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是在浙江炮连当兵时的指导员,和我同姓,五六年入伍的老兵,浙江平阳人氏,讲一口平阳方言,高小文化程度,原先在公安哨所后转入当地守备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初给我的印象像个军事干部,皮肤坳黑,每次拉练到前沿阵地,只要是他带队二十里山路总是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就可到达。他的行军水壶里不是装的水,而是当地自酿的黄酒,渴了两口老酒一咪,爬起山来更是矫健如飞。我们城市来的,总是为此而掉队跟不上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连队和营部的篮球比赛中,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三步上篮横冲直撞,如无人境地,且屡屡得分;平时还经常在京胡的伴奏下,亮亮嗓子,唱两段样板戏“打虎上山”,中气十足。说起话来口才也很出色,思想工作讲道理头头是道,做人也坦坦荡荡,新兵刚进连还很是崇拜他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还有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喜好抽水烟(记忆里是用竹子做的有两个直径在一公分的一长一短的细管加上一个直径在五公分高约十公分的筒体组成的一种烟具)。吸烟时,在筒体里面装上水,然后将烟丝放在较短的烟嘴处,从长管里吸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吸烟时,烟通过烟具筒体内存的水后再被吸烟人吸入,边吸边点燃,筒体里的水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在当时烟丝比起香烟那是要便宜得多,而且烟丝抽起来又辣又呛对于喜好抽烟的人来说,才感到特别的过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后期,部队政治课也很多,指导员当然不让的必定是主讲,连队的政治课,不是照本宣科,经他口中出来也蛮生动有趣,一讲就是二、三小时。他讲起课来可以一口水不喝,但这爱好的水烟习惯是不可不抽的,只要听到他咕噜咕噜的水烟声,那“精彩”准在后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就是这抽水烟的嗜好,却成了不能再留在部队基层连队担任政工干部的一条“罪状 ”:那还是71年林彪事件之前,我们前沿守备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进入二级战备。温州军分区前指入住我营部和炮连在马站的营房,团部入住珞珈山团前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所在的炮连也拉到了鱼寮前沿炮阵地,连部设在一老百姓家,其余都住在炮阵地附近的一个破庙里,连队吃、住、训都在前沿炮阵地,一副临战的状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知啥时,南京军区政治部群工部一副部长来到我连蹲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位副部长自我介绍是一位抗战时期的老八路,看上去倒也随和,话语不多,也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所以到连队后的“三同”同吃、同住、同训练也做得不错。只是训练上我们是八二炮连看他不懂,但他总是炮阵地上看我们训练转悠一阵。连部司号员、卫生员说:“更多的是晚上挑灯夜战不停的写,也不知写的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想来既然是领导机关来蹲点,就要有收获,这个收获就是要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显示他对基层部队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同时,也是对上有一个交代。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加之文革后期,“左”的思想的影响,二十多天的蹲点调研,这位副部长,并没有帮助连队解决什么实际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走前在连队驻扎的破庙里开了一个全体军人大会上,这位副部长在临离大会上、对在座的全体军人一番鼓励之言:“今后能够在解放军报和人民前线报上看到你们连队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的先进事迹”,引来了连队干战的一片掌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是这位群工部副部长离开连队没几天,团工作组,分区工作组,直至省军区工作组,接踵而来,找连队干部谈,找连队的骨干座谈,突出是了解连队干部三个问题:一是在二级战备的情况下连队主要干部“两杆枪”上阵,严重影响了连队战备情绪;二是连队干部对下管理松散,在前沿阵地上还养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是连队干部南方兵连富强粉面食都不吃(后来才知道就是这位副部长下连调研给连队干部头上扣的三顶帽子)。好家伙这一来连队可“炸开锅”了。不是为连队干部说好话,更不是为连队的问题遮羞,而是这种上纲上线太牵强附会,就连过去一贯对连队干部有意见的战士都为连队干部鸣不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位指导员抽水烟(在副部长眼里就好像是在抽大烟),这实际上就和连队干部抽香烟是一样一样的,没什么区别,完全是个人的习性,至于说影响了连队的战备情绪无稽之谈,温州军分区在此期间进行的抗登陆实弹演习都圆满完成了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个问题,连队养狗之事。早在我连进入二级战备前,连队有一个排是警卫团弹药库,为加强库房重地的警戒,养了这么只大狗。连队干战全部进入前沿阵地后,狗也就随着连队上了炮阵地,结果也变成了连队管理松散的“罪证”(后来我连这条大狗被拉至我营营房驻扎的温州军分区前指的司令给杀了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第三个问题更是莫须有,当时连队伙食标准低,因有大军区领导来连队蹲点,买了少量的富强粉面做了不多的白面馒头,拿到连部,即使连部几个干部和通信员、卫生员一起吃也不够,当这位副部长讲了句:“大家一起吃”。指导员出于好心怕不够吃,说了句:“我们都不吃您吃吧”。结果也成了这位副部长层层谈问题的话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级工作组在听了连队干战的座谈反映后悄声无息地离开了连队,没有任何动静反馈。那年就别提什么争创“四好连队”了。指导员的境遇就更糟糕,第二年也就给团里安排转业地方工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5月4日整理,2025年8月改编美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