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湖边有亩地

仙山

<p class="ql-block">到过古田的人都知道古田有个风光秀丽的翠屏湖,湖方圆37平方公里,湖中有36个大小岛屿,湖水波光粼粼,湖边草木欣盛。岸上水边,一派花鸟虫鱼的世界。特别是近年来,翠屏湖边建设了景观栈道,临近湖边种了一些花草,还规划设置了夜景灯光。如今游人漫步湖边,翠屏湖的美丽也渐渐为人所识,一步一风景,大家深叹:原来翠屏湖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以前我们怎么都没发现翠屏湖有这么美呢?为了翠屏湖的这份美丽,古田人曾经付出巨大代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建设古田溪水电站,古田淹没大量农田、山地、村庄,甚至还搬迁了一座县城,才有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翠屏湖。青少年时期我在县城中学读书,周末经常约上几个同学,到湖边散步,到湖里划船。有时也登上高处,看到蓝天映照下,湖水就像一颗晶莹透亮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美得令人心醉。大学毕业回县城工作后,炎热的夏天里,每天习惯傍晚到湖里游一次泳,让湖水濯去一身的疲劳,感觉真是惬意得很呢。随着年龄渐长,我了解到更多的古田历史文化,对翠屏湖所承载的文</p> <p class="ql-block">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我经常到湖边散步,偶尔还捡拾到久远的铜钱、学生使用的校徽等。这些物件的主人是谁?他们当年都经历了哪些悲欢离合?每当想起这些,不免生出“白驹过隙”、“沧海一粟”的感叹。翠屏湖为我提供了很多运动生活的乐趣,提供了精神滋养,让我牵挂和畅想。</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因工作变动的关系,我有机会从烦琐的杂务中脱身,有更多的机会,与人接触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随一位亲人到他种植的果园。果园就在湖边。此处风景很美,蓝天白云之下,湖水倒映着果实,来自着湖的云烟笼罩着果实。从果园往外看,一半湖光,一半山色。于是从那以后我经常来湖边在果树底下套种些啥的。这是一种无压力的轻松劳动,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成为人自身需求”。不确定种什么,经常随兴所致,有时种西瓜,有时种菜什么的。收成与否、收成多少,也不计较,颇有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机缘巧合,就在这块果园里,遇上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仁兄。各位仁兄热爱文学创作,他们发起成立诗社,经常深入基层民间采风创作。他们选中并租下了湖边果园居屋,名为“梨花居”。之所以称为“梨花居”,是因居屋边有梨树,春有花,夏有果。老辈人常说:“天地不负人”。梨花居即是突出“人按时劳作,天地酬养人”的天人合一图景。从此诗社以此为基地,持续开展吟诗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月圆之夜,文友们看着金光荡漾的湖面,陶醉于月映万川的意境,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仁爱之心油然而生。梨花盛开的季节,围坐在树下,静听花开;花落时,我们看着花朵纷纷扬扬落到地上,落在身上,宛如披上花的衣服,感受着大自然美妙,低吟着朱熹题古田溪山书院欣木亭:“连林争秀发,生意各呈露。大化本无言,此心谁与晤。”。听说李白越喝酒越会作诗。我们学着李白的模样,喝酒作诗,那可是一场诗的盛宴。王阳明曾经说过:“我心光明,夫复何言”。活动过程中,我们放下心中的负累,超越名利羁绊,真正感受到心灵的洗涤,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快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有位哲人说过:“如果我们觉得心累,灵魂跟不上脚步,就让脚步慢慢下来,让灵魂跟上来”。现在很多人为世俗名利所惑,负累太重,脚步匆匆,何不到大自然中静看花开花落。来古田翠屏湖吧,这是一个有灵气的湖,这里有“大德高僧”圆瑛释文化、有“妇幼保护神”陈靖姑道文化、有“先师先贤”朱子张以宁儒文化,在这里可以感悟儒之济世担当,道之达观超然、释之澄明通透的“三心共印”。文化滋养下的翠屏湖,更加有活力,蕴含的文化根脉已悄无声息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精神家园的养分。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我爱湖边的这亩地爱得深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