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把钱花在旅游上,去阅山河,观天地,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来拓展自己的眼界,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这些所见所闻将成为自己生命的厚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23日早上,我们从桂林出发,开启了第二次新疆秋季自驾之旅。第一次新疆自驾之旅是2023年夏季,5至7月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途径湖南常德、湖北十堰、27号中午我们顺利抵达了十三朝古都——西安,这是我们老两口时隔35年后再次来到西安这座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十三朝古都——西安</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是一座讲故事的城市。每一片砖瓦、每一条街巷、每一处遗迹,似乎都在低语,诉说着属于它的历史与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不管是古时的咸阳,还是长安,亦或是现今的西安,它都像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西北大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大雁塔</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雁塔是唐三藏取经归来,翻译佛经的地方,值得一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参观大雁塔不收门票,是领券参观。现在大雁塔淡季30元/人,登塔25元/人;旺季50元/人,登塔30元/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6月24日于大雁塔寺内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5年后故地重游,再次来到大雁塔拍一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6月25日于华清池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华清池游览票价为1元,现在的票价为90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了一个又一个昔日王朝的辉煌与凋零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西安古城墙</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古城墙作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西安城墙无疑是古城墙界的 “巨星”。周长约 14 公里,墙体高大厚实,城门巍峨壮观。我们从永定门登上城墙,感受十三朝古都的雄浑气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住在鼓楼回民街口,酒店楼下就是地铁站,出门非常方便。坐地铁两站来到离钟鼓楼最近的城墙南门永宁门。永宁门(南门)是最气派的城门,有盛大的仿古开城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安古城墙永宁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城墙,千年屹立,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城墙,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在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修的,周长近14公里,四四方方把老城区围在里面。走在城墙上,脚下是厚重的青砖,眼前是古今交融的西安城。一边是钟鼓楼、回民街的烟火气,一边是书院门、碑林的文脉悠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外在古城墙上直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夕阳西下的西安城墙,吹过的风是文化,踩过的地是历史,傍晚微风轻拂,我们陶醉在融融的落日余晖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落日余晖下的城墙剪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西安博物院</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西安博物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安博物院大厅穹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玉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玉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玉鹰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纹带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勾连云雷纹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铜仙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件玉杯1976年出土于西安东张村秦阿房宫遗址。出土于这里的玉杯自然是皇家珍品。它也名列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三宝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杯为青玉质,但已经有了沁色,杯体呈焦黄色。杯身呈直口筒状,上层饰有秦时流行的柿蒂纹、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下层饰流云纹、如意纹。足作豆形,豆腹部刻有丝束状花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玉杯气派、庄重,为秦代玉器中的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镇馆之宝:隋代董钦造鎏金弥陀佛像,1974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通体鎏金,雕刻精美,是佛教艺术的佳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代仕女俑是西安博物院展品,八件,1988年出土于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唐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组唐俑一字展开,她们圆润的面庞、丰腴的体态和自信的神态,想不吸引观者的目光都不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1966年出土于西安市莲湖区某唐墓,由胡人骑马少年和奔马组成,造型独特,色彩艳丽,是唐代陶俑的代表作品。现在它在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三宝中牢牢地占据一席之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个三彩造型生动。即便在众多那么多出色的马文物中,它也有独到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鎏金羊形铜灯,西汉曾经在2017年作为汉朝文物代表,远赴美国参展,这个古灯获得了国外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古灯的造型在众多文物中更是独树一帜,过往的游客无不出声赞赏,夸奖设计师的水平之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三彩兽面镇墓兽,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三十一号唐墓出土。镇墓兽为唐代冥器中的重要类型,一般放置于墓中,是驱除邪魔、保护墓主魂魄的守护者。全身施绿、蓝、黄、白色釉,以绿釉为主。唐代两京地区烧制的唐三彩明器,长安出土唐三彩大型俑类色釉更为华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博物院典藏丰富。陶器、钱币、青铜,每一件展品都是时光长河留下的证据,这才明白何谓文物大省,出土的宝贝堆成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小雁塔</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雁塔建造时被称为“荐福寺塔”,之后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和佛图,被大家称为“小雁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雄宝殿,是荐福寺的重要殿宇,殿内供奉的是佛祖的三尊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荐福寺来历:最早建于唐睿宗时期,就是公元684年,建寺庙时,起名献福寺,建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高宗李治驾崩百日,当时的皇室成员们,为他献福而兴建的这座寺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雁塔晨钟,一口体积巨大的铁钟,据说有每天清晨定时敲钟的习俗,数十里之内都可以听到,曾是著名的景观之一,被称为“雁塔晨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西安钟鼓楼</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钟楼是西安市中轴线上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钟楼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西安鼓楼</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西安鼓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唐芙蓉园位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降临,大唐不夜城灯火辉映,热闹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上最璀璨的长安夜明珠——大唐不夜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降临,大唐不夜城灯火辉煌,如梦如幻。这里是大唐盛世的缩影,古色古香的建筑,璀璨的灯光,热闹的市井,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安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安饭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西安美食</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的美食承载着这座城市千年的记忆与文化。每一道小吃背后都有它的故事,每一种味道都值得细细品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民街原本是西安回民聚集地,后逐渐发展成为小吃特色一条街,一条街道汇聚了几百家小吃店铺。刚走进街口,各种香气扑面而来,瞬间被这份人间烟火气包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羊肉泡馍热腾腾的羊肉汤浇上去,香气四溢,再配上些香菜,简直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biangbiang面,面条宽厚筋道,臊子鲜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肉夹馍外酥里嫩,咬一口,肉汁顺着嘴角流下来,这才是正宗的肉夹馍该有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 葫芦头泡馍与羊肉泡馍不同,葫芦头是用牛头肉熬制的汤,汤汁浓郁,肉质软烂。<span style="font-size:20px;">配上自己掰的馍,一碗下去,满满的幸福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甑糕一层枣泥一层糯米,蒸制而成。外观看着普通,但咬一口,香甜软糯,回味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韭香豆花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炒秦川黄牛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陕西凉皮四小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汉中八宝油菜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西安两天的每一个瞬间都被深深吸引,那些美食、那些古迹、那里的每一缕风,都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店楼顶拍摄的夕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次来到十三朝古都,感受华夏文明的璀璨魅力。这座城市最让我难忘的不只是那些宏伟的古迹,更是那条条巷弄里飘香四溢,充满人情味的美食。它们才是真正的西安味道,是让人念念不忘的烟火气。</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陕北延安</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春节期间,我曾到过延安,去过陕北佳县、安塞摄影采风,拍摄安塞腰鼓。这次新疆自驾之旅,途径陕西我终于再次踏上这片红色圣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宝塔山</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延安革命遗址的组成部分。宝塔山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宝塔山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宝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后历代曾多次修缮,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宝塔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延安革命纪念馆</i></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革命纪念馆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成立于1950年7月1日。</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拥有馆藏文物近3.6万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馆的陈列分10个单元展出,即: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到陕北;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八载干戈仗延安;新中国的雏形一陕甘宁边区;窑洞大学育英才;自力更生奏凯歌;延安整风铸党魂;为和平民主而斗争;转战陕北、夺取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大势,勇担历史使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成功探索根据地的各项建设,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培育形成了光照干秋的延安精神;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延安岁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辉煌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光辉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9月18日到达甘肃峡县的哈达铺,获悉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通清县精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前往陕北。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吴起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在陕甘边、陕北建立的两块根据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洛川会议制定党在抗目战争时期的方针、任务和政策,正式形成金面的全民族持久抗战政治路线。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批判各种错误论调,指明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夺取最后胜利的途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实现党对抗目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立政后抗目民主根据地抗日战争中,建立政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开展并坚持持久广泛的游击战争的战略基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力量,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分具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针对日本对华策略的调整和国民党政府反共妥协倾向明显增长的局势,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39年到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军民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和巩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夺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军民开展对日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看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课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杨家岭旧址</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延安市区西北的杨家岭村,风景秀丽的小山湾中,坐落着一片革命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1961年3月4日,作为延安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先后在这里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领导根据地军民历尽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争,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了持久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3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住在杨家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开放供参观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旧居和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召开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杨家岭,我们瞻仰了伟人故居。几孔朴实无华的窑洞安静地立在山坡上。狭小的空间里,一张硬板床、一张堆满书籍的木桌、一把藤椅,陈设简单得近乎简陋。墙上挂着的旧地图、磨得发亮的油灯,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很难想象,就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毛泽东写下了《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旧居,1938年11月,毛泽东由凤凰山麓移住这里。在此期间,领导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制定了度过抗日难关的十大政策。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在接见中央党校学员时,指出延安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为了克服物质困难,他以身作则,开荒种地,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3年10月,由此移住枣园。</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少奇旧居,1942年底,刘少奇由华中回到延安后住在这里,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后,任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兼中央研究局局长,并分工负责华中工作。他在七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统一全党的力量去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3年10月,由此移住枣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的石桌,是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同她就国际形式作了重要谈话。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和解放日报社社长余光生任翻译。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说“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个谈话编入《手泽东选集》时,题为《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span class="ql-cursor"></span>枣园旧址</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城区东南部,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的居住和办公地。枣园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的主要居住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革命干部们开展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迁住枣园办公后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为王政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3月,国民党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工作人员遵照军委决定,分别随中央前委、工委、后委等转战陕北,执行新的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共中央机要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月,中央机要科随中央进驻延安。邓颖超、陈琮英、刘英、李金德先后担任科长。1942年4月4日,中央决定成立机要管理委员会,康生、叶剑英、王首道、李质忠担任委员。同时,组建中央机要局,康生兼任局长,李质忠任副局长,下辖中央机要科、军委机要科、情报机要科。1943年3月,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央决定取消中央机要局、军委机要科、情报机要科、合并于中央机要科,李质忠任科长。1944年10月改称中央机要处,中央机要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战场和地下党组织之间的密码通信联系,机密、及时、准确地传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令及作战部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央机要处随中央机关转移至晋西北,部分机要人员随中央转战陕北。1948年4月,中央机要处随中央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大书记铜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旧居。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杨家岭迁到这里。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和民主,避免内战,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实现又一次历史转折争得了主动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12月,移住王家坪。</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里,我坐在毛主席的木桌前,仿佛看到了伟人在书桌上挥毫疾书,写下《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许多光辉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恩来旧居。1944年12月,周恩来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为商谈废除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曾九次奔波于延安和国统区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和王若飞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经43天的艰苦斗争,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11月,由于国民党召开伪国大,一手关闭了谈判的大门,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南京撤回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3月13日,移住王家坪。18日,同毛泽东一起撤离延安,转战陕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恩来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任弼时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少奇旧居。1943年1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参加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工作,根据时局变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3月12日,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前往华北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德旧居。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到这里。在抗日斗争向国内解放战争转变的历史关头,他肩负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的重任,协助毛泽东处理军机大事,签发了《命令冈村宁次投降》等指示、命令。1947年元旦,发表《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的广播词。院中有一石刻棋盘,工作之余常与工作人员对弈。年届六旬不觉老,被人们誉为“青年领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彭德怀旧居。彭德怀是1943年9月从前线回到延安,10月由杨家岭移住枣园。彭德怀在此居住期间,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华北战场,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代表中央军委起草了许多重要电文。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彭德怀与中央军委制定了保卫延安的战略部署,挫败了国民党突袭延安的阴谋,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7年3月2日,彭德怀为方便与毛泽东、朱德等研究部署党中央西北战争的作战方针,从枣园移住王家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厮</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鲁迅艺术学院</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艺校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鲁艺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2月,毛泽东观看话剧《血祭上海》后,支持创办艺术学校;经筹备”会讨论,亲自敲定“鲁迅艺术学院”名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4月10日,以鲁迅命名的 “鲁迅艺术学院” 在此诞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党的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后,“鲁迅艺术学院” 更名为 “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鲁艺大教堂(原天主教堂)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桥儿沟,是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旧址的核心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教堂由西班牙神甫于1934年建造,融合了罗马式建筑风格与陕北窑洞特色,坐北朝南,正面有三座塔楼,内部为三通廊结构,曾作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此召开,会议通过《政治决议案》确立了抗战方针。1939年8月,鲁迅艺术学院迁入此地,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所综合性艺术院校。毛泽东在此题写“鲁迅艺术文学院”校名及“紧张、严肃、刻苦、虚心”校训,学院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四系,培养了685名文艺人才,创作了《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天主教堂,经过重新改造,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场景。这是中共六大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通过《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阐明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策,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倾的错误思想。后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讲道:“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李焕之在教堂门前指挥排练《凤凰涅槃》大合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在教堂门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乐系、戏曲系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文艺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延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大批爱国文艺家和知识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各地文艺人才纷纷奔赴延安,组成延安抗战文艺的骨干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艺的号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向大鲁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文艺重要出发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倡导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地文艺家和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与经过长征来到陕北,以及坚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一起,汇聚成一支以笔为枪的文艺队伍,共同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奉献出青春热血和艺术才华。在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更加自觉地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开创了人民文艺的新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文艺是民族解放的号角、时代精神的火炬,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精神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制小提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和首演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良堃《黄河大合唱》演出指挥棒、乐谱、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今天的延安文艺纪念馆中,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文物,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展柜中,一支产自法国的铜质指挥棒引人关注,冼星海曾用它多次指挥《黄河大合唱》的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的人民音乐家,是当年延安璀璨群星中的杰出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联政宣传队乐队朱仲一(拉小提琴者)与申谊(弹三弦者)在排练演奏,小提琴是1944年夏周恩来从重庆带回送给联政宣传队的意大利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候,拉小提琴的是朱仲一时,我突然想起来,1980年我从54军162师宣传队去北京工程兵文工团学习,就是找到朱仲一团长,朱团长是我北京空军二姑父的好朋友,我去学习是我二姑父找朱仲一团长联系的。从这张照片我才知道,朱仲一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是联政宣传队拉小提琴的,1980年朱仲一已经是工程兵文工团团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秧歌剧《兄妹开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华北联大(张家口)演出歌剧《白毛女》,林白饰喜儿,凌子风饰杨白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鲁艺为七大代表献演歌剧《白毛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行,瞻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与艺术交织的辉煌篇章。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艺术家们以笔为枪,以色彩为弹药,创作出了大量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更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们见证了艺术与革命事业的紧密相连,展现了文艺工作者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责任与担当,更激励着我们后来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安澜门是延安古城南门,古时候为守城要地。始建于北宋,原名顺阳门,后因清朝时期经常遇水患遂更名安澜门,1938年毁于日军轰炸,2016年重建,2021年投入使用。安澜门高22米,宽36米,为两层阁楼式建筑,基座城砖堆砌,古朴庄重,与宝塔山遥相呼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凉山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6年8月6日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全国三大红色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甘泉大峡谷</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泉大峡谷是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雨岔村的峡谷,由桦树沟、花豹岔、龙巴沟、牡丹沟等几个主要峡谷组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甘泉大峡谷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羚羊谷"。这里的红砂岩地质经过千百万年的风沙切割和流水溶蚀,形成了罕见的沟谷型丹霞地貌,具有色彩美、形态美和意境美。峡谷内的光影变幻和多样的地质色彩使其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入甘泉大峡谷,仿佛步入了一个被岁月精心雕琢的梦幻世界,每一寸光影、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午时分,阳光扫落峡谷缝隙,光影与峡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陕西自驾之旅,这一路,我们用车轮丈量大地,用双眼捕捉美景,用心灵感受历史与人文的交融。我们再次漫步在古老的大雁塔下,感受着千年佛韵。我们穿梭于西安古城墙和街巷,触摸历史的沧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革命精神的圣地,此次陕西自驾之旅即将画上句号。回顾这段旅程,我们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了延安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塔山上,那座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的宝塔,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延河之畔,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似在轻吟革命先辈们的奋斗之歌;黄土高原上,起伏的丘陵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美,更衬托出这片土地上红色精神的坚韧不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每一处斑驳的墙壁、每一件珍贵的文物,都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在这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这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延安自驾之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即将离开,但延安的精神会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