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7月15日我们来到甘肃省会兰州市,来到黄河母亲塑像前。黄河母亲塑像是由雕塑家何鄂于1986年创作的城市雕塑,坐落于兰州市黄河南岸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该作品由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完成制作,以红色花岗岩为材质,由基座与雕像组成,总高2.6米、长6米、宽2.2米,重达40余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塑以“母亲”怀抱“婴儿”的构图,象征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永恒主题,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荣获优秀奖。花岗岩粗糙质感呼应民族历史沧桑,基座饰有甘肃彩陶水波纹与鱼纹图案,融合地域文化。塑像服饰融合北魏发髻与唐代服饰元素,体现民族融合与开放包容精神,被解读为黄河文化“兼收并蓄”特质的象征,现为兰州市标志性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河母亲雕塑的选材是用普通的花岗岩,花岗岩能更好地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塑像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何鄂受敦煌艺术启发,将传统雕塑技法与现代审美结合,塑造出兼具古老与年轻视觉效果的母亲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河母亲塑像坐落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由基座与雕像组成,采用山东泰山红花岗岩雕刻。雕塑以“母亲怀抱婴儿”为构图,母亲形象端庄慈祥,婴儿活泼稚嫩,寓意黄河与华夏子孙的血脉亲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山桥,又名兰州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山下,滨河路中段,是兰州市地标性景观,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兰州黄河铁桥前身是镇远浮桥,自汉代起,兰州就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浮桥,后经多次迁移、修缮。洪武十八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将浮桥迁移到城北白塔山下,即现在中山桥的位置。这座浮桥被命名为“镇远桥”,是当时黄河上游“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唯一一座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28日,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兰州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建材从德国购置,经天津港卸货后,通过铁路和马车等多种方式运至兰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最初建成时并没有上方的拱形钢架,1954年为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而加设。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该桥被命名为“中山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结束了兰州黄河上只能依靠浮桥通行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西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兰州黄河铁桥是极具代表性的能综合反映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时期桥梁建造工业风格和特征的遗存,是中国近代桥梁建造历史的重要缩影。如今,它已超越了交通运输功能,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和旅游景点,是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纽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解放兰州的战役中,中山桥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8月,解放军第二兵团第三军十九团迅速控制中山桥,斩断了敌人的后路,迫使逃敌渡黄河,为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河上的羊皮筏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西北名城,因黄河而拥有了独特的韵味与灵动。兰州黄河段,恰似一条蜿蜒的丝带,将这座城市紧紧环绕,编织出一幅壮美而迷人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紧临白塔山公园,山上白塔巍峨耸立,与中山桥相互映衬。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兰州市的著名景点。游客可登山俯瞰中山桥和黄河美景,感受历史与自然的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入黄河码头,仿佛走进了一部鲜活的史书。码头之上,古老与现代交织。那历经岁月冲刷的石板,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曾经,这里是重要的水运枢纽,南来北往的船只穿梭不息,满载着货物与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虽水运的繁忙景象已逐渐淡去,但码头的热闹丝毫不减。岸边停泊着一艘艘游船,船体色彩鲜艳,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它们宛如等待出征的战士,随时准备带着游客开启一场黄河上的奇妙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码头漫步,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黄河两岸令人陶醉的风光。北岸,是绵延起伏的山峦,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母亲河。山上植被虽不似江南那般郁郁葱葱,但那错落有致的耐旱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为山峦披上了一层坚韧的绿装。山顶上,偶尔可见古老的烽火台遗迹,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在黄河南岸,则是繁华的都市景象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熠熠生辉,展现出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在高楼之间,穿插着一片片公园与绿地。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与宁静。市民们或在其间悠闲地散步,或坐在长椅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河水在两岸风光的簇拥下,奔腾不息。河水呈现出独特的土黄色,那是它从黄土高原携带来的印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站在岸边,听着黄河水拍打河岸的声音,如同激昂的鼓点,震撼人心。河面上,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金色的星星在水面上跳跃。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它们身姿矫健,或盘旋,或俯冲,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夜幕降临,兰州黄河段又换上了另一番迷人的妆容。两岸的灯光依次亮起,高楼大厦被璀璨的霓虹灯勾勒出轮廓,与河面上游船的彩灯相互辉映,倒映在黄河水中,形成如梦如幻的光影世界。此时的黄河,宛如一条流淌着银河的巨龙,在城市间舞动。漫步在黄河岸边,微风拂面,带着丝丝凉意,让人沉醉在这美丽的夜景之中,感受着这座城市与黄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那份独特的黄河文化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兰州黄河段,它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承载着兰州的历史、文化与未来,以其独特的美丽吸引着八方来客,让人们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深感受到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兰州一定要到甘肃省博物馆去看看镇国之宝马踏飞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