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案主是七岁小男孩,有一个比自己大七岁的姐姐。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爸爸是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男孩小名叫棒棒,大名叫x赞宇,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两口子对二宝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这个二宝的到来的可太不容易了,妈妈知道和这个孩子是Rh血型不合,一边自学医学,一边冒着每月都要去上海换血的危险选择了生育二宝,只为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男孩的创伤,老公原生家庭家里全是男孩,包括子代也全是男孩,认为自己的女儿就是老天赐给的宝贝,老婆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拼个儿子,为此很不理解这位妈妈执拗的选择,这位妈妈请娘家妈帮忙,硬生生躺在床上保胎,经历了常人经历不了的担心,终于如愿以偿的生下了儿子,省儿童医院成了孩子的第二个家,忽略了女儿的成长,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二宝出生,父母精力几乎都放在小baby身上,所以姐姐学习一直很吃力,妈妈为了弥补女儿,为了女儿办了英语辅导班,给女儿请了一对一的数学老师,初一数学考了20分,妈妈崩溃的要死,跟着我一直学习家庭教育,儿子迟上了一年学,上学期刚上小学一年级才两天小家伙就出现了强迫性洗手和不停的上厕所,他学心理学的爸爸给调了一段时间,整好了,但是这孩子在玩的时候,哪怕受一点点伤痛都会说很认真的不停的问大人,”我严不严重?我会不会死?“是一个高敏感,对父母和自己也是高要求高,期待的小男孩,面对比他大六岁初二的姐姐,给他提出一点要求,二宝就受不了了,嘟囔着“活着好累,不想活了!"身为大学教授的父母都很苦恼,认为父母为了养育好他,一直在学习,在改变,了洪荒之力!</p><p class="ql-block"> 我为小男孩设计了第一次个案,目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小男孩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因为是选在晩上十点睡觉前,让妈妈陪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结合八岁小男孩的认知特点与他的成长背景,以温和、具象的引导为主,避免生硬指令,同时融入安全感建立与情绪疏导的方向,建立安全联结,放松身心,把乐高和奥特曼结合进去,给小孩引导搭个他熟悉的“小台阶”,他会更愿意跟着走。</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导入阶段:棒棒你好呀,现在可以轻轻靠在舒服的沙发上,把手放在肚子上——先试试慢慢吸气,想象自己鼻子前方有一只你最喜欢的花,等你吸气时,你就会闻到你最喜欢的花香味,(在进入测试前问一问孩子最喜欢什么色的花,最喜欢什么味儿花的香味儿)夹杂着甜丝丝的味道,让你陶醉,当你吐气时,花瓣会被你的气流冲得微微颤动,我像是花朵在儿向你咯咯咯的笑,等孩子配合后)现在是不是觉得肩膀轻轻的,像搭了片小羽毛呀?</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要去一个只有你喜欢的“小花园”哦,你想象里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有会唱歌的小鸟吗?有没有你最喜欢的滑梯或者小秋千?(让孩子描述,顺着他的话延伸)哇,原来还有会发光的小花呀,那我们慢慢走进这个花园,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每走一步,脚底下都暖暖的,是不是更舒服啦?</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小花园里呀,只有让你开心的东西,没有谁会催你做什么,你可以随便看看,也可以告诉我,你现在最想在花园里做什么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深化阶段:触碰情绪与感受,降低防御</p><p class="ql-block"> 现在花园里来了一只很懂你的小小的毛绒绒的小松鼠,可爱极了,它好像特别喜欢小朋友,特别友好的站在树上和你打招呼,小声的问你:“棒棒,你平时玩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会和我一样不小心碰伤小手或小脚丫,或者摔一下呀?”小松鼠说它也摔过,摔的时候 很疼,会有点害怕,心里像被小石子硌了一下,有点慌慌的,你的感受是不是和我一样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松鼠说:有时候姐姐跟我立规矩,要求这要求那,你可能会觉得“哎呀,好像有点难”,这时候心里是不是像被小云朵遮住了太阳?就像玩拼图拼不上的时候,有点着急,甚至想把拼图推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明明是想好好玩的,可突然就会想“我刚才是不是没做好”“会不会有人不开心”?就像心里有个小喇叭,突然开始小声喊“要小心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核心探索:回应“严重吗/会死吗”的深层恐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小松鼠说它发现,有时候你碰到一点小伤口,会问“严不严重”,其实你是不是在怕“如果严重了,会不会没人陪我”?就像小时候玩捉迷藏,怕自己藏太久,别人找不到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如果你现在告诉小花园里的魔法精灵“我有时候怕疼,怕自己有事”,精灵会给你一个“保护小徽章”哦——这个徽章是什么样子的?是亮晶晶的星星,还是暖暖的小太阳?它戴在身上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就算有点疼,也没关系,大家都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当你问“我会不会死”的时候,是不是其实在想“我想一直和爸爸妈妈、姐姐在一起”?就像你舍不得把喜欢的玩具借给别人,怕玩具不回来——其实呀,爸爸妈妈和姐姐就像花园里的大树,一直站在那里,不会走的,对不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积极赋能:建立“允许不完美”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小花园里有个“小错误城堡”,里面住着所有小朋友犯的小错:比如搭积木倒了,比如画画画歪了——原来大家都会这样呀!那如果棒棒的小错误也住进城堡,城堡会给它开个小窗户,让它晒晒太阳,然后慢慢消失,好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现在你可以告诉姐姐(在心里告诉也可以):“我有时候做不到你说的,不是我不想,是我现在还小,像小树苗,要慢慢长”——说完这句话,是不是觉得心里的小绳子松了一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魔法精灵说呀,“活着好累”的时候,其实是在说“我想轻松一点玩”——那以后如果累了,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要当五分钟小懒猫”,不用管任何人的要求,就蜷着玩,这样可以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结束与巩固:锚定安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现在我们慢慢从花园里回来啦,踩着软软的草地往回走,手里还拿着那个“保护小徽章”——以后每次碰到小伤口,或者觉得慌的时候,摸摸胸口,就像摸到徽章一样,会想起“大家都在,我没事”,对不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等下睁开眼睛,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你在花园里看到了什么——也可以不告诉,这是我们和小松鼠的秘密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以后想回小花园了,只要像刚才那样慢慢吸气、呼气,花园就会出现哦——现在慢慢睁开眼睛,看看是不是觉得坐的地方还是暖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设计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全程用“小松鼠”“魔法精灵”等儿童化意象,降低对抗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将“高敏感”“高要求”转化为具象感受(“心里的小喇叭”“小绳子”),帮孩子命名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不直接否定“怕死亡”的恐惧,而是转化为“怕分离/怕不被爱”的深层需求,再用“大树”“徽章”等意象回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弱化“父母努力”的视角,从孩子自身感受出发,强化“你可以允许自己轻松”的认知,避免给孩子“父母为你付出太多”的隐性压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乐高光之国”拉近距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棒棒,咱们先像拼乐高时那样“慢慢搭”放松好不好?拼乐高最讲究慢慢来,对不对?现在把肩膀想象成刚拆袋的乐高零件,别攥太紧,松松的——慢慢吸气,像往“乐高底座”上搭了块软积木,呼气时,好像底座更稳了,是不是?</p><p class="ql-block">2. 咱们现在来拼个“专属光之国”吧!你想先拼什么?是赛罗的“乐高飞船”,还是有发光积木的“奥特曼基地”?要不要在基地旁边拼个小花园?用你最喜欢的那种小花积木——拼着拼着,脚底下是不是像踩在拼好的乐高底板上?不硌脚,还稳稳的,特舒服?</p><p class="ql-block">3. 你拼的这个光之国里,有没有“休息区”?就是奥特曼打完怪兽,能坐下来拼会儿小乐高的地方——你现在就坐在那个休息区里,旁边可能放着你刚拼到一半的奥特曼小人,是不是觉得没人催你“快拼完”,特自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深化阶段:用“拼乐高的感受”碰情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你拼乐高时,有没有过“哎呀,这块拼错了”的时候?比如本来想拼奥特曼的胳膊,结果拼到腿上了——那时候心里是不是有点慌?就像你玩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手,心里咯噔一下?其实拼错了也没关系,拆下来重拼就好,对不对?就像碰到手,揉揉也会好一样?</p><p class="ql-block">2. 你给奥特曼拼武器时,会不会特认真?哪怕少个小零件都要找半天——你平时问“我严不严重”的时候,是不是也像在“找零件”?怕漏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其实呀,就像拼乐高不用急着找零件,你也不用急着“检查”自己有没有事,慢慢来就行。</p><p class="ql-block">3. 有时候姐姐对你提要求,是不是像有人突然说“你这乐高拼错了,快拆了重拼”?本来拼得好好的,一听就不想拼了,甚至想把积木推到一边——其实你可以像对自己说“我先按自己的办法拼完,再看对不对”那样,也对姐姐说“我先试试自己的办法,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核心探索:用“乐高保护”回应恐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你拼的奥特曼,是不是都有“保护罩”?比如用透明积木拼的那种,怪兽打不破——你也可以给自己拼个“乐高保护罩”呀!你想给保护罩用什么颜色?是蓝色的,还是带闪片的?这个保护罩特别厉害,哪怕你碰到小伤口,它都能“罩住”你的慌,让你想“没事的,就像拼错一块积木,不影响整体”,对不对?</p><p class="ql-block">2. 如果你问“我会不会死”,就像在问“我拼的奥特曼会不会散架”——但你拼乐高时,会给奥特曼拼得牢牢的,用十字轴把零件串紧,对不对?爸爸妈妈就像你的“十字轴”,把你“串”得牢牢的,不会散架的,就像你拼的奥特曼永远站得稳稳的一样。</p><p class="ql-block">3. 你拼过“急救小乐高”吗?比如带小药箱的那种——现在在你光之国的休息区里,就有个这样的小药箱,里面有“魔法创可贴积木”。如果碰到小伤口,拿一块贴上,它会悄悄对你说“这点小伤,比拼错一块积木还简单,马上就好”,你信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积极赋能:用“乐高成长”松绑高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你有没有见过“慢慢拼的乐高”?比如那种几千块的大套装,没人能一天拼完——你就像那个大套装呀,不用急着“拼”成完美的样子。今天拼好“勇敢”这块,明天拼好“放松”这块,慢慢就全拼完了,哪怕中间停几天也没关系,乐高不会怪你,爸爸妈妈也不会。</p><p class="ql-block">2. 你拼乐高时,会不会给奥特曼拼“备用零件”?比如多拼个胳膊,万一掉了能换上——你也可以给自己留个“备用办法”:觉得“活着好累”的时候,就当是“乐高拼累了”,去拿块“休息零件”,比如玩会儿小积木,或者看会儿奥特曼,不用逼自己“必须拼下去”,好不好?</p><p class="ql-block">3. 咱们给“接纳自己”拼个小奖杯吧!用你最喜欢的星星积木当顶——这个奖杯颁给“允许自己慢慢来的棒棒”:拼乐高可以错,玩的时候可以怕,姐姐提要求可以说“我不行”,这些都不影响你是个厉害的“小拼手”,对不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结束与巩固:把“乐高能量”带回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现在咱们把“乐高光之国”收进“记忆袋子”里——把你拼的保护罩、小药箱、休息区都装进去,还有那个“接纳奖杯”也带上。以后你想的时候,摸一摸口袋,就像摸到刚拼好的奥特曼小人一样,能想起“我可以慢慢来,我有保护”,对不对?</p><p class="ql-block">2. 等下睁开眼睛,你可以去看看你拼到一半的乐高——说不定你会发现,刚才在光之国待了一会儿,现在拼起来更顺手了呢?</p><p class="ql-block">3. 记住哦,你拼乐高时有多厉害,你“照顾自己”就有多厉害——因为你知道怎么让乐高稳稳的,也一定知道怎么让自己稳稳的,是不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样他既能跟着奥特曼和乐高的意象走,又能把“拼乐高时的从容”“对奥特曼的信任”悄悄转到情绪上——毕竟对他来说,“拼乐高时可以慢慢来”“奥特曼有保护罩”都是他熟悉的、信得过的事,比空泛的安慰更有劲儿。</p> <p class="ql-block">结合棒棒对奥特曼的喜欢,可以把催眠中的引导意象换成奥特曼相关的元素,让他更有代入感,以下是调整后的个案提问设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导入阶段:用奥特曼的“安全场”放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棒棒,咱们现在像奥特曼休息时那样,找个舒服的姿势坐着或靠着好不好?比如迪迦能量耗尽时会坐下攒能量,你也试试——慢慢吸气,像吸进光之国的能量光,呼出来的时候,好像把身上的小疲劳都吹走了,是不是觉得肩膀轻了一点点呀?</p><p class="ql-block">2. 想象咱们现在到了光之国啦,你最想先见到哪个奥特曼呀?是赛罗,还是你常看的迪迦?光之国的地面是不是软乎乎的,像踩在云朵上?周围还有好多会发光的能量水晶,照得人暖暖的,在这里是不是觉得特别安全?</p><p class="ql-block">3. 光之国里没有怪兽要打,也不用急着做什么,你可以随便看看,比如奥特曼们休息时会玩什么?是在修武器,还是在跟小怪兽(友好的那种)聊天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深化阶段:用奥特曼的“日常”碰情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你看,赛罗奥特曼有时候也会失手吧?比如没接住飞过来的能量球,他那时候会不会有点小着急呀?就像你玩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手,心里有点慌慌的,跟赛罗失手时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像?</p><p class="ql-block">2. 光之国里有个“奥特曼小课堂”,听说里面的小奥特曼(像你这么大的)也会被哥哥姐姐提要求呢——比如哥哥让他练光线,他练不好,会不会也想嘟囔“好累呀”?你有没有过跟小奥特曼一样的感觉呀?</p><p class="ql-block">3. 你喜欢的奥特曼有没有“怕疼”的时候呀?比如被怪兽轻轻撞了一下,他会不会也偷偷想“这一下严不严重呀”?其实你问“我严不严重”的时候,是不是跟小奥特曼被撞了之后的想法差不多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核心探索:用“奥特曼的保护”回应恐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你觉得奥特曼为什么不怕怪兽呀?是不是因为他有能量石,还有队友帮忙?其实你也有自己的“能量石”呀——可能是爸爸妈妈的拥抱,也可能是你喜欢的奥特曼玩具,当你问“我会不会死”的时候,是不是忘了摸一摸自己的“能量石”啦?摸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想“我也有保护,不怕的”?</p><p class="ql-block">2. 假如你现在变成小奥特曼,碰到一点小伤口,你的“奥特曼队长”(比如爸爸,或者你喜欢的奥特曼)会跟你说什么呀?他会不会说“这点小伤不算啥,休息下就有能量啦”?还是说“没事,我在这儿陪着你”?</p><p class="ql-block">3. 你知道吗?奥特曼也不会一直很强的,他也需要休息——就像你觉得“活着好累”的时候,其实是小奥特曼在说“我要歇会儿攒能量啦”。这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是休息的小奥特曼,等攒够能量再玩”,这样是不是就轻松点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积极赋能:用“奥特曼的成长”松绑高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光之国里的小奥特曼刚开始练技能,肯定会练不好吧?比如光线打歪了,或者飞不高,但是没人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奥特曼要慢慢长,就像你搭积木、写作业,慢慢来也没关系呀——就像小奥特曼练100次就会了,你也可以练100次,对不对?</p><p class="ql-block">2. 如果姐姐对你提要求,你可以像小奥特曼对队长说“我现在还练不会,等我再长大点就好啦”——说完这句话,是不是觉得心里像解开了小绳子?其实姐姐就像光之国的大奥特曼,她不是要催你,是想等你慢慢变成厉害的小奥特曼呀。</p><p class="ql-block">3. 给你自己颁个“小奥特曼勋章”吧,就叫“勇敢休息勋章”——以后不管是累了,还是怕了,只要摸摸这个勋章,就可以当一会儿“不用打怪的小奥特曼”,不用管任何要求,就玩自己的,这样可以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结束与巩固:把“光之国的能量”带回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现在咱们慢慢从光之国回来啦,走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你的“能量石”和“小勋章”——以后每次碰到小伤口,或者觉得累了,就摸摸它们,就像还在光之国一样,知道自己有保护,也可以休息,对不对?</p><p class="ql-block">2. 等下睁开眼睛,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光之国见到了哪个奥特曼,也可以不告诉——这是你和光之国的小秘密呀。</p><p class="ql-block">3. 以后想回光之国了,只要像刚才那样慢慢吸气,想着你喜欢的奥特曼,就能回去啦——现在慢慢睁开眼睛,是不是觉得身上还带着一点点光之国的暖乎乎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样用他熟悉的奥特曼当“桥梁”,他会更容易跟着引导走,也能在熟悉的意象里慢慢松绑情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