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时候,青石巷尾住着一位名叫王婆的妇人,丈夫早逝,她便守着一间小小的酒坊度日。王婆酿的酒,色泽清亮如琥珀,入口甘醇带绵香,邻里街坊都爱来打酒,可日子也仅够勉强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深秋,一位身着青布道袍的道士路过此地,见酒坊炊烟袅袅,便上前叩门借宿。王婆心善,不仅腾出偏房让道士住下,每日还会端上一壶新酿的好酒。道士一住便是半载,喝了不下几百壶酒,却从未提过付酒钱的事。街坊们都替王婆不值,劝她别再白白招待道士,可王婆总是笑着摆手:“出门在外都有难处,几壶酒算不得什么。”</p><p class="ql-block"> 开春那日,道士收拾行囊准备离开,看着忙碌的王婆,忽然说道:“我叨扰多日,喝了你无数美酒却无以为报,今日便为你挖一口井,聊表谢意。” 说罢,道士拿起锄头,在酒坊后院角落刨了起来。不过半个时辰,一口丈许深的井便挖好了,井水刚一涌出,竟飘来阵阵酒香 —— 井里流出来的不是水,而是醇厚的美酒!</p><p class="ql-block"> 王婆又惊又喜,此后再也不用辛苦酿酒,只需从井里打水就能卖酒,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酒坊也扩建了,还雇了帮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富户。</p><p class="ql-block"> 过了数月,道士重回此地,见王婆家境殷实,便笑着问:“如今这井水酿的酒,可还合你心意?” 王婆闻言,脸上却露出几分不满,皱着眉说:“酒是顶好的,比我自己酿的还要香醇,就是有一样不好 —— 没有酒糟喂家里的猪,还得额外花钱买饲料,实在不划算。”</p><p class="ql-block"> 道士听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他走到墙边,取笔写下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变美酒,还嫌无酒糟。” 写完便拂袖而去。王婆愣在原地,再去井边看时,井水已恢复了原样,再也流不出半滴美酒。</p><p class="ql-block"> 这故事恰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贪念招来羞辱;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因欲望陷入危险,唯有如此,才能守住长久的安稳。人心本就像一个无底的容器,若一味填充欲望,不懂节制,即便拥有再多,也只会觉得匮乏。就像王婆,从勉强维生到衣食无忧,本已获得天赐的幸运,却因贪心不足,想要更多,最终弄丢了眼前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生真正的幸福,从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懂得精简内心的需求。不沉溺于无止境的欲望,不被贪念牵着走,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才能在平淡中寻得安稳,在知足中收获长久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一中心思想</p><p class="ql-block"> 《王婆酿酒》以民间故事为载体,核心在于传递 “知足常乐,贪念失福” 的道理。故事中,王婆起初因善良包容,无偿招待道士,意外获得 “井水变美酒” 的幸运馈赠,从勉强维生走向富足;却因贪心不足,在已拥有源源不断的美酒财富后,仍抱怨 “无酒糟喂猪”,最终失去这份天赐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文章结合老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的哲思,进一步点明:人心若被无止境的欲望裹挟,不懂节制与满足,即便拥有再多,也会陷入 “匮乏感” 的困境,甚至弄丢已有的幸福;唯有精简内心需求、珍惜当下所获,才能守住长久的安稳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1、对抗物质社会的欲望陷阱</p><p class="ql-block">在当下追求 “更高、更多、更好” 的物质化浪潮中,人们常被 “内卷”“攀比” 裹挟 —— 有了稳定工作想换更高薪的,买了小户型想换大别墅,拥有了基础财富仍追求无限增值。就像王婆抱怨 “无酒糟”,许多人在已获得生活保障后,仍因 “还想要更多” 陷入焦虑与疲惫。故事提醒我们:幸福并非 “拥有的数量” 决定,而是 “对拥有的态度” 决定。学会在适当时刻 “知止”,才能避免被欲望牵着走,摆脱 “越拥有越空虚” 的困境。</p><p class="ql-block"> 2、重塑对 “幸福” 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如今不少人将 “幸福” 等同于 “财富积累”“地位提升”,却忽略了平淡生活中的安稳 —— 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安稳的住所,这些本就是值得珍惜的 “天赐馈赠”。王婆从 “辛苦酿酒维生” 到 “井水出美酒致富”,本已实现生活的跨越,却因贪心丢掉一切。这恰似现实中一些人:为了追求 “额外的利益”,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透支健康,最终即便获得财富,也失去了更珍贵的东西。故事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幸福的定义:真正的幸福,是懂得 “够用就好”,在拥有时心怀感恩,而非永远盯着 “未得到的部分”。</p><p class="ql-block"> 3、培养 “节制力” 与 “感恩心”</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职场中对 “权力” 的过度追求,还是生活中对 “消费” 的无度放纵(如过度借贷、盲目购物),本质上都是 “不知足” 的表现,可能导致 “因小失大” 的后果 —— 就像王婆因 “酒糟” 这一小事,失去了源源不断的美酒。故事启示我们:日常中需有意识地培养 “节制力”,对欲望多一份清醒判断;同时保持 “感恩心”,看到已拥有的价值,而非一味抱怨 “未得到的缺憾”。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守住内心的平衡,获得长久的幸福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