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大家董其昌

榮山

<p class="ql-block">  董其昌小像(明• 曾鲸、项圣谟--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朝大臣、书画家。他自幼聪颖,颇具盛名。13岁成为松江府庠生,参加府试时,因书法不足屈居第二,自此发奋研习。从学于世家大族莫如忠、陆树声,开始学习作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万历十七年 (1589 年)中进士,之后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官,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晚明后朝局变动,他多次授官不赴任或乞休归家,潜心书画艺术,发表了众多艺术理论,及创作了大量作品。崇祯七年(1634年)他年届八十,在礼部任上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并特准驰驿还乡。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董其昌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三岁,谥号文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董其昌书法以秀逸、淡远、爽俊为美学特征绘画风格为秀润淡雅。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锺合称晚明四家。他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他追求临摹古人的画作,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代表作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他是“华亭画派”代表人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