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江的转弯处》、《别离歌》读后感

惠沙金城

<p class="ql-block">最近,阅读了陈行甲先生的《在峡江的转弯处》、《别离歌》两本书,我的感觉是,真实和朴实。</p><p class="ql-block">《在峽江的转弯处》,为反腐倡廉彻底宣战,为发展经济冒险跳伞,裸辞转赛道做公益。</p><p class="ql-block">《别离歌》,记录了那些不被记得、不被在乎的人,那些困难和为难的事,那些挣扎的努力、无奈的离别,还有那些拥抱和热泪。</p><p class="ql-block">陈行甲1992年湖北大学数学系毕业,从燃化局、经协办、外贸局、团县委、镇长、读研、美国留学、宜都市(县级市)市长、2011年任巴东县委书记,一路走来,努力工作学习,被组织悉心培养,成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陈行甲入仕从政,最后裸辞离开官场,选择了公益慈善事业,因为,做个庸官贪官,就得坏良心,做个好官清官,就必然遭到排挤诬陷,不然,就得随波逐流,视而不见,人情事故,沉默是金,可那不是陈行甲要走的路,所以,转赛道做公益慈善事业是最好的选择,守住了做人的底线,不断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公平正义,慈悲善良。</p><p class="ql-block">人生没有比慈悲更有意义的事。</p><p class="ql-block">陈行甲所做的是在为弱势者撑起腰杆,他认为 : 对弱势者的悲悯是人活着的意义之一。</p><p class="ql-block">他的写作,语言文字清析平实,有一种像河水一样清澈自然流淌的感觉,正如其儿子阿鱼说 : 读父亲笔下的文字,就好像有一个人在耳边平静地讲述。</p><p class="ql-block">有评论说,陈行甲是在用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主谓宾,定状补写作,技巧在陈行甲的文字叙述中显得苍白和多余,无巧已是大巧,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p><p class="ql-block">对书中叙述的信访工作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因为曾在县信访办工作过,负责接待来访群众,笔录上访诉求,进行信访调查。</p><p class="ql-block">巴东县曾经是全国贫困县,接连发生过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陈行甲接待过30批大规模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最多时,人数达两三百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本是每月一次的接访日,变成每周一次,在工作难度和强度大,恶劣复杂的环境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那是多么艰难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是,贪污腐败出“刁民”,如今的巴东县已经退出了贫困县,成为了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p><p class="ql-block">一群精通人情世故的精致利己者把优秀的县委书记逼得辞职了,实现了劣币驱逐良币。</p><p class="ql-block">而陈行甲把人生的下半场转向慈善事业,看作是人生的航船在峡江的转湾处转了个弯,改变了航道 。</p><p class="ql-block">人生都有转弯处,人人都有别离歌。</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转弯,是找到了更好的赛道。</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更美好的相聚。</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转弯和别离,但只要坚信爱与希望、坚定目标和理想、坚守良知和初心,坚持不懈,奔赴热爱,虽有千山万水,千难万险,恒心者,行必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