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与草原的约会(八)——边界线上的童话与史诗

杨博宁

<p class="ql-block">8月6号,是我们出行的第八天,每天在景点和旅途中奔波,天天平均日行六七百公里。今天的行程是满洲里——黑山头——额尔古纳湿地。依旧是时间紧,路程远,景色美!</p><p class="ql-block">早晨吃过饭,用一个小时在中苏步行街遛达。阳光洒在中苏步行街的彩色建筑上,尖顶、拱门、浮雕,仿佛置身于某个东欧小镇。街边的俄式面包房飘出浓郁的麦香,商贩们摆出套娃、望远镜、俄罗斯巧克力,整条街像一幅流动的油画。我们买了奶酪、牛肉干等地方特产邮寄家中,便急急赶赴套娃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洲里套娃广场</span>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一环,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以套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胜地。其占地广阔,设施完备,充分展现了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域特色与三国风情的交融。踏入广场,仿佛跌进了一个巨大的童话世界。广场中央矗立着高达30米的巨型套娃,红底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广场上散布着200多个形态各异的套娃雕塑,有的穿着民族服饰,有的化身世界名人,甚至还有十二生肖主题的创意套娃。走进酒店内部,那种震撼之感无以言表。豪华的装修与丰富的套娃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大堂内精美的壁画、璀璨夺目的吊灯以及60米高的穹顶星空,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或欧洲皇室宫殿之中。我们畅游其中,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国度,打卡、拍照、观景,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虽然匆匆只待了两个多小时,但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离开童话般的套娃广场,我们驱车前往中俄边境口岸。远远望去,第五代国门巍然矗立——42.6米高的灰蓝色钢铁巨构,顶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庄严肃穆。登上观景台,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正前方百米处,俄罗斯国门上的双头鹰徽章清晰可见;更远处,后贝加尔斯克货运站的油罐车排列成行;脚下,两条铁轨延伸向远方,其中泛着锈迹的窄轨属于中东铁路,至今仍运行着国际联运列车。 </p><p class="ql-block">在41号界碑前,游客们争相合影。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却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走进国门展览馆,老照片讲述着百年变迁:1920年代,第一代国门仅是两根木桩间的铁丝网;1989年,第三代国门见证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握手。如今,透过国门电梯的玻璃幕墙,能看到中俄互市贸易区的卡车川流不息,新与旧的对比在此形成奇妙的闭环。</p><p class="ql-block">站在国门前,我们心中有兴奋,更多的是神圣感。各种照相,定格这神圣的一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辞别国门,我们沿着中俄边防线,途径黑山头镇、中俄边境湿地、呼伦贝尔大草原、186彩带河景区,沿路走走停停,看了蒙古包、牧马场、湿地公园,晚上住在额尔古拉湿地公园景区附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