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激发文学创作灵感,县作协负责人朱丽组织30余名作家、文学爱好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2025年8月30日上午</span>赴明道宫与太清宫开展文化探访采风活动。此次参观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道家文化根源与鹿邑历史底蕴,为后续文学创作积累了鲜活素材,也进一步坚定了传承本土文化的创作方向。</p> <p class="ql-block"> 明道宫是纪念老子的重要场所,核心建筑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是其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老君台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台高13米,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顶部面积765平方米,状若圆柱且有棱角。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契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 。这里是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处,蕴含着深厚的道家文化内涵,保存有“道德五千言”碑刻、《道德经》石刻、宋代铁钟等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1938年日军攻打鹿邑县城时,向老君台发射13枚炮弹却全部未爆炸,成为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轶事,更为老君台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太清宫作为老子诞生地,是道教公认的祖庭,始建于东汉桓帝时期,经唐、宋等朝代扩建修缮,历史底蕴深厚。参观者们沿中轴线参观了太极殿、三清殿等核心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融合汉、唐、宋、明、清五朝建筑材料,堪称建筑史“活化石”,殿内老子神像与唐王室雕像,彰显其“唐王家庙”的尊崇地位。</p> <p class="ql-block"> 重檐庑殿式仿宋风格的三清殿,青黑琉璃瓦覆顶,气势巍峨,尽显道教庄严。</p> <p class="ql-block"> 太一元君殿位于太清宫景区的后宫洞霄宫内,是为纪念老子母亲益寿氏而建。殿内专门供奉老子的母亲益寿氏,武则天曾追封其为“先天太后”,她因养育圣人的功德被封为太一元君,殿内还配有一些与圣母有关的油画和书法。</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程中,参观者们认真聆听讲解,围绕建筑历史、文物故事、道家思想展开深入交流,不少人实时记录素材、拍摄细节。大家一致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填补了对本土道家文化的认知空白,更从古迹、故事、思想中提炼出大量创作切入点——无论是书写历史变迁的散文,还是以道家文化为内核的小说、诗歌,都有了清晰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未来,鹿邑作协将推动参观者把此次探访所得转化为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展现明道宫、太清宫的文化魅力,助力鹿邑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审核:朱丽</p><p class="ql-block">图文:李爱勤</p> <p class="ql-block">李爱勤 网名:米粒,一名小学老师,鹿邑县作协会员,鹿邑县女摄影协会会员,鹿邑神鹰救援队队员,爱好文学、拍照、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