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小区里散步的路边上,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那儿,膝盖似乎受了伤,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阳光照在她身上,她显得那么无助。我突然想到,老人摔跤后真的就只是擦伤吗?很多时候,那些看不见的隐患才真正危险。摔跤可能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p> <p class="ql-block">我手里捧着一本封面画着彩色鱼儿的书,书名是《勇敢做自己 you Be you》。蓝色的天空和海洋背景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由的世界。我突然意识到,面对摔跤后的伤痛,老人也需要这样的勇气——勇敢地面对自己,不被恐惧束缚,不被年龄限制。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无论经历什么,都要坚定地做自己。</p> <p class="ql-block">那本书的封面再次出现在我眼前,我开始翻阅它的内容。它告诉我,无论年纪多大,人都可以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独立。这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老年人在经历摔跤之后,不该被“我老了”这样的念头打败。他们依然可以像年轻时那样,勇敢地站起来,重新出发。</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一张信息图,上面详细列出了哪些老人最容易跌倒。高龄、身体虚弱、视力模糊、听力受损,还有那些独自生活的老人,都是高风险人群。而家中的环境,比如照明不足、扶手不合适、浴室缺乏辅助设备,也大大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是否真的为老人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是否在他们摔倒之前,就做好了预防?</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张图,用文字清晰地说明了65岁以上老人因跌倒导致骨折的严重性。尤其是髋关节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竟然高达50%。骨质疏松是罪魁祸首之一。这让我感到震惊,也让我更加明白,老年人摔跤不是小事。它不仅关乎身体的恢复,更关乎心理的重建。我们不能只关注他们是否能站起来,更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让他们相信:即使摔倒,也能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一张关于“扶还是不扶”的导图,里面列举了各种情境下的处理方式。但我想说,其实扶不扶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真正去理解老人的处境。他们不是“赖账”的代名词,也不是“麻烦”的代名词。他们只是需要一点帮助,一点尊重,一点理解。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专业和爱心,去陪伴他们走过这段恢复之路。</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走进了《高顺生教授精准康复专家研究工作室》。这里没有冰冷的仪器,只有温暖的关怀和科学的指导。高教授和他的团队,用精准的康复方案,帮助每一位摔倒后的老人,重新找回站立的力量。他们不只是治疗身体的伤痛,更是在修复心灵的裂痕。在这里,我看到一位位老人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挺直了腰板,眼神中透出坚定和自信。</p>
<p class="ql-block">摔跤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提醒我们,老年人依然可以勇敢地做自己,只要他们愿意相信,只要我们愿意陪伴。就像那本书里说的:“you Be you”,无论年龄多大,无论经历过什么,我们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