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寻秘:转经筒声里的信仰天光

木槿

<p class="ql-block">题记:在这片静谧而充满着信仰天光的土地,我用相机留下了稚嫩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踏上甘南的土地,仿佛步入一卷尚未完全展开的唐卡。山峦是镶着金边的轮廓,寺庙是缀在其间的朱砂,而信仰,是弥漫在空气中永不散去的檀香。</p> <p class="ql-block">深红色外墙如同凝固的血脉,米拉日巴佛阁镌刻着噶举派八百年的传承。仰望时,总觉得每一扇小窗后都有一双凝视众生的眼。风掠过檐角的风铃,那不是普通的声音,是佛阁在用密语诵经。</p> <p class="ql-block">红衣喇嘛踱步于红墙之下,他的背影以及折射在红墙上的侧影,隐藏着无言的故事,这是我在郎木寺抓拍的一张照片,背影与红墙之间,传递了一种厚重中的肃穆与虔诚。在这里,诵经声不必在殿内寻找——它藏在溪水潺潺里,藏在经幡猎猎中,藏在每一株草叶的露珠里。</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让人顿觉自身渺小。经筒被千万双手抚摸出温润的光泽,转动时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大地脉搏。穿行其间,仿佛被卷入一个永恒的循环:前世、今生与来世,都在这一圈圈转动中完成交接。这里是世界的藏学府,更是信仰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嶙峋石峰直指苍穹,山石冷峻的莲宝叶则,我遇见了一群脸庞俊俏又略显稚嫩的佛学院的学生,与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合影。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与佛教人士的亲密接触,主动提出为他们拍照,我不是摄影人,但照片里留下了我对信仰的尊敬。</p><p class="ql-block">在我的相机里,小伙的背影英姿飒爽,托举的不仅是袈裟,在山谷间飘扬的那一抹红,是信仰的力量,更是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甘南深处的娘玛寺,我举起相机对准那个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我在拍它的雄伟的身姿的同时,多了另外一层的领悟——密云下的转经筒。乌云压得很低,仿佛要将天地压垮,可是经筒依然在转动,在明与暗的撕扯间,在动与静的交界处,在沉重与希望的博弈中。最终定格的画面里,是我理解中信仰最真实的模样:它不是永远晴朗的天空,而是在密云笼罩下依然不肯停息的转动。</p> <p class="ql-block">甘南的寺庙从不拒绝乌云,正如信仰从不回避苦难。那些转动经筒的手,那些磕长头的身影,那些在风中诵经的嘴唇,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光明不在云外,而在每一个持续向前的步伐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