面上看着金碧辉煌、焕然一新,实则是对古迹文物的严重破坏。它失去了古朴与苍桑感,让人找不到吊古凭今的况味。地方小吃为了迎合外地游客的口味,不惜改变传统做法,从而失去本地特色。外地饮食也大量进入,抢占一席之地。有些人为了牟取利润,冒充地方名优小吃,骗取顾客优,败坏了名声。地方特产虽好,但价格昂贵。人人只顾眼前,不计长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人出游,在激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前人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又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新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些文人骚客,面对美景,陶醉之余,乘兴挥毫泼墨,赋诗作文。他们创作的优美的诗词文赋和绘画作品等,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所传承和欣赏。像中小学语文课本里收录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苏轼的《题西林壁》、《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诗、文,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今人出游,除了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刺激社会的消费,满足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外,会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些什么呢?目前,还不得而知,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