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美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7444450</p><p class="ql-block">照片、视频:网络、美筝</p><p class="ql-block">文字:2025. 8</p> <p class="ql-block">芭蕾《天鹅湖》是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的芭蕾舞剧。这出古典芭蕾舞剧是经典中的经典,历经时代淬炼,在观众心中留下无可取代的地位,其艺术价值非凡。</p><p class="ql-block">下图吴虎生、戚冰雪主演2021年上海东艺《天鹅湖》,谢幕。</p> <p class="ql-block">上芭《天鹅湖》以48只小天鹅群舞著称。疫情中及疫情后曾2次观赏上芭《天鹅湖》。上海初中和高中《艺术》教材,《天鹅湖》是重点赏析,是以俄罗斯彼季帕的编舞为主,他1877年至1898年间完成《天鹅湖》的编舞。</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庆祝建团350周年,在上海演出努里耶夫版的《天鹅湖》,我观赏了这场演出,留下的一本演出场刊。</p> <p class="ql-block">先介绍一下努里耶夫</p><p class="ql-block">1961年6月,在基洛夫芭蕾舞团欧洲巡演期间,23岁的努里耶夫拒绝返回苏联,在巴黎机场向法国警察寻求庇护并成功叛逃。这一事件成为冷战时期首位苏联芭蕾舞艺术家叛逃西方的标志性事件,引发国际轰动。 (以下4张照片是努里耶夫版的《天鹅湖》)</p> <p class="ql-block">他与英国玛戈特·芳婷合作长达17年,成为芭蕾史上最经典的搭档之一。 一位是四十岁即将退休的芭蕾皇后,一位是20岁才华初露的舞台新星,他们的相遇却成就了一段不可超越的传奇,她的提携为他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他的激情成就了她的第二次艺术青春。</p> <p class="ql-block">1983年出任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复排《天鹅湖》《灰姑娘》等经典剧目,推动传统芭蕾现代化。 </p> <p class="ql-block">1993年病逝于巴黎,享年55岁。他的技艺与理念至今影响芭蕾舞界,被视为男舞者从附属角色向核心地位转变的奠基人。 </p><p class="ql-block">《白乌鸦》2017年上映的传记电影,努里耶夫的生平故事。该片聚焦于他23岁叛逃至西德的重大事件,并展示了他与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的未来儿媳克拉拉·珊特之间的情感纠葛。 </p> <p class="ql-block">本月27日,我在上海文化广场欣赏了马修·伯恩版的《天鹅湖》。</p> <p class="ql-block">本文赏析马修•伯恩与鲁道夫•努里耶夫这两个《天鹅湖》版本。下列文字来源于网络。(下面4张剧照是马修·伯恩的《天鹅湖》)</p> <p class="ql-block">两种截然不同的颠覆</p><p class="ql-block">努里耶夫版,在古典框架内的深度心理挖掘。它没有改变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芭蕾的古典语汇,而是通过强化王子的心理戏份、赋予“魔王”双重身份,将一部浪漫童话变成了一个关于欲望、压抑、精神困境和救赎的弗洛伊德式悲剧。它是“向内”的颠覆。</p><p class="ql-block">马修•伯恩版,对符号系统的彻底解构与重建。它打破了所有古典芭蕾的既定规则:将天鹅全部改为男性,彻底摒弃了天鹅裙,运用现代舞和戏剧化的叙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压抑、身份认同、渴望自由与爱的现代寓言。它是“向外”的革命。</p> <p class="ql-block">努里耶夫《天鹅湖》赏析:王子内心的镜像</p><p class="ql-block">魔王王子不再是陪衬:在传统版本中,王子有时更像一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努里耶夫将王子置于绝对的中心,整个故事可以解读为王子的内心幻象。序幕常常展示王子压抑的童年,奠定其忧郁、渴望爱与自由的心理基调。</p><p class="ql-block">魔王/导师的双重性:努里耶夫最具天才的设定是让同一个舞者饰演魔王罗德巴特和王子的宫廷导师。这意味着,魔王不再是外部入侵的邪恶力量,而是王子内心压抑、欲望和恐惧的投射。导师对他的严格控制,转化为了魔王的精神操控。</p> <p class="ql-block">舞蹈与叙事:</p><p class="ql-block">严格遵循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古典芭蕾的结构。</p><p class="ql-block">通过王子的独舞和与魔王的双人舞,极大地丰富了王子的心理活动表达。他的舞蹈充满了挣扎、渴望和痛苦。</p><p class="ql-block">第二幕(湖畔)是理想与美的升华,第三幕(舞会)则是现实与欲望的崩塌。最终的悲剧不仅是爱情的失败,更是王子精神世界的彻底毁灭。</p><p class="ql-block">主题: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鸿沟、精神压抑与解放的失败。它是一个古典的、充满象征意义的心理剧。</p> <p class="ql-block">马修 •伯恩《天鹅湖》赏析:野性、力量与现代孤独</p><p class="ql-block">马修 •伯恩的版本一经问世便轰动世界,它完全重新定义了《天鹅湖》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核心创新:全部由男性饰演的天鹅</p><p class="ql-block">符号的彻底颠覆:女性、柔弱、优雅的经典天鹅形象被男性、强大、充满原始野性甚至威胁感的天鹅取代。这不仅仅是性别转换,更是美学和哲学上的巨变。天鹅不再是需要被拯救的客体,而是成为了自由、力量、野性的化身,是王子内心渴望成为却又无法企及的理想自我。</p><p class="ql-block">天鹅头领(The Swan):这个角色融合了Odette的救赎感和魔王的诱惑力。他对王子时而保护,时而威胁,关系充满了张力与暧昧。他们之间的双人舞是力量与柔韧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男女双人舞的托举模式,创造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画面。(以下2张照片及2个视频,来自马修·连恩《天鹅湖》,谢幕)</p> <p class="ql-block">舞蹈与叙事:</p><p class="ql-block">大量融入现代舞、戏剧表演和肢体剧场(Physical Theatre)元素。</p><p class="ql-block">叙事更贴近现代观众:王子是一个在冷漠皇室母亲、虚伪宫廷和媒体窥探下倍感孤独的年轻人。他的痛苦非常现代——缺乏爱、寻找身份、渴望认同。</p><p class="ql-block">故事线清晰且充满戏剧张力:第一幕展现王子的现实困境,第二幕他在公园遇到天鹅群,找到了精神寄托;第三幕舞会上,“头鹅”以黑衣Stranger的身份出现,诱惑全场并羞辱王子,导致其精神崩溃。</p><p class="ql-block">马修·伯恩《天鹅湖》谢幕</p> <p class="ql-block">主题:现代人的孤独与疏离、对身份认同的追寻、爱与被接受的渴望、野性与文明的冲突。它是一个充满情感的现代寓言。</p><p class="ql-block">马修·伯恩《天鹅湖》谢幕</p> <p class="ql-block">最近B站反复看这两个版本的《天鹅湖》,8月27日文化广场欣赏马修·伯恩的《天鹅湖》,编写这篇文章纯属自己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谢谢浏览 祝您秋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