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前行

*Bralstug音韵卷客

<p class="ql-block">xxxx:</p><p class="ql-block">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当南山的晨雾托起第一缕朝阳,大足石刻的千年造像在朝晖中已重现温润,我们又站在了新的时间节点。此刻的校园,阳光与墨香交织,既有高二学子褪去青涩的笃定,也有高三勇士剑指远方的锋芒。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立德树人”——这不仅是教育的根本,更是你们穿越青春迷雾、抵达人生高地的罗盘。而我们大足中学以“以美育新、以新尚美”为舵,通过“五美标兵”评选让德育生根,从“评标兵”到“做五美学子”的进阶,恰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在校园里的生动注脚。</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或许会问:在这个算力与算法齐飞的时代,我们为何还要执着于“美容、美言、美行、美品、美心”?其实,人类对美的追寻,从来都是跨越时空的文明共鸣。它推动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五美则是我们青春迷茫中的火炬,是铸牢我们成长的精神内核。</p><p class="ql-block">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美育即心灵的转向”,认为美的教育能引导灵魂从可见的现象世界攀升至永恒的理念世界。而与他同时代的中国,孔子正带着弟子在杏坛讲学,主张“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礼”,正是外在仪容与内在德行的统一。当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用《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人性之美时,工匠们早已在古老的宝顶山的岩壁上,以“父母恩重经变相”雕刻出“美行”的极致,那躬身喂乳的母亲、那负米归乡的游子,不正是“美行”在千年之前的具象化吗?</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五美”,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成为连接民族根脉与世界潮流的纽带。你们或许还记得,美国中学生访问我校时,我们一起体验剪纸、跳鲤鱼灯舞——这便是“以美育新”的生动注脚,那就是用传统美的基因,激活现代创新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美育的初心,正统一于“知行合一”的理念。高二的同学们,你们正站在高中生涯的“中场线”;高三的勇士们,你们的“冲锋哨”已经吹响。从“评五美标兵”到“争做五美学子”,这个“做”字,需要你们用三年的时光去躬行。就像本部校园里那棵百年黄葛树,历经风雨依然年年抽出新绿——这种韧性从不是天生的禀赋,而是在每一个寒暑交替中扎根生长的结果。而美育,正是要让我们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葆有热爱生活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我们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着“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而“五美”的修行,从来都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无论我们未来身处何方,“五美”的底色都将成为你们的底气:当需要展现中国青年的形象时,“美容”就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美言”就是自信交流的文明密码;当面临利益抉择时,“美品”就是不变的道德底线,“美心”就是内心的精神灯塔;而所有的美德,终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请记住:美德从来不是一枚奖章,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将藏在你晨读时清晰的发音里,藏在你打扫卫生时擦净的最后一块瓷砖上,藏在你为同学讲题时耐心的眼神中。就像校园里那一丛丛花草,每一株生长都迎着风雨向上,看似平常的破土,终会在岁月里长成坚韧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路途或许有风雨,但只要心中有光,坚持前行的每一步都将通向更辽阔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