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经典之源,探历史之蕴——魏都区文促会志愿者第九期学习总结

星辰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0日上午,小雨蒙蒙。魏都区文促会志愿者第九期学习活动依然在热烈的氛围中有序开展。本次活动以《大学》经典阐释与三国颍川文化探寻为核心,通过理论讲解、分组研讨与专家分享,为志愿者们带来一场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悟经典真谛:深研《大学》“明明德”的精神内核</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场,史老师围绕《大学》三纲领中的“在明明德”展开深度解读。他援引王阳明的观点,指出“明德”并非外在强加的道德规范或需向外求索的知识,而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良知,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本能意识。“明明德”包含两层关键要义:其一,“明德”是本心固有,是人性最初的光明状态,如同日月本自闪耀,却常被私欲、偏见构筑的“障蔽”蒙尘;其二,“明”字强调向内的自我革新,通过持续的自我反省、克制私欲与省察思辨,驱散内心阴霾,而非向外追逐所谓“德”的表象。“在”字作为核心,既体现专注投入的态度,更指向“立足当下”的实践哲学,首段中三次出现,足见其对践行“明明德”的重要意义,也彰显经典文本字字珠玑的深厚内涵。</p> <p class="ql-block"> 在小组研讨和分享环节,各小组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热烈讨论,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p><p class="ql-block"> 正心组提炼出“唤醒、发现、成就、弘扬”四大关键词,将“明明德”视为自我升华与价值传递的过程;成员进一步阐释“悟、察、效”的践行路径,倡导从“无知无觉”的混沌,逐步走向“当知当觉”的觉醒,最终实现“先知先觉”的境界跨越。 </p><p class="ql-block"> 致知组代表以“胖东来”极致服务为实例,强调“在当下”的重要性,呼吁以真诚之心审视自我,在服务他人中践行大德。</p><p class="ql-block"> 诚意组感悟到“明明德”兼具顿悟的瞬间与坚守的永恒,每日对起心动念的觉察与修正,皆是自我成长的关键阶梯。宋守宏老师在点评中升华主题,从《说文解字》“守土有责”的角度解读“在”字,指出无论是家庭责任、职业担当,还是文化传承,每个人都应主动扛起责任,在学习与实践中实现从“不觉”到“觉悟”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格物组的福妞,结合担任吟诵课助教的经历,分享在服务他人中收获快乐的体会,印证“大人之道”需从细微处践行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溯历史文脉:解码三国颍川谋士的智慧传奇。</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下半场,许昌三国文化研究资深专家解淑云教授带来《三国文化与颍川谋士》的精彩分享。解教授指出,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博弈本质上是人才的较量,而智谋则是决胜的核心要素。作为人才辈出的沃土,颍川地区尤其是许昌,涌现出众多改写历史的谋略大家。荀彧、荀攸领衔的荀氏家族,陈寔、钟繇所在的名门望族,皆以经学传家、注重家风建设,“诗书继世长”的家族传统不仅塑造了世代英才,更让“颍川”成为智慧与文化的代名词。许昌籍谋士群体中,荀彧、荀攸、郭嘉、钟繇、司马徽等皆是影响三国风云的关键人物。</p> <p class="ql-block"> 受时间限制,解教授着重讲述了戏志才的传奇故事。作为首位点化曹操的颍川谋士,戏志才以过人的智谋助曹操获任东郡太守,赢得立身根基;面对黄巾军,他提出“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的治理理念,建议收编降黄巾军于许昌周边屯田屯兵,既为曹操积累经济实力,更奠定曹魏集团的发展根基,助力曹操走出低谷、迈向巅峰。解教授的分享不仅展现了颍川谋士的卓越智慧,更唤起在场志愿者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期待后续分享,希望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家乡文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次学习活动通过经典与历史的双重浸润,让志愿者们在思想境界与文化认知上实现双重提升。未来,魏都区文促会志愿者将继续深耕文化学习,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让经典智慧与历史底蕴焕发时代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