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西域怀古 追寻风蚀岁月 ——夏源

夏源

2023年,时年73岁,用时近两个月,自驾完成219国道四个省区边境沿线三万里,在这条世界级景观大道上,我用车轮去丈量,用心去感悟,用镜头去记录,用身体去体验,用宋代诗人余国宝诗“归来不负西游眼,曾识人间未见花”作为切身感受。 <h3><p>  自驾219国道,只是我计划中的第一步,完成《219国道纪行》一书才是终极目标。回来后我用了8个月的时间整理、搜集和查证资料,结合笔记,撰写了11万余文字的全程记录;从上万张照片中挑选出近700张,用Photoshop图像软件进行处理,把一颗颗熠熠发光的珍珠串成一条大美项链,为读者呈现阅读体验和攻略行囊书。</p><p></p><p> 2024年年末,《219国道纪行》由广东省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十几天后,书籍就在中国图书风向标的第37届北京图书书展会展示,并在各地书店和各网络平台热销。</p><p> 现今还没有看到个人或团队以不同方式全程走完219国道,并撰写出版的此类书籍。</p></h3> 图:西藏萨普神山。<div>  书出版后,如释重负,突感身体不适,数月后才恢复。<br>  转眼已到暑期,不用再接送外孙上学,决定在难得的空闲时间第9次进藏,完成尚未走过的317国道——从昌都-类乌齐-丁青县-边坝县-拉萨,走562国道从日喀则-南木林县-申扎县-尼玛县后,走216国道从措勤县-改则县,穿越800里无人区到达新疆的民丰县。再从民丰县-且末县-若羌县-青海省茫崖市,走青海海西大环线。<br>  年龄大了,不再适合长途自驾,在结束219国道行程后,我把爱车处理,断了以后再自驾的想法。</div><div> 这次出行改用用租车出行方式与广东韶关我中学同学的朋友,资深的驴友结伴,说走就走的藏、新、甘之旅。<div>  </div></div> 图:摆拍于海拔5000米的嘎的拉垭口。<div>  我先期到达青海省玉树县休整,并游览三江源国家公园、文成公主庙、结古寺、新寨玛尼城、通天河等景点。在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后,乘坐我早前认识常年行走西藏的小孙司机的车,一路游览类乌齐寺-孜珠寺-三色湖-祥格拉冰川-边坝县萨普神山 -骷髅墙等著名景点。</div><div> 途中我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到拉萨后,思考再三,安全起见,不宜冒险走平均海拔4500米,800里羌塘无人区了吧,于是打马回府。<div>  这是我最后一次西藏之行了,但9次进藏已足矣。永别了——西藏!</div></div> 图:且末防沙治沙成果观景台。<div>  回来后,念念不忘上次未完成的行走新疆和青海的计划。时隔一个月,在外孙暑假还没有结束时,抽空再一次说走就走——独行西域怀古之旅。 由于不是常规成熟路线,不便约伴,一个人出行,寻找旅行的意义。</div><div> 第一站飞抵新疆,把且末县作为此行的起点。<div>  且末县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是全国行政面积第二大县,南依昆仑山脉与西藏自治区相连。且末县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是古西域三十六国的且末国和小宛国两个城邦国之地、“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和“玉石之路”发祥地。<br></div><div><br></div></div> 我在十几年前结识的且末县维族朋友吾买尔江,曾是一名当地警察,后来辞职从事玉石行当,且末是和田玉重要的产地,他干的风生水起,在当地很有名气,是且末县政协委员。<div>  </div> 视频:快乐的聚会。<div>  吾买尔江到机场接我,安排住在且末最好的酒店。</div><div> 晚上他约了几个朋友为我接风,聚会场面十分热闹,让我感受到维族人能歌善舞,热情豪爽的风采。当地习惯是先吃饭再喝酒,十分丰富的新疆风味的菜肴,盆底大的一盘馕包肉,几块羊肉就快饱腹。之后的重头戏——喝酒,维族朋友们个个好酒量 ,一口小半两,好在他们不强求酒力不胜者。他们边喝酒,边吃西瓜,称这样喝酒不醉。 他们弹琴唱歌,把酒言欢,十分热闹。深夜11点半,他们正在兴头上,我已经支撑不住提前告辞。</div><div> 第二天,吾买尔江告诉我,昨晚他们一直玩到凌晨2点,4个人喝了3瓶酒(我喝了不到2两)。</div> 图:且末博物馆。<div> 且末县人少地广,全县总人口约10万人,面积却很大,约等于1.3 个江苏省。且末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有胡杨林与沙海交织的奇景,可体验沙漠越野、骆驼骑行及落日摄影。是探险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div>  且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且末县境保存下来了很多古丝绸之路遗址、古城、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div><div> 来到且末,一定要到且末博物馆参观。县城很小,步行到达。馆区分“走进且末”、“沧海桑田”、“物华天宝”、“物奇地灵”、“且末春秋”、“瀚海遗珍”、“等待复活”、“玉王故乡”、“别样风情”等9个历史文化和文物展区。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来说,都是一次不可错过的文化之旅。<br><br></div></div> 且末博物馆内可以探秘千年古国珍宝。这里有一对夫妻干尸和一具婴儿干尸,其身着色彩艳丽、工艺精美的毛织服饰,是镇馆之宝。出土于扎滾鲁克墓的木竖箜篌,有27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尼斯之最”。<br><br> 且末产玉,被称为“中国玉都”。馆藏玉器种类很多,其中一条长达133.33米的和田玉珠链,由7158颗精美玉珠串联而成,堪称世界之最。馆藏一块重达1502公斤的玉块,是有史以来世界采玉史上最大的和田青白玉,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div>  图中这块山流水料玉质极佳。</div> 图:且末火车站。<div>  傍晚乘坐和田至乌鲁木齐环线绿皮车前往若羌县。</div><div> 已有几十年未坐过绿皮火车,躺在软卧车厢中,看着火车慢腾腾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上行驶,一切都显得舒适安逸,仿佛时光倒流。</div><div> 280公里,车行4个半小时,于夜间11点半抵达若羌县。</div> 图:公园中地标性建筑<div>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区域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约相当于2个江苏省加浙江省,地大人口稀少,户籍人口8万人。</div><div> 若羌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div> 图:若羌楼兰博物馆。<div>  若羌县境内共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楼兰古城、米兰古城、海头古城。闻名于世的楼兰古城位于若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罗布泊。</div><div>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在丝绸之路开通后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城内最高的建筑物是位于城东部的一座高10.4米的佛塔;最特殊的建筑遗迹是中部的三间房遗址;城的周围还有一些佛寺和烽燧等遗迹和古墓。</div><div> 楼兰消失至今是个谜,有多种说法:战争、干旱、缺水、罗布泊的南北游移、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瘟疫疾病等。</div><div> 出于自然环境恶劣和古遗址保护需要,楼兰古城不对外开放,在县城建了楼兰博物馆可以使人们近距离了解楼兰古城的辉煌历史。</div><div> 博物馆是人们到若羌旅游的首选地。</div><div> </div><div> </div> <div>图:博物馆大厅,上方为出土于罗布泊的千年木舟。</div><div> 若羌县楼兰博物馆是若羌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div><div> 馆内分设史前时期展示厅、楼兰历史文化展示厅、丝路楼兰·秘境展、锦绣楼兰织锦展、百年守护·历史有声展示厅,馆内展览内容形式多样,史料详实,设计新颖。</div> 图:出土的木浆。<div>  馆藏各类文物5838件,主要以木器、陶器、青铜器、干尸标本为主,分别出土于楼兰古墓、楼兰古城、米兰遗址、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小河墓地等。最具楼兰文化代表的文物有从楼兰古墓中采集的皮靴、织锦、草编篓、陶器和米兰遗址出土的木简。</div> 图:美女干尸。<div>  馆藏楼兰遗址和小河墓地出土的9具成人和儿童的干尸等。<div>  最著名的是“楼兰美女”,距今约有3800年。女子死时为45岁左右,现重10公斤,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皮肤为红褐色,还稍有弹性,面部轮廓非常明显,眼睛大而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而翘,生活在约4000年前的美女,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div><div> 由于沙漠地区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几千年前的人物和实物得以保存至今。<br><br></div></div> 博物馆门前的一棵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胡杨树。 图:米兰古城游客中心。<div>  兰古城遗址为自治区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若羌县东80公里处,是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国伊循城遗址,是新疆保存较为完好,并对外开放汉唐时期的重要遗址。</div><div> 交通不便,只好租车前往寻古探幽。土黄色的游客中心建在荒漠隔壁上,与周边色彩十分搭配,改换任何一个颜色都会显得突兀。</div><div> <br><div> </div></div> 图:米兰古城古长城展览馆。<div> 古汉唐长城从甘肃张掖、敦煌到新疆米兰最后到达楼兰古城,是中国长城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分中国长城、新疆长城、新疆米兰长城等多个区域,讲述了伟大长城的历史文脉,充分展现了以烽燧为代表的新疆长城独特魅力。</div> 图:米兰古城模型图。<div>  游客中心有米兰博物馆,展示米兰古城的历史。这里曾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鄯善国重镇,唐代时,这里被称为“七屯城”,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节点。</div> 图:米兰古城陈列馆。<div>  米兰遗址保护区里有佛寺、佛塔、烽火台、灌溉渠道、古戍堡等遗址。<div>  米兰古城遗址是西域文明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若羌县东部约80公里处,由8座佛塔和3座佛寺、汉屯田水利等遗址组成,地处古罗布泊之南,为丝绸南道之咽喉。遗址中出土的具有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米兰“有翼天使”壁画、佛教寺院遗迹,是东西方文化碰撞、融汇、结合的产物。</div><div> 同时米兰也是《西游记》中王母娘娘举办蟠桃宴的地方,米兰河被誉为子母河。<br><br></div></div> 乘景区交通车前往米兰古城。茫茫荒原遍布千百年来被岁月风沙侵蚀尚存的建筑残垣断壁。 图:米兰西大寺佛塔遗址。<div> 佛塔高3 ~6米,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汉唐时期的重要遗址。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此佛塔处发现许多精美的佛头像、婆罗米文残纸等珍贵文物,在佛塔的回廊壁上发现的有翼天使壁画尤为珍贵。</div> 图:唐代戍堡遗址。<div> 戍堡南临米兰河道,呈不规则正方形,南北宽56米,东西长70米,四角有望楼,西有城门曾在此发掘大量的土蕃文木简、吐蕃文书和唐代陶片。<div>  </div></div> 图:东大寺遗址。<div> 东大寺是米兰古城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外围是较高的院墙,寺内建有12米×0.6米×2.4米的佛龛,龛内尚存半浮塑的菩萨和天王像,废墟东侧上存有大型佛佛像和遗落在地上的大佛头。<div>  当年这里曾是一片绿洲,大河绕城而过,为丝绸之路驿站要地,商贾往来,热闹丰凡。这里是佛教东传必经之地,佛寺诸多,佛塔遍布,僧侣云集,为佛教极盛之地。著名法显、恵生、玄奘等僧人在前往天竺,途经米兰古城时,均在东大寺讲法。</div></div> <p class="ql-block">  当年这里流淌着米兰河,岸边是无际的草原绿洲,曾是汉朝军垦屯田之地,汉代屯田水利灌溉工程遗址至今清晰可见,展现了古人的智慧。转瞬千年,气候变化,河水枯竭,绿洲变荒漠,古城闹市变得如此寂寞,让人无限感慨。</p><p class="ql-block"> 胡诌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沙飞扬,威加米兰兮变摸样,不闻驼铃兮响婼羌!</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来凭吊“荒凉的米兰”。这块土地上曾承载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接纳过迁徙与停留,包容过不同的民族与多种信仰。千年的风沙可以吹蚀古城,但在这块土地上的记忆却永存。</p> 图:赵朔与“悟空”别离处。 <div>  在米兰古城游客中心,今年发生一起著名的网络热点事件——赵朔与猫的故事。这要从 2024 年 10 月说起,网红骑行博主赵朔在新疆阿尔泰时,寒冬深夜时一只流浪猫闯入他的帐篷取暖。赵朔将其收养,并给小猫取名 “悟空”,寓意它能够七十二变,拥有第二次生命。<br>  <br>  </div> 图:赵朔与悟空。<div>  此后,赵朔带着 “悟空” 一起骑行穿越雪山、戈壁等自然景观,他通过短视频记录下一人一猫的旅途生活。“悟空” 因灵性的表现和可爱的形象迅速走红,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千万,粉丝称其为 “治愈系电子小猫”。</div><div> 然而,2025 年 4 月 15 日下午,“悟空” 在米兰古城游客中心丢失,后在几公里外发现猫尸。后续赵朔发布驱车 3000 公里前往阿勒泰安葬小猫悟空的全过程短视频,引发近600万粉丝持续关注,成为网红事件<br> 我的女儿和外孙就是粉丝之一,期间娘俩捧着手机看着事态的后续发展,每每泪淌不已。引得我几天也在抖音中持续关注。</div><div> 我这次专门到赵朔搭帐篷处拍照发到家人群中,了结这娘俩的未了情。</div> 一路东行,前往青海省的茫崖。<div>  出租车司机告知,若羌到茫崖的火车在7月刚开通,真是幸运,于是在携程网上定了下午5点钟前往茫崖的车票。可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到火车站刚好赶上检票上车。</div><div> 软卧车票不贵才一百多元,不足的是太慢,单行线逢小站就避让。习惯了飞机、高铁快节奏的出行方式,这还真得适应。一路手机信号断断续续,无所事事,好在软卧车厢恬静舒适,就卧倒吧。</div><div> 出新疆进入青海翻越阿尔金山,明显感觉火车在上坡,此时海拔3000多米,耳膜开始鼓胀。</div><div> 全程360公里,7个小时,深夜12时到达茫崖。</div> 图:茫崖市。<div> 茫崖市地处青海省西北、柴达木盆地西缘,是青海省“西大门”,它是个最孤独的城市,常住人口不到2万人。茫崖城市小,但辖区大,辖花土沟镇、冷湖镇、茫崖镇3个镇。<div>  昨晚难以入睡,可能与茫崖海拔近3000米有关系,服安眠药睡到上午9点钟。经打听一个茫崖旅行社的经理告知,这里少有旅客当地参团,只有个人到茫崖建设银行的停车场附近租车旅游。 果不其然在此找到当地资深的乔师傅,前往茫崖代表性的艾肯泉和翡翠湖。</div></div> 图:艾肯泉景区。<div> 从茫崖市西行40公里,到达艾肯泉游客服务中心,这里距景点还有数公里,可选择徒步或乘景区交通车。现今国内旅游景点几乎都把游客中心设在远离景点之地,乘坐交通车已成通例,名其曰环保,实则是景区的又一笔收入。<div>  下交通车后,还要沿着木道走很远的一段路,路旁是一块块长期受矿物质侵蚀的梯块状土地,颜色五彩斑斓,以红、橙、黄为主色调,褐、蓝、绿斑驳其中。这是艾肯泉常年喷涌出含硫量极高的泉水,沿地表漫延而形成,水具有腐蚀性,周边草木不生,飞禽走兽绝迹。<br><div><br></div></div></div> 图:艾肯泉。<div> 艾肯泉海拔约3000米。这是一个地热喷泉,水温常年保持30℃左右,直径10多米,深达1000米,喷涌可达半米之高。艾肯泉因为硫磺含量极高,周围几乎是寸草不生,也没有什么生物的痕迹,色彩斑斓,奇幻独特。</div> 俯瞰泉内矿物质随泉水喷积于地面,沉淀出深红环带状的“眼睑”,犹如一只浓妆艳抹,炽烈狂野的眼睛,艾肯泉故而得名“恶魔之眼”。(网络照片) 图:天使之眼,<div> 与艾肯泉毗邻的“天使之眼”景观,实际是一汪小泉水水,被施以美名。它静臥于广袤的荒原,以独特的形状与澄澈的色泽和神秘莫测的艾肯泉遥相呼应。一个张扬热烈,一个静谧婉约,相映成趣。<div><br></div><div><br><div> </div></div></div> 图:远观尕斯库勒湖。<div> 从艾肯泉原路返回茫崖市,前往翡翠湖,车行10公里,在国道上远远的可以看到尕斯库勒湖。这是一个是固液共存的特大型石盐矿床的咸水湖,湖面积103平方公里。<br>  湖区内许多盐泉群景观,其中直径280米的"蓝洞"地质奇观最为著名,由于地处盐场厂区无法进入。</div> 图:翡翠湖。<div> 茫崖市到翡翠湖20公里。天公不作美,到达翡翠湖时乌云密布,据说观赏翡翠湖最佳时间是晴天,但可遇不可求,顺其自然吧。<div>  游客中心距景区不远,进入景区参观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景区游览车,观赏三个景点。我购票乘车到达第一个景点下车后,按照乔师傅的建议,走着盐铺就的路从两湖中漫步前往第二个景点,这段路约1公里,边走边看沿途美景,还可以到一个数十米高的盐山上远眺。从这条路走到头,就是第二个乘车点,再到第三个景点,这里是一些人造景观,供游客与湖水互动。 </div><div> </div></div> 茫崖翡翠湖地处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海拔约3200米,属柴达木盆地西缘。湖区原为钾肥开采矿区,2021年后通过生态修复形成人工盐湖景观。湖底覆盖白色盐结晶层,边缘分布红色英雄山与雅丹地貌群,形成红、白、绿三色交织的视觉对比。<br>  盐湖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中盛产锂、钾肥、芒硝等盐化物。我看到远处的湖中,几台挖掘机正在开采。<br>  这片大小不等、形态迥异、深浅不一的盐池,是多年的盐湖开采而形成的采挖坑,坑中高浓度“盐卤水”,由于所含矿物质浓度的不同,在光线作用下形成了多彩的颜色。风平浪静时,像镜面呈现剔透的淡青、翠绿、深绿色。使得整个湖水如镶嵌在戈壁上的多彩翠玉,犹如“天空之镜”。 图:冷湖镇。<div>  从翡翠湖回到茫崖市,已是下午,神通广大的乔师傅给我联系一辆前往冷湖镇的拼车,安排我坐在前排。司机是敦煌人,开着一辆临时牌照新福特越野车,不怕限速拍照,风驰电掣,走315国道转316省道,300公里,不到4个小时,在晚7点钟到冷湖镇。<div>  冷湖镇,曾经因石油的繁荣而兴起,又因资源的枯竭而逐渐沉寂,在广袤的八百里瀚海戈壁中,它似乎被世人遗忘。然而,近年来,一些驴友和摄影爱好者发现冷湖的雅丹地貌、废弃石油废墟、独特的黑独山,捕捉到了别样的美,独特的“末日感”景观在网络上传播,迅速成为环海西大环线上一个网红旅游地,镇上的酒店和餐馆炙手可热,供不应求,使得只有一条十字街的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br></div><div> 我在途中搜索预定冷湖的酒店,价格贵的离谱。于是到冷湖后司机介绍入住熟人的宾馆,经理给面子订到一间一楼服务台旁,无窗8个平方双人床房,房价不菲哟!就这就不错了,晚来一会这房间就没了。</div></div> 图:黑独山后山小道。<div> 这两年在网上被炒得火热的黑独山,人满为患。据说交通车十分拥挤,到景点还要爬坡走很远的路,进出景区需要数小时时间,影响我今天到敦煌的计划。宾馆老板说有办法解决,可以租车走后山到黑独山背面,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时间可以赶趟。他介绍了一个司机,见面商谈后,决定租车前往。<div>  清晨天不亮,司机开着丰田霸道车接到我,向黑独山游客中心相反方向出发。出镇十几公里,车下道驶向戈壁滩,沿着可见的车辙向东,一路坑洼不平,翻过沟坎,穿越河道,车很颠簸,我攥紧上方的拉手,屁股不敢坐实避免蹾着,在日出时才到近景点。</div></div> 图:黑独山。<div> 眼见黑独山让人惊叹,连绵的黑色山体层叠如泼墨山水画,深浅不一的墨色纹理与灰白沙丘形成天然留白,犹如“荒漠戈壁中的水墨长卷”。‌<div>  若用无人机拍摄,眼睛飞上天,拍摄效果一定令人惊叹。<br>  </div></div> 附:黑独山视频。 黑独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巍峨山峰,它由海拔3000多米的黑色砾石台地构成。在这片土地上,火山喷发留下的玄武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风化的玄武岩薄片覆盖在黄沙之上,仿佛金属般闪耀。四周无垠的白色盐碱地,与黑色砾石台地相映成趣,犹如一幅水墨画卷。 车驶入另一条过河爬坡小路,则是另一番风光。 图:胭脂山。<div>  去年中央电视台播放航拍与黑独山毗邻的胭脂山,首次向公众展示长达3公里的胭脂山全景,彩色山脊如同燃烧的晚霞,与周边黑灰色戈壁形成强烈视觉反差。晴天正午阳光直射时,山体色彩饱和度达到峰值,呈现出"七彩流沙"的独特效果。</div> 胭脂山山体因富含铁、铜等多种矿物质,在长期风化侵蚀和阳光照射下形成以粉红色为主的斑斓色彩,航拍视角呈现"戈壁调色盘"的视觉效果。 风景如画,对于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欣赏者,美景永恒,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个匆匆过客而已。<div>  </div> 图:冷湖石油基地遗址。<div>  从黑独山回冷湖镇后,我在”哈喽出行顺风车“中搜到一辆前往敦煌的顺风车。</div><div> 路过冷湖石油基地遗址‌,这是冷湖新开辟的旅游景点。冷湖油田始建于1958年,曾为中国第四大油田,鼎盛时期年产原油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2%)。1992年,随着青海石油工业的东迁敦煌西移茫崖市,冷湖石油工业基地逐渐落寞,从10万人的驻地到如今成为一片伫立在苍凉戈壁中的残垣断壁,静静诉说着往日繁华。遗址现为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核心历史地标。</div><div><div> 近年来冷湖另辟蹊径,发展旅游业,以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开始蜚声业界。这里汇聚了诸如黑独山、胭脂山、火星公路、黑金山等奇观,以及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俄博梁雅丹地貌,成为旅游热门之地。常住人口不到千人的冷湖镇,旅游旺季日入住游客达数万人。<br></div></div><div> 我在冷湖餐厅吃饭时与一个在此开酒店的河南周口老板聊天,他经营一家有40个平房的档次不高的宾馆,每年营业9个月,旺季日进斗金2~3万元。听后咂舌。</div><div><br></div> 图:《又见敦煌》演出现场。<div> 冷湖到敦煌不到300公里,司机轻车熟路,早早到达敦煌,入住的嘉河云境酒店,房价与冷湖宾馆同,可条件差别大了。<div>  计划在敦煌2天时间去莫高窟 、敦煌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 、玉门关、阳关、敦煌雅丹地貌等景点,另观看一场演出。</div><div> 入住后把途中的脏衣服洗完后,立马前往位于莫高窟旁的剧场观看《又见敦煌》演出。</div></div> 《又见敦煌》是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项目,敦煌的四大经典演艺剧目年演出突破2000场次,接待游客113.7万人次,成为敦煌文化旅游的标志性名片。<div>  《又见敦煌》通过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段,让观众在90分钟内穿越千年历史时空,感受敦煌文化的厚重与丝绸之路的辉煌。 揽获“中国最佳旅游演艺项目奖金奖”等多项荣誉。‌<div>  剧目以张骞、王维、王圆箓等6个历史人物为线索,重现藏经洞文物流失、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等5个关键场景。通过粟特族女子米薇的跨国婚姻、归义军张议潮的忠义故事等情节,展现敦煌作为四大文明交汇地的包容性。‌‌</div></div> 图:墙壁上的场景。<div>  观众需步行穿越四个表演区站立观看,演员在不同空间轮换表演在T台、空中、高墙、观众席中和地下,最后入座观看,给观众一种从未有过的沉浸式体验“一瞬千年”的时空转换效果。</div><div> <br><br></div> 酒店位于党河畔,在烧烤一条街上,晚上满街摆满桌椅,烟火气特浓,吃烧烤的一拨又一拨,到深夜才散摊。<div>  观看演出回来,在楼下的烧烤摊上点了20串羊肉串,在阵阵凉风中,喝着啤酒吃着串,十分惬意。</div><div> 想起30年前,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第一次来敦煌旅游也是在党河畔吃烧烤,不过那时是烧烤摊在党河土堤旁土路上,周边没有高楼大厦。</div><div> </div> 图:莫高窟。<div> 莫高窟绝对是丝绸之路旅行的不二之选。</div><div> 敦煌莫高窟一票难求,昨天到半夜在“莫高窟参观预约网”抢票无果。今天一早6点钟,我上网抢票,终于在8点钟抢到一张11点钟的应急票。</div> <br>  莫高窟分常规票和应急票两种。常规票需提前通过莫高窟参观预约网实名预约,每日限6000张,238元/人,含96窟、148窟等8个经典洞窟;应急票每日限12000张,100元/人,仅能参观位于一层的96窟、100窟4个大型洞窟。<br> 不到10点钟我就到了莫高窟游客中心,人流如织排队进场。十分感谢工作人员把我和几个大岁数的人领到一条专线直接进场,乘交通车前往莫高窟。 <div>图:莫高窟第96窟。</div><div> 第96窟建于初唐,窟外依靠山崖而建的九层楼阁木构窟檐高达45米,雄伟壮观,俗称九层楼。它是莫高窟最大的标志性建筑。<br> 莫高窟中最大的佛像位于96号窟内,佛像高达几十米,被称为“北大像”。进入洞窟,人们要抬头仰视才能观看这尊33米高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高的大佛,感受到这尊弥勒佛代表未来佛的慈悲与威严。<br></div> 佛像采用石胎泥塑技术,先在崖壁凿出轮廓,再分层敷草泥、麻泥并彩绘,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体现唐代典型造像风格。‌<br> 莫高窟作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汇的典范,第96窟大佛是其核心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 图:第130窟的南大佛。<div> 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像,上部为宋代所绘飞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象。<div> 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近距离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从而使观佛者能清晰地看到庄严慈祥的弥勒佛的表情,增加了对佛的敬畏感。<br><br></div></div> ‌ 图:卧佛。<div> 莫高窟148号窟卧佛窟开凿于唐代。洞窟为横长方形纵券顶的涅槃窟,形似石棺,佛坛上塑有释迦牟尼涅槃像,长14.4米,佛像右胁枕手,面东横卧,身后环绕73身菩萨、比丘等塑像。‌<div>  卧佛的手部形态被描绘得异常细腻和生动,被誉为“东方第一美手”。<br>‌<br><br><br></div></div> 图:100号窟,家庙窟。<br>  莫高窟第100窟是五代时期开凿,由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家族主持营建,该窟又称“天公主窟”‌、家庙窟。<div>  窟内供养人图像及题记反映了曹氏与甘州回鹘的联姻关系。 主室为覆斗形顶殿堂窟,西壁设盝顶帐形龛,窟顶四角浅龛绘四大天王,甬道南、北壁分别绘制了曹家11个男性和15个女性供养人精美的壁画像‌。虽因年代久远而略显熏黑,但仍能发现其细腻和繁复之处。<div>  <br><br></div></div> 图:被揭的100窟壁画。<br>  1941年3月,张大千带领弟子和家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临摹并整理了近300幅敦煌壁画,整理了珍贵的敦煌文物,为洞窟精心编号。有了张大千的画作,许多人首次接触敦煌壁画,并为其魅力而深感震撼。<div>  然而张大千进行临摹的过程中,有知名人士认为他有不当行为——在壁画上题字、架设梯子进行临摹,暴露他揭掉临摹过的画层后,对下一层再次临摹破坏文物的行为。但也有人为他“破壁”行为辩解,认为这是对残缺不堪的表层壁画处理后,人们能看到更早内层的画作,具有显著的贡献。</div><div> </div> 图:后人临摹绘制被揭的第100窟壁画。 <div>  然而张大千却因“破壁寻画”,陷入永世谜题——是破坏者还是开拓者?成为了艺术史上一个关于探索、争议与永恒价值的话题。</div> 景区内不可错过去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参观。<div>  这里陈列着敦煌研究院收藏的精美文物和专家精挑细选临摹复制8个复制的的各个时期的代表洞窟,堪称实体洞窟的“孪生兄弟”。我租了一个电子讲解器,到未能进入的洞窟中,边听边看这些精美壁画和雕塑细节,弥补缺憾。<div><div>  在“寻境敦煌”数字展厅。佩戴VR眼镜,沉浸式走入莫高窟特窟第285窟,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景观中,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探索洞窟细节。<br></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 很喜欢敦煌这个城市,干净、闲适、恬静。 <div>  莫高窟回来,气温飙升,回到酒店到下午5点钟,日已偏西后前往鸣沙山月牙泉打卡。</div><div> 景区内沙漠骆队浩浩荡荡,绵延数公里,这个景观可谓全国第一。<br></div> 很奇葩距敦煌市区数公里处有这么一处沙山,在沙丘中居然还有一汪千年不干涸的形若月牙的泉水。<div> 截至2025年8月,‌月牙泉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水位和水域面积均达到近20余年最高值,通过科学补水工程及生态保护措施,实现了水域形态的稳定恢复。‌月牙泉监测点水位埋深达3.8米,水域面积扩展至32亩,较20世纪末不足1米水深、2.6亩面积的濒危状态实现根本性逆转。‌</div><div>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景观造假,各种说法让人莫衷一是。</div> 图:鸣沙山滑沙场。<div>  天气依然酷热,蓝天、碧水、黄沙景色很美。我不由自主随着人流从钢索步梯爬上鸣沙山,登高远望,心旷神怡。</div><div> 年过55岁不能参加滑沙活动,只有踉踉跄跄下沙山。</div> 图:鸣沙山月牙泉星空演唱会。(网络照片)<div>  今晚,敦鸣沙山月牙泉将举办万人星空演唱会,由于行程安排明天一早去玉门关和阳关,打马回府。<div>  网络照片看到夜幕降临,别开生面的这场音乐盛宴,璀璨的星空与绚丽的舞台灯光交相辉映,近万名观众齐聚月牙泉畔挥舞着灯管,与演员互动感受音乐与大漠的完美融合。<br><div>  </div></div></div> 一早天不亮,乘坐网约出租车出发,开始敦煌雅丹地貌世界地质公园—玉门关—关山之旅。<div>  首先到达距敦煌市区168公里的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据称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之一”。</div> 观光车在荒漠戈壁上前行,第一个景点居然是建在雅丹地貌土包中的景区警务所。 雅丹地貌是由于风长期的猛烈吹蚀,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地表被侵蚀成为高矮不等的土岗,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把土岗雕成一个个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石人”、“石佛”、“石蘑菇”、“孔雀”、“宝塔”、“蒙古包”等,千姿百态,维妙维肖。 <p class="ql-block">附:敦煌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视频。</p><p class="ql-block"> 景区主要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雅丹和碱土平原等。分为两个区,北区为连片的雅丹地貌集中区;南区以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柱、风蚀蘑菇、摇摆石、风蚀洼地、风棱石等为主,造型丰富多姿,土质坚硬,呈浅红色。</p> 这里多狂风,夜幕降临之后,狂风发出恐怖地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吼叫,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也因此而得名。 图:孔雀形状地貌。<div> 刚进入景区,突然刮起8级大风,人们难以站立,砂石打在身上生疼。</div><div> 出租车司机告知,他的夫人今天也拉客人去关山景区,突然刮起有10级狂风,她的车身迎风面都被砂石打毛了。可见这里常年大风肆虐。</div><div><br></div> 图: 敦煌汉长城遗址。<div>  敦煌汉长城位于地质公园内,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城修建工程。史书记载,长城从最东的甘肃永登经河西走廊、居延海、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至新疆罗布泊的楼兰,绵延数千公里。<div>  </div></div> 汉长城是汉代河西走廊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部分。修建长城背景与汉武帝开拓西域、巩固边疆的战略密切相关,旨在抵御匈奴侵扰并保障丝绸之路的商贸与文化交流。‌ <div>  长城主体采用红柳、芦苇枝条作地基,分层夯筑土砂砾石,形成类似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层状结构;内侧铺设细沙建成。</div><div> 历经千年岁月和大漠风沙侵蚀,汉长城多破损为残垣断壁,其中敦煌汉长城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一段汉长城塞墙。</div> 图:烽燧遗址。<div> 汉长城沿线,每隔十华里许筑有烽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敌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传递消息,所燃烟火远在三十里外都能看到。敦煌境内现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门关西湖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div> 第二站,从地质公园开车100公里,来到距敦煌市60公里的玉门关遗址。<div> 玉门关遗址在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始置于汉武帝时期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为汉时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div> 玉门关景区面积很大,景点分散,需乘坐景区游览车前往。<br>  </div></div> 图:大盘城遗址。<div> 玉门关遗址中含大方盘城和小方盘城两个遗址。首先来到大方盘城遗址。</div><div> 大方盘城又称河仓城,建于西汉,位于疏勒河古道旁,遗址西面是一个大湖泊,水平如镜,蔚蓝透明。大方盘城建在高出湖滩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div><div> 大方盘城是长城边防的重要军需仓库。汉朝时代,骑兵乃匈奴骑兵十分强悍,粮草却是匈奴骑兵所短,汉军雄踞一方戍守边关,以逸待劳,实属上策。</div><div> 南北有高出城堡数丈的大戈壁怀抱,使大方盘城(河仓城)极为隐蔽。不到附近很难发现。<br><br><br></div> 大方盘城(河仓城)为夯土版筑,四垣都坍塌,仅有残基。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6.7米,城内建有仓房一座,宽17米,长132米,城内有并排的三座仓库。四壁多已颓塌,墙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间隔距离交错相等,可能是通风设施。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 图:远眺乌云笼罩下的玉门关(小方盘城)。<div>  想起古人玉门关诗句:<div>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玉门关外杂尘埃,白帝城边对酒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div>  这一首首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诗句,仿佛让我们回到汉唐时期的玉门关前,听着悠扬且哀怨的羌笛声,感受苍凉大漠中的戍边战士的孤独、无奈和悲哀,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深深被他们为保卫国家,保卫家园,义无反顾奔赴战场,血染沙场的壮举所感动。</div><div> 让我们一起去玉门关,感受它的魅力吧。<div><br></div></div></div></div>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br>   <div>  图:玉门关(小方盘城)。</div><div> 遗址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是一条东西大车道。古籍记载,西汉在敦煌设郡玉门关后,凡是与军事相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进出,凡是与通使有关的外国客使都经由阳关进出。可见玉门关是个军事关隘。<br></div> <p class="ql-block">附:玉门关视频。</p><p class="ql-block"> 玉门关遗址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p> 图:阳关“历史再现”示范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000件。<div>  第三站,来到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阳关遗址。</div><div> 阳关设置于西汉时。阳关景区现存有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寿昌城遗址、汉长城塞墙遗址、汉代渥洼池遗址、西土沟(唐无卤涧)遗址、古墓葬群、古陶窑等汉代时期的众多文物遗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div><div> 阳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阳关大道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交通便利、无阻碍的大道和光明之路,比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前途无量。阳关成为古代文化中的一个符号,被人们所传颂和纪念。<br></div> 到景区赶上戈壁沙漠经年不遇的狂风夹挟的大雨,乘坐景区观光车上,伞被吹翻,下半身全被湿透。<br>  人们没有被大雨阻挡,依然兴致盎然。 图:仿阳关关城大门。<div>  仿阳关关城根据古代“阳关关城正门,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复现而成。简括大气,古朴伟岸,反映历史原本风貌。</div><div>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符号,阳关已成为告别故国家园亲人,远行时别情离绪的寄托。</div><div> 我十分喜欢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阳关三叠》,改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div><div> 渭城朝雨浥轻尘,</div> 客舍青青柳色新。<br> 劝君更尽一杯酒,<br><div> 西出阳关无故人。</div><div> 这首千古名句被古人改为七弦琴歌,歌曲分三大段,即三次叠唱,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使阳关成为离别与远行的文化符号,再现中国人深厚的边塞情怀和离别愁绪。</div> <p class="ql-block">附:阳关视频。</p><p class="ql-block"> 阳关,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西汉武帝时期,曾是中国汉唐时期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p> 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四郡为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两关为玉门关和阳关。<br> 玉门关和阳关之间有长城连结,阳关以南也有城墙,还有烽燧多处,两关虎踞长城。<br> 当时,与西域以及西亚各国交往频繁,北行出玉门关,南行出阳关;两关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图:阳关烽燧遗址。<div>  烽燧采用几层土块一层芦苇的方式层层叠压而筑成。现高4.7米左右,攀登烽顶,方园数十里,尽收眼底,故称“阳关耳目”。</div><div> 曾经繁华的阳关关城,随着丝绸之路的变迁和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在宋代以后与西方陆路交通的衰落,关隘废用,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div><div>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如今仅存这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div><div> <br></div><br><div> </div> 雨中站在墩墩山上,眺望四周,浩瀚戈壁,苍茫大漠的场景尽收眼底。这片土地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也承载了无数个体的离别与乡愁。<br>  阳关,早已不是一处地理关隘,更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一个永恒的文化坐标。<div>  从阳关回来,出租车送我到机场,乘晚班飞机从甘肃前往新疆哈密。开始此次最后的旅行。</div> 图:巴里坤天山庙。<div>  哈密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新疆的“东大门”,素有“西域咽喉,东西孔道”之称。哈密历史悠久,是汉代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也是历代王朝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div><div> 租车前往哈密市辖的巴里坤。一路向东进入天山路段,蜿蜒曲折有三十六盘,道旁林海莽莽,沿盘山道,到达最高处的天山庙景区。</div><div> 天山庙海拔2700米,全称天山关帝庙,由清乾隆年间在天山山顶修建关帝庙而得名。天山庙扼丝路北新道的咽喉要冲,历史上可上溯至汉唐,天山庙与汉、唐、清三代经营西域的历史事件都有重大关系,原庙中存联额颇多,后都已损毁。<br><div> </div></div> 图:天山庙广场上班超雕像。<div> 班超,东汉名将。历史上班超享有盛名,他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击败匈奴,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陆续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变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些功绩被后人永远铭记。</div> 图:俯瞰巴里坤草原。<div>  巴里坤地处东天山北麓,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节点。这里融合了草原、湖泊、雪山、湿地、沙漠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城、烽燧、墓葬等历史遗迹,被誉为“新疆缩影”。</div><div> 登临天山庙景区最高处,天山、巴里坤草原美景一览无余。<div> </div></div> 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牛羊肥硕,牧草丰美,空气清新,绿草如茵,是一处夏季避暑冬季休闲的好去处。<br>  古诗《疏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就写的是巴里坤。古人也称这里是“甘露川”。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也称“西海子”,位于巴里坤县城18公里。巴里坤湖是咸水湖,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公里,湖东为草原,芦苇丛生,牧草茂盛,景色美丽。 巴里坤鸣沙山全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沙丘会因风力作用发出轰鸣声得名。 视频:滑沙。<div>  鸣沙山没见多少游客。景区人员推荐乘缆车拉上沙山上,乘滑板下来,并且录像,费用50元。</div><div> 这里没有像敦煌鸣沙山滑沙年龄限制,感受一下也不错。</div> 中午来到哈密、伊吾县和巴里坤县三地的三岔路口休息区午餐。这里一致排开的几十家羊肉汤馆生意十分兴隆。司机介绍巴里坤天山草原牧场的羊肉肉质好,这里加工鲜美的羊肉汤名气很大,吸引南来北往西去的人们来此品尝。我大快朵颐一碗羊肉汤泡饼后,又在一家地摊上买了产自天山野生的黑菇、白丁、松菇、鸡腿菇等干蘑菇。也算是此行的一点收获。 高家湖湿保存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夏季水草丰茂。湖边建了很多休闲独栋小屋供人们休闲度假。<div><br></div><div><br></div> 最后一站来到巴里坤古城 。古城很小,总面积只有 4 平方公里,它像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div>  古城是西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兵城,是清代北疆四大军城之一,也是清代新疆四道之一,更是历代中原地区连接西域的中枢,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享有新疆 “三大商都”“八大名城” 的美誉,被誉为 “新疆汉文化活化石” ,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iv> 图:得胜门瓮城。<div>  巴里坤古城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小城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被誉为新疆的东大门。自古以来,它便为兵家必争之地,是连接西域的咽喉要道。</div><div> 巴里坤县城建有4个城门,其中得胜门在古城西侧,是为纪念岳钟琪平定准噶尔叛乱而建。得胜门之名寓意“凯旋得胜”。岳钟琪为清朝中期名将,南宋岳飞第二十一世孙,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br><div> 得胜门城楼为新建,是巴里坤古城4座城门中,唯一可登临的城门,登楼可见瓮城和土夯城墙及护城河遗迹。<div> <br></div></div></div> 图:清代粮仓。<div>  巴里坤自古便是屯戍之地,粮草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与城池的存亡。乾隆年间,屯田面积达近9万亩,为了储备粮食和稳定粮价,清政府从国库拨款购买粮,并建粮仓储存,为屯戍提供保障,<br>  古粮仓遗址仍完好地保存在巴里坤县粮食局大院内。</div> 图:阿勒屯古街夜景。<div> 意犹未尽,傍晚来到阿勒屯古街体验哈密独特的小吃文化。夜游哈密,阿勒屯古街是不二之选!这条充满民族特色的步行街,保留着维吾尔族古村落的传统格局与生土建筑风貌,展现浓郁的西域风情</div> 图:古街风味小吃组图。<div> 夜晚这条街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原住维吾尔族民众在自家门口摆摊,售卖各种新疆维族风味食物和各种水果,烟火气香气四溢,这里是哈密夜晚最繁华的地方。</div> 一大把烤羊肉串,一瓶乌苏瓶酒,以此结束我的10天西域怀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