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行之庐山

兵哥哥

<p class="ql-block">  离开39℃的南昌,我们乘上了开往庐山的动车,55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庐山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慕名再次登庐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目盼心思眼欲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避暑观光寻旧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期待此行尽情欢。</p> <p class="ql-block">  庐山的核心景区牯岭镇位于庐山之巅,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森林覆盖率达90.7%,为典型的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遗迹所构成的多成因复合地貌,年平均雾日190多天,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近年来,先后成功入选江西省文旅特色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生态园林城镇,荣获“新时代·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小镇”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  庐山有南、北、东、西门四个入山口和索道、观光车、自驾车、徒步四种上山方式。观光车性价比高却时间长、盘山公路易晕车;自驾车旺季限行+景点内强制换乘限制多;徒步有8条既经典又风景如画的线路路线,好汉坡路是一听名字就是最具挑战性的徒步登山路线,剪刀峡路、石门涧路、龙首崖路、三叠泉路、含鄱口路、碧龙潭和人大路景色各异,攀登难度不同,耗时2~4小时;索道是“空中快线”,由奥地利多贝玛亚集团设计制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线承载单线牵引循环脱挂30人吊厢索道,7分钟即可直达牯岭镇,我们选择乘坐索道</p> <p class="ql-block">  手机上约了一辆网约车,从庐山站直奔庐山索道下站。</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曾与同学一起徒步登过庐山,三十年前,又乘车上了庐山。那时开发程度低,我印象中的庐山就是拾级而上的台阶,错落有致的石头垒的房子,随处可见的瀑布,茂密的林荫路。但那个时候时间紧,匆匆穷游,留下不少遗憾。此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处世哲理,毛主席“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战略家气度,蒋介石宋美龄的美庐,庐山会议旧址等等,一直使我心心念念,此次只想了个心愿。</p> <p class="ql-block">  从山脚坐索道到山上,虽然只经过了几分钟的时间,体感温度瞬间凉快了十来度,感到非常舒服。</p> <p class="ql-block">  上山索道果然名不虚传,宽敞稳当快捷,在山涧、树木、云雾中穿梭,美景还没看够,索道上站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预订了位于牯岭镇正街的白玉兰酒店,酒店派了一辆商务车来索道上站接我们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  放下行李,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就到牯岭正街寻找吃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牯岭完全找不到曾经的感觉了,正街上全是各种餐饮、特产店铺,马路上旅游车穿梭如织,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印象中那个静静的小镇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说起牯岭镇,起源有些令人遗憾,据说1895年,也就是签《马关条约》的那一年,由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以年租十二千纹银租得后,按照英式山地花园城市风格规划始建,租期长达999年,“牯岭”二字取“Cooling”(清凉)音译。此后一大波欧美传教士、外交官、富豪商人纷纷在此建造别墅,北美长老会、法国天主教会等机构纷纷在此设立教堂和学校,俨然一国际避暑社区。</p> <p class="ql-block">  别看镇子不大,却浓缩着中国近代历史。1938年至1939年国军在此与日军激战200余次;《抗战宣言》在此发表;周恩来曾三上庐山,参与国共谈判;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曾在此隐匿转送;胡适在此提出“三大冰期”理论;徐志摩在此写下“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和九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旅游旺季,网红店顾客盈门。正在寻找心仪的餐馆,抬头见到一家门牌很清新的庐山鲜茶铺,貌似长沙的茶颜悦色,“以庐山茶,待世界客”,毫不犹豫果断买一杯三分糖•冰的“五老普作”见山茶,味道独特,不错。</p> <p class="ql-block">  不想玩得太累,吃完中饭,先回酒店睡觉稍事休息。</p> <p class="ql-block">  白玉兰酒店的位置真好,出酒店几步路即是庐山循环观光游览车起点站。观光车车票7天有效,可无限次乘坐。</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站我们乘坐观光游览车直奔如琴湖。</p> <p class="ql-block">  如琴湖因湖面形似小提琴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此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湖旁石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上为“花径”二字。我们从花径进入,步行环湖一周。漫步湖边,看草木葱茏、流水潺潺,秒懂何为诗画交融的意境,美得让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  游完如琴湖,我们马不停蹄来到马路对面的锦秀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  位于锦绣谷中的天桥,其实有天无桥,也堪称庐山一奇。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战败后率兵逃上庐山,慌不择路逃到此地,却见眼前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刹那间金光闪耀,一条金龙从天而降,化作虹桥横跨悬崖两端,朱元璋绝处逢生,立即扬鞭跃马而过。待朱元璋的兵马过桥脱险后,陈友谅尾追至桥头时,忽闻霹雳巨响,龙飞桥断,无影无踪,只好鸣金收兵。清代诗人潜凡有诗:“盘岩对立冰川琢,维有残墩乍断桥。太祖借机抬圣驾,金龙传化上凌霄。”我们迫不及待踏上天桥摆了几个姿势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天桥临绝谷,绝谷之内,多峭壁峥壑,层层刻剥,如堆如砌,蔚为壮观。此时不断有云雾从谷底涌起,恰似银浪翻滚,跃上桥头,使人如入蓬莱仙境,顿生飘然欲仙之感。</p> <p class="ql-block">  锦绣谷是条特别适合徒步登山的路线,沿途山川秀丽,一步一景。慢慢走,脚下是伟人毛主席曾走过的路,抬眼是层峦叠嶂的风光,正好亲身感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壮阔意境。</p> <p class="ql-block">  本来从锦秀谷沿山涧小道可以走到仙人洞景区,但山路陡峭,需要步行近两个小时,我们走了一段便原路返回,再次乘坐观光游览车直接前往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位于锦绣谷的南端,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起雾了,乳白色的薄雾,轻盈漫舞,徐徐飘来,使仙人洞石门和背后的山岭树木,都变成梦一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置身仙人洞,更宜作飘飘欲仙的神仙梦。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已是晚饭时间,我们便乘上观光游览车返回了白玉兰酒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房间有外阳台,阳台上有桌子椅子,气温不热,我们便买了特色餐食到酒店阳台吃,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阳台晚餐刚刚吃完,隐隐约约传来动听的乐声,一打听,原来是由共青团庐山市委组织,文旅委协助,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办的“庐山恋歌”暑期公益演出正在如火如荼开演。演出场地距白玉兰酒店很近,我们寻声而去,街心公园人如海、歌似潮,歌唱会高潮迭起,游客乘着牯岭凉爽的山风,沉浸在热闹欢畅的文化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避暑旺季游客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牯岭搭台唱恋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街心公园人如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倾情互动大气魄。</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计划游览的景点是含鄱口、美庐、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和芦林湖庐林一号。</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时左右,我们乘坐观光游览车到达含鄱口。遗憾的是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不但看不到远处的鄱阳湖,就连百米开外的树木都看不清,我们不甘心就这样打道回府,于是先乘坐小览车,然后上下攀爬了2800级台阶,来到了大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  大口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但水量充沛,气势十足,而且据说是“朱元璋曾攀过的天梯”,兴致依然勃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庐山瀑布何其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古至今多颂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难见飞流三千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迷你玉帘一拨拨。</p> <p class="ql-block">  我虽是一个爱爬山的人,但一步一陡峭台阶,一下一上几百米,回到山顶早已大汗淋漓,但这个过程,却十分的惬意。站在山上,感叹山究竟在哪里?行在溪边,感叹水流向何方?来到瀑底,俯身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洗手,凉爽爽的,据说还可以祛病消灾、福至生财。</p> <p class="ql-block">  庐山有许多石头砌成的欧式别墅,美庐是比较特别的一座。这幢别墅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1934年英国医生巴莉女士将这幢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龄,从此,宋美龄成为了这栋别墅的主人。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夏季常在此避暑和处理公务。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也曾居住这座别墅。</p> <p class="ql-block">  美庐别墅是一片绿色的世界,绿门、绿窗、绿栏、绿柱、绿廊,属于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也漆成了墨绿色,连那原先的灰褐色石墙,也因“爬墙虎”、美国凌霄爬满而终成绿色,予人静谧安宁而又清新的感受。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美。</p> <p class="ql-block">  美庐是纪录历史的真实载体,我们当然不会错过参观美庐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与美庐别墅相距仅1公里的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目前已成为到庐山游客的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原为国民党中央党部训练基地,1935年设计建造,1937年竣工,原称传习学舍会议礼堂。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和九届二中全会曾在此召开,现称庐山会议纪念馆,亦称庐山会议旧址。著名的彭德怀的“万言书”和毛主席的《我的一点意见》均出自于此。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毛主席首次到庐山时曾入住美庐别墅,并在美庐别墅二楼会客室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p> <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委领导觉得美庐别墅二楼地方太小,开会比较拥挤,同时,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领袖,若是住蒋介石的旧别墅,在情感上也说不过去,而且毛主席多次表达对庐山环境的喜爱,并计划常来工作、读书,便下决心,要专门为毛主席修建一栋别墅,于是选址四周群山环抱,背靠九奇峰,依山傍水的芦林湖畔。</p> <p class="ql-block">  据说毛主席一天都没有在庐林一号住过,在庐山人民剧院开完会议,仍去美庐别墅睡觉。庐林一号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肯定远好于美庐别墅,有人说是毛主席的胜利者心态决定了他住美庐。</p> <p class="ql-block">  又据说,1961年、1970年毛主席两次入住芦林一号,但只是在芦林湖游泳时到芦林一号休息。</p> <p class="ql-block">  1985年,庐山博物馆迁至芦林一号,现门口挂庐山博物馆和毛泽东同志旧居芦林一号两块牌子。</p> <p class="ql-block">  傍晚,天边一抹红霞,牯岭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民居在火烧云的映衬下简直就是飞阁流丹,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夕阳熔金醉黄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牯岭民居洒暮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风送爽多惬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外来游人不思归。</p> <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牯岭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早晨天空晴朗,我们满怀期待再次前往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  含鄱口位于含鄱岭中央,海拔为1286米,山势高峻,怪石嶙峋,形凹如口,对着鄱阳湖,似乎可以把鄱阳湖一口吞下,故名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达含鄱口时能见度很好,尽管鄱阳湖处于枯水期,站在观景台向正前方望去,仍可看到广袤的湖面浩瀚万顷,水天相连,与天空机乎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匡庐奇秀亲眼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含鄱览尽湖壑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老险峰出云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泓碧水冠灏瀚。</p> <p class="ql-block">  含鄱口位于五老峰与太乙峰之间,其独特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俯瞰五老峰的绝佳视角,五个并列的山峰,形似端坐的老者。</p> <p class="ql-block">  含鄱口也是观看庐山云雾的佳地,随着薄雾的飘动,五老峰、太乙峰、汉阳峰雾气缭绕,时隐时现,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含鄱口中的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公里的狭窄的岭脊,前面有一牌坊,正中上方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右各刻“湖光”、“山色”二字。穿牌坊而入,为含鄱亭,倚亭四望,浩浩荡荡,胸襟顿时为之开阔。</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里是看鄱阳湖日出的绝妙佳境,每当晨光微曦,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光万道,绚丽多彩,景色迷人。因我们到达时早已过了日出时刻,没有看到“红日喷薄巨壑中,彭蠡泽托万道红”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计划今天返程回家,但我们上山时已经购买了往返索道票,并申请了酒店延时退房,所以我们深度浏览了含鄱口后又漫步近在咫尺的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庐山植物园由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于1934年在含鄱口山谷创建,占地面积5000余亩。现已建成杜鹃园、松柏区、蕨苑、树木园、温室区、岩石园、猕猴桃园等17个专类园区,是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  庐山植物园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和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成员。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行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白玉兰酒店安排了一辆商务车送我们到索道上站。下午下山的人不多,几乎不用排队,我们即坐上了下山的索道。</p> <p class="ql-block">  索道下站距庐山高铁站有直达大巴车,二十分钟左右车程我们就到了庐山站,稍事等候,乘上了返回长沙的高铁。</p> <p class="ql-block">  旅行的意义大概不仅仅在于看风景,在几天的时间里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些回忆会成为我们的快乐之源。</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庐山行,像一场被山水浸润的梦。从索道缆车穿云的初见,到牯岭夏夜的凉风;从大口瀑布的诗意,到如琴湖畔的童趣;从锦绣谷的险峻,到仙人洞的云雾;从含鄱口的如诗如画,到植物园的科学严谨;从从美庐别墅的神秘,到庐山会议的交锋……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韵律,每一眼都目睹自然的锦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雾缭绕隐巅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南西北样不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欲识匡庐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然深入此山中。</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过去了,庐山依旧风光无限,庐山没变,我对它的喜爱也没变。庐山的美令人目不给赏,恋恋不舍。再见了庐山,最好的告别,是带着遂心如意对庐山说一句“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