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5日上午9点多钟,专列抵达喀什站。下了火车,我们直接乘大巴去帕米尔高原。</p>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地跨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它是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等巨大山脉的交汇点,被誉为“万山之祖”。<div>游览帕米尔高原,通常从喀什出发,沿着被誉为“世界最美公路”之一的中巴友谊公路(G314国道),一路向南向西,海拔逐渐升高,景色也愈发壮丽。</div> 进入高原的序幕,公路两旁巨大鲜艳的火红色山体,非常震撼,这就是奥依塔克红山。其山体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现出浓郁的红色,被风雨侵蚀后形成独特的孔洞和纹理,晴天色彩鲜艳,阴雨天颜色更红、质感更强。 奥依塔克红山像是帕米尔高原旅途中的一个“野性”的惊喜,以其最原始粗犷的赤色容颜,给过往旅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乘车匆匆掠过,只抢拍了几张照片。 中巴友谊公路(即喀喇昆仑公路)从喀什到白沙湖这段,堪称帕米尔高原的景观长廊,融合了峡谷、沙山、碧湖、雪山、湿地等景观,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行程中,可以看到这些自然景观的壮丽而多变。 我们在车上,边走边看边拍照,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能收入到美篇的照片,不及十之二、三。 最令人震撼的是,沿途可以欣赏到“昆仑三雄”——公格尔峰(7719米)、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和慕士塔格峰(7509米)的壮丽景色。 <p class="ql-block">公格尔峰是昆仑山脉的最高峰,是帕米尔高原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公格尔”一词源于柯尔克孜语,意为“深灰色的山”,形象地描述了其山体的颜色。</p><p class="ql-block">公格尔峰以其极端陡峭的山势和复杂的气候而闻名于世,被公认为世界最难攀登的高峰之一。据说,中国登山队曾多次尝试,但至今仍未有人从中国一侧成功登顶。</p> <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的中国部分,主要分布在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全境。在去塔县的路上,公格尔峰及其姊妹峰公格尔九别峰一直相伴左右。</p> <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攀登公格尔峰是不现实的,但远观和欣赏它的壮美,则是帕米尔高原之旅最核心的体验之一。</p> <p class="ql-block">公格尔九别峰是西昆仑山脉第二高峰,由于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戴的毡帽,故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意思是“白色的帽子”;因它的高度略逊于公格尔峰,也有人称之为“小公格尔”,但它的山势丝毫不逊于公格尔峰。</p> 将雪山与沿途的湖泊、草甸、湿地结合起来构图,画面会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一路走来,车窗外的景色不停变幻,欣赏和领略了帕米尔高原的无比壮美。 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直接来到布伦口白沙湖边的一家酒店就餐。这家漂亮的酒店地址真好,出门就是景。 布伦口白沙湖,又称白沙山白沙湖,银白色的沙山与湛蓝的湖水相映成趣。白沙来自湖下游的布伦口风口。千万年的风沙吹拂,将湖底的细沙吹起,经年累月堆积在湖边,形成了这座终年被银沙覆盖的白色沙山。 湖的对面就是皑皑雪山。 餐后,我们绕过白沙湖,先去了喀拉库勒湖景区。 纯净的湖水、洁白的沙山与远处巍峨的公格尔峰雪山同框,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的绝美画卷。 喀拉库勒湖与慕士塔格峰是帕米尔高原上不容错过的美景,一种雄浑冷峻、圣洁震撼的美。 喀拉库勒湖被称作“冰山之父的镜子”,这也是它最大的魅力之所在。它能够完美倒映海拔7509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据说,当湖面如镜时,雪山连同冰川的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水中另有一个颠倒的世界。 从喀什出发,190公里,车程约3.5小时;从白沙湖沿G314国道前行30分钟,即可到达。 景区内可以走到湖边,有栈道和观景平台,还可以骑马或骑骆驼在湖边的草地漫步。 喀拉库勒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G314国道旁。拍照最佳位置。 我们三个同窗密友,留影于海拔3600米的高原平湖畔。 “喀拉库勒”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黑湖”。这是因为湖水的颜色会随着天气、季节和光线的变化而深邃莫测,时常呈现出深蓝、墨绿甚至近乎黑色的神秘色调。 <p class="ql-block">喀湖被帕米尔高原的三座最著名的雪山环抱: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这种被众多高山环绕的感觉,是其他湖泊难以比拟的。</p> 雪山倒影,若隐若现。 这天天气极好,游人们纷至沓来,与湖水亲近,与雪山合影,好不惬意。 镜头拉近些,再细看看慕士塔格雪山。 站在高山之巅。 净心于山水之间。 我们顺着木栈道爬到制高点,瞭望四周。 <p class="ql-block">景区外,高原公路一路向南。</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湖心绿岛嵌入水中。</p> 登高远望,雪山湖泊,分外妖娆。 告别喀拉库勒湖,我们再回到白沙湖景区。 据称,白沙湖是喀什去往帕米尔高原路上最令人惊艳的景点之一,像一颗镶嵌在雪山与沙海之间的蓝宝石。 湖水源自遥远的慕士塔格峰等帕米尔高原的冰川融水。因含矿物质,湖水呈现极其纯净的蒂芙尼蓝、翡翠绿或深蓝色,颜色会随着天气、季节和光线的变化而变幻莫测。 远处的白沙山,隔湖相望。“一半白沙,一半碧水” 白沙湖也是游人们的享乐佳境。 白牦牛静等着客人。 骏马昂首迎接宾客。 巍峨的公格尔峰雪山,为景区增色。 此地湖面海拔也有3300米,蓝绿色的湖水,多了一份静谧。 蓝天白云,碧水白沙,何其美哉。 雪山的呼唤。 <p class="ql-block">再见,慕士塔格峰!我们的帕米尔高原之行到此为止。如果继续向前,沿中巴友谊公路可以到达红其拉甫口岸。可惜,我们的行程没有这个项目。</p> 这一天的行程很长,回到喀什已经很晚,主办方还安排了“全羊宴”。 喀什的豪华酒店。 身着民族服装的巴郎子,抬着烤全羊登堂入室。 厨师长请团中最年长者开羊。 细心的导游还为三位七月份生日的客人庆生。 <p class="ql-block">7月6日这一天比较轻松,上午去了香妃园。香妃园景区在喀什市东北郊约5公里的浩罕乡艾孜热特村,占地300余亩。</p> 香妃故居,通过场景复原,展示了香妃出嫁前在喀什的生活情景,让人们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家居布置和生活方式。 香妃浮雕墙,展现着香妃一生的传奇故事,生动描绘了香妃身世、守土有功、进京领赏、入宫封妃、与乾隆皇帝在宫中的生活以及去世后从北京回喀什安葬的一生。 香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即香姑娘。她被清朝乾隆皇帝选为妃子(容妃),赐号“香妃”(1734—1788)。 香妃“宝月楼”,三层木制小楼,非常精致气派。 楼的底层和二层,通过场景模拟和器物图画,展现香妃与乾隆在京的生活情景。 在屋顶平台上,有葡萄架长廊,是西域维吾尔族人居家生活的普遍习惯。 在楼上外廊,往西北方眺望,可清晰地望见远处香妃果园和香妃家族墓区。 香妃家族墓(阿帕克霍加墓),是景区内最核心的历史建筑。后面是家族五代人的墓冢。 主墓室是新疆最大的穹顶建筑之一,外部覆盖着光彩夺目的绿色琉璃砖。 主墓室前的镜池。 墓室与墓地,我们没有进去。 闻香亭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建筑,中间是香妃戏蝶的铜像。 在园区中轴线的小广场上,有乾隆与香妃的铜像。 极具民族风格的广场墙。 因英吉沙小刀而闻名的英吉沙小镇,是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政府所在地。下午,我们去那里参观“小刀博物馆”。 英吉沙小刀是英吉沙县特产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其制作工艺已有48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刃口而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与保安族的保安腰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齐名)。 小刀工艺的演变过程(节选)。 刀柄常用银、铜、玉、骨、宝石等材料镶嵌,装饰华丽。其造型多样,有弯式、直式、箭式、鸽式等。但刀尖向上、刀身宽厚、刃面较宽、刀柄细长是其常见的普遍特点,非常适合当地的生活习俗。 在维吾尔族文化中,英吉沙小刀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身份和文化的象征。维吾尔族男性常以拥有一把精美的英吉沙小刀为骄傲。它也是亲朋好友之间传递情谊的珍贵礼物。 游览回来,入住喀什饭店。晚上,观看沉浸式表演“遇见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