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县城不算很大,县城中央有一条河穿过,叫鲜水河,道孚视为母亲河。在街上忽然闻到很香的象爆米花或炒豆的香味,走近原来是榨油厂。就在我们住的旅店附近,路边有一幢房子正在开工建造,架子已经搭建起来,旁边还堆放着许多粗大的木料,藏族盖房子,不用钉子,全部入榫建造,因此搭架子时,需要很多人一起出力把巨大的木架竖起来,难怪小许说藏民盖房子全村的人都去帮忙,盖好后,一起庆祝一番。 这些柱子要2个成人才能合抱过来。 灵雀寺,全称灵雀兴盛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鲜水镇,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是康区13座黄教寺庙之一,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雀寺创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为霍尔十三寺之一,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古时候,县城所在有一大湖,名叫尼措,意为鱼海。灵雀是尼措的藏语音译。 编辑寺庙背山面水,呈梯形布局。灵雀寺的大殿后堂为二十一根十一米高大柱子构成的“便孔”,正中塑有十米高的吉子便巴大佛,两旁塑有阿底峡、宗喀巴三师徒,紧连便孔为大殿的中堂,全部铺设藏毯,可容两千个喇嘛诵经。堂内雕刻精美的大神龛,经架正中塑有两米高的宗喀巴佛像,两旁塑有十二尊其它佛像。经架上藏有上百部《甘珠尔》、《丹珠尔》等大藏经。堂内全系用藏式风格彩绘和雕刻,有吉祥八宝、圣僧图、各种唐卡等等;殿内金碧辉煌,佛像珠光灿烂,金、银、青铜各种佛器达千件以上。大小酥油神灯常年不熄。灵雀寺的酥油彩塑和酥油花极为有名,不仅有以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佛教故事及宗喀巴等祖师的事迹为题材内容,且穿插有「唐僧取经」的佛教故事,并以独具风格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塑技艺享誉整个藏区,有「康区一绝」之称。 一个上年纪的喇嘛热情地带我们参观灵雀寺。他打开大殿的门,我们跟着他进去,他说灵雀寺建寺有400年,大殿中间的释迦牟尼像是去年刚从印度请回来的,后面几尊佛像是几年前从西藏请回来的。释迦牟尼像两边都有酥油花,靠近就闻到酥油味,站久了就觉得酥油很膻,觉得不舒服。他带我们转上二楼,首先看见玻璃柜里放着很多经书,他拿出来给我们看,一个大约50公分长、10公分宽,用两块木板夹着,一头用黄色绸缎编号、什么经等。在二楼可以看见大殿里的菩萨上部。栏杆上放着很多酥油花,有人像,动物和花卉。在二楼的另一边,有三个大的酥油花牌,喇嘛问我们有没有带相机,叫我们拍酥油花,我们求之不得,赶紧拍摄。在横梁上面挂着几个牛头、马面之类的面具,我问喇嘛是否跳神时用的,他说是的,参观完毕,给了10元香油钱。 由于灵雀寺规模较大,很难拍摄全貌。 灵雀寺的酥油花 道孚县尊神白塔又称道孚尊圣塔(藏语为郎杰曲登),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鲜水镇的钮日河畔,该塔由位于中央的主塔和二十四座小佛塔组成,石木结构。主塔高53 24米,基宽28.5米,为十三层密檀飞檐的空心塔,内设木梯可攀登至塔身项部。西与尼措山麓的古刹尼措寺遥遥相望,是康区最大的一座佛塔。道孚尊圣塔是按照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的意愿建造的。一九八六年班禅大师视察道孚时,谕示教徒:“为保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稳定藏区,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教派,共建佛塔,以示祝愿”。并亲笔题名为“朗杰曲登”。 进入白塔广场的藏民 原来那天活佛在那里做法事,藏民排着队让他摸头顶祈福。 活佛离开,前呼后拥,好气派。 我拿着相机正在捕捉人物,忽然一个藏民过来,先和我握手,然后叫我给他们拍照,看样子是祖孙三代,拍完照,我问他要地址,回来晒好照片寄给他。可是他摇头,旁边一个成都来的男子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住址。于是我打开屏幕给他看相片,他伸出拇指说好,又和我握手离开。 排队绕着转经筒的藏民。 道孚藏民家的接待室。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木石结构,先用木头搭架子,然后外墙用石块砌成,大约50公分厚,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据说还可以防震。道孚地区是在地震带上,可是几百年来,有过几次大地震,可是都没有什么损伤,于是这里的居民大肆盖房,越盖越大,越盖越多越漂亮,人称盖在地震带上的房子。两扇大门很厚,大厅中间有四根大木柱支撑,要2人才能合抱一根木柱,老板告诉我们,这些木头全是西藏白木制成,树龄超过100年。大厅三边都有房间,大厅的左边有一个宽大的楼梯上楼,楼梯旁放着一架摩托车。上二楼首先是一个接待室,大约有2、30平方,中间放着藏式茶几。接待室的左边是佛堂,也有30平方,右边是客厅,客厅旁边是客房,客房里放着大约10多张床,主人家告诉我们,客人都是在这里睡,每人收30元,她说欢迎我们下次到他家住。接待室右边还有一个门,出去阳台,阳台上种着很多花,开得大而艳丽。阳台一角有个四方台,上面养着一只狗,叫它的名字就会对着你摇尾巴。阳台边有一座铁梯,可以上去屋顶,我穿着拖鞋,安全起见,没有上去。接待室左边佛堂旁边就是厨房,足有40平方大,在里面办酒席绰绰有余。灶台上有两个巨大的藏式铜锅,以前是用来装水的,现在不用了。厨房旁边还有房间,接着主人让我们到客厅坐,我询问主人,这座房子的造价,她说大约用了40万,花一年时间建成。房子盖了6、7年,还是光亮如新,整座房子里全是木头建造,富丽堂皇,大红的柱子,大量雕花描金图案,光是油漆就花了一万多元。现在政府禁止砍伐天然林,现在40万,盖不起这样的房子。他们家一共6个人,都住在楼下。 家中佛堂 家中客厅精美的装饰。 八美风光,可能是季节问题,感觉一般。 嘉绒藏寨,又叫丹巴甲居藏寨,位于大渡河畔第一城--丹巴章谷镇北7公里处的半山腰上,200余幢外形美观、格调统一的嘉绒藏族传统建筑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里,与周围的森林、溪流、农田、古碉以及远处的雪山相融合,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完美画卷。因而被专家和游客们称为“康巴风情名片”、“藏区的童话世界”。 在嘉绒藏寨俯瞰大渡河,两岸都是陡峭的峻岭。 中间是藏寨的导游 民居外观,导游告诉我们甲居是100户的意思,当时是100户藏族在此居住,现在已经不止100户了。导游说他们这一支原来是西夏王族一支的后代,来到丹巴定居。他们的房屋就地取材,都是用石头和木材建造,与道孚的民居略有不同,他们的屋顶上四周都有有四个角,是祈求四方神灵保佑的意思。我看见有的屋顶有五个角,问导游为什么有些屋顶会多了一只角?导游说:通常这屋子里有长寿的老人或者福址才能多一个角。 院内 古朴与现代结合的产物 狩猎的用具 客房 梭坡碉楼,在大渡河对面,半山腰以上,散落大大小小的碉楼一直延伸到山顶。 梭坡碉楼有四棱、五棱,最多有十三棱。按用途划分,又有寨子之间的分界碉楼,有传播信息烧狼烟用的碉楼,也有富贵人家为出生的儿子一岁盖一层的碉楼,梭坡碉楼最高的76米。甲居藏寨的土司和富人都迁居梭坡碉楼居住,碉楼旁边的藏居则隐没在树林中,只能看见碉楼,整个碉楼群在蓝天下显得十分壮观。 丹巴海拔2800米。远观碉楼 小虎跳,与云南虎跳峡相比逊色得多,无论从风景还是气势都无法相比。经过半扇门乡,小许说这里晚上只关半扇门睡觉而得名,说明这里民风淳朴,夜不闭户。 我们沿着小金河进入阿坝州羌族藏族自治州,一路依山傍水来到小金县城,城内现代化建筑很多,远远看上去很漂亮。过了县城来到猛固桥,那是当年李先念在此迎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袖及红一、四方面军进城遗址。原来的猛固桥只有几条铁索在,桥头上面还有藏传佛教的标志,就在铁索桥旁边就有一座公路桥通过。公路对面有一座高大的白塔,旁边有一个“天鱼的石刻”,右边还有一条铁索桥通向对面山腰上面的隧道,隧道口上方写着“伏龙”二字。 羌族土司楼,需要经过一座小桥过去,土司楼由一座碉楼和一座三层楼房组成,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很残破了。我想当年一定十分华丽,土司楼附近全部盖起房屋,很难拍到全景,只能拍摄它的侧面。 四姑娘山由四座长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组成。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人称“东方的阿尔卑斯”。归途翻越夹金山,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在雪山中的盘山公路惊险壮观。四姑娘山位于阿坝州日隆镇,日隆镇海拔3000米。 从骆驼峰观望四姑娘山, 骆驼峰就像俯卧在草地上的骆驼。骆驼峰,山顶一片草坪,有许多牦牛正在吃草,草坪边上有一个直径几米宽的水塘,几只牦牛就在水塘边喝水。我问马夫,这么高的山,牦牛怎么上来?马夫说,平时牦牛就在山上吃草,牦牛的主人一个礼拜上来数一数牦牛的只数,看看有无丢失而已,平时不用管它。真是天生天养。山脊上面三块巨大的岩石伸展在山脊上,很像一只俯卧着的骆驼。草坪上开着许多小野花,蓝色居多,还有一些淡紫色的小花。 骆驼峰顶的灌木 俯瞰双桥沟 四姑娘山峰 巴朗山海拔4532米,刚翻过山口,大家都被远处一片云海吸引,盘山而下的公路在山边消失,山那边白茫茫一片云海,远处的山峰就像浮在云端里的小岛,湛蓝的天空飘着几片云彩,就像人间仙境。 一路下山,犹如置身云海之中,山上阳光灿烂,穿过云层,山下竟然下雨。 从巴郎山下来,雨过天晴,满山层林尽染,色彩缤纷。 理县县城规模很大,新城区盖起了大片商品房,穿过一个羌寨,当地人售卖水果。 去米亚罗的路上,正在修建水利工程,许多植被都破坏掉,有些树上钉着牌子:淹没区字。山上的树木还是绿色,有一些刚刚发黄,与旅行社发布的消息大相径庭,什么十里红叶,比北京香山红叶面积还大之类。我们几个睁大双眼直到米亚罗,也没有看见一棵枫叶树,山上偶尔有一棵仅仅开始微红,但不是枫树。我们在米亚罗山庄拍了几张照片,扫兴离去。难怪网友在网上发布“别再来(广州话弥再来)”的呼声。我们还是不甘心,终于在公路边发现一棵绿色的五棱枫树。在标有淹没区的地方,小许说原来这里都是一片彩林,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离开米亚罗,中途汶川县映秀镇吃午饭。离开映秀镇汽车就开始开不快了,走走停停,到了一个名叫紫坪铺水库时,根本堵在那里,我们还在水库边缘一侧的公路桥上面,对面的汽车一开,就感觉到桥身震动,我真是担心公路桥能否承载这队车龙。小许告诉我们,紫坪铺水库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一处水利工程,国家花了10亿资金拆迁当地居民,有些去了汶川,有些安排到都江堰附近。水库已经开始蓄水,在水库中央,一座横跨水库的公路桥正在兴建,小许说,公路桥修好,去九寨沟的路程将缩短很多。可惜当时天气不好,四周灰蒙蒙的,能见度很差,所以没有下车拍照。当我们的车驶出公路桥时,大家都松一口气。过了整个紫坪铺库区,车速才恢复正常, 成都锦里做糖画的匠人。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大足石刻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2016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2018年12月7日,入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和盈科旅游主办的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 大足石刻不知是修葺过还是保存完好,几乎所有的石刻都很漂亮,色彩艳丽,不像大同石窟的石雕破坏严重。 卧佛 重庆夜景 重庆古城图 重庆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时期宋朝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那时有圣旨传来是经长江到达朝天门,所以才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2016年5月,“朝天门”当选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这里水面宽阔,停靠各式轮船。<br><br> 重庆朝天门广场。我们先坐往李家坪方向的轻轨,经过动物园,我们在车厢里观看重庆市容,到达李家坪出站四周看了一下,然后坐开往解放碑的轻轨。在轻轨上面,我们领略重庆山城的风光,四周的楼房有高有低一直延伸到山顶,轻轨基本上沿着嘉陵江走,甚至穿过整幢大楼中间,双向行驶,车厢卡着中间路轨,行驶时很平稳。导游介绍重庆概况:重庆是个山城坡多,常年雾大,所以没有人骑自行车,只有邮差和送报纸的人骑,形容重庆上坡爬着走,下坡翻跟斗,除了这两种人外,其他人骑会被视为不正常。如今重庆发展很快,比我们去的时候漂亮多了,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经过22天旅行,游览欣赏了川西美丽的风光之余,也尝到旅途的艰辛,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同时领略了成都、重庆的都市魅力。但是欣赏到川西的美景,亲身近距离了解到藏区习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川西之行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