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飘逸,笔韵传情---莱阳市民间书画爱好者艺术交流会

青青

<p class="ql-block">墨香飘逸,笔韵传情---莱阳市民间书画爱好者艺术交流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末秋初,天朗气清。8月28日,莱阳市东信居饭店,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盛宴——莱阳市第九届民间书画爱好者艺术交流会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王来欣、顾洪林、谭业燕、毕建高、张瑞文、曲臣、石翠红、尉星吾、李彬和汤建顺等来自莱阳市与莱西市的二十余位卓有成就的民间书画艺术家齐聚一堂,他们以墨会友,以笔抒情,共同奏响了一曲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华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午九时许,交流会现场已是人声鼎沸,墨香四溢。素雅的展厅墙壁上,早已悬挂起部分艺术家带来的精品力作,或山水磅礴,或花鸟灵动,或人物传神,或书法雄健有力,一开场便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此次交流会摒弃了常规的单一展览模式,核心环节在于艺术家们的现场创作与深度互动,旨在回归艺术本源,强调交流与碰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在简短的开幕致辞后迅速进入高潮——现场创作环节。长案铺开,宣纸徐展,墨砚备齐。艺术家们纷纷执笔,凝神聚气,挥毫泼墨。顷刻间,笔走龙蛇,墨彩飞扬。</p> <p class="ql-block">只见书画案前,老艺术家张瑞文老先生沉吟片刻,胸有成竹,旋即运笔。其笔法娴熟老练,墨色浓淡干湿瞬息万变。寥寥数笔,笔直的墨竹轮廓已然显现;稍加竹叶晕染,小鸟飞插其间,一幅意境深远的“竹报平安图”渐次成型,观者无不屏息凝神,暗自叫绝。</p><p class="ql-block">另一侧,工作的人员正在忙碌着将书画挂在墙上供大家欣赏,一副石翠红女士的“富贵牡丹”色彩饱满,生动逼真。她笔下的牡丹层层渲染,色彩艳丽而不俗,仿佛能引来蝶舞蜂喧,充分展现了传统国画的精致与典雅。</p><p class="ql-block">书法区域更是精彩纷呈。楷书端庄雄伟,法度严谨;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草书笔走龙蛇,气势奔放。姜维元先生一幅“厚德载物”大字行书和谭业燕先生的“马到成功”其笔力千钧,气韵贯通,引得阵阵掌声。毕建高的一副李白的《清平调.其一》楷书作品,更是笔力险劲,规中见逸,他坦言:“书法不仅是技巧,更是心性的修炼。通过这样的交流,能看到不同书风,感受到不同创作者的情怀,对自己是极大的启发与促进。”</p><p class="ql-block">更为难得的是,艺术家们在创作间隙并未固守一隅,而是频繁走动观摩,相互品评,切磋技艺。时而就一幅画的构图各抒己见,时而对一种笔法的运用深入探讨,时而因一方印章的钤盖位置细心斟酌。这种坦诚而专业的交流,超越了简单的客套寒暄,真正实现了“以艺交友,以论促创”的初衷。年轻画家小陈感慨道:“能如此近距离地向多位前辈老师请教学习,机会太难得了。他们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对笔墨的理解更深了一层。”</p><p class="ql-block">午后,活动进入了自由交流与作品互赠环节。气氛愈发轻松热烈。艺术家们就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如何更好地贴近时代与大众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民间书画艺术底蕴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不断创新。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甚至形成定期机制的愿望,以期共同提升,扩大民间艺术的社会影响力。</p><p class="ql-block">随后,多位艺术家慷慨赠出自己现场创作的作品,以墨宝馈赠知音,这份惺惺相惜之情,更为交流会增添了一段段艺坛佳话。</p><p class="ql-block">此次由莱阳市书画爱好者姜晓亮牵头组织的交流活动,虽规模不大,但意义深远。它成功地为散落在民间的书画艺术家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平、无障碍的交流平台,不仅展示了本地民间书画艺术的整体水准与多样风貌,更激发了创作灵感,加深了同道之情,凝聚了发展共识。组织者姜晓亮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让更多人关注到民间艺术家的才华与活力,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活动品牌。”</p><p class="ql-block">交流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与浓浓不舍中圆满落幕。艺术家们带着收获与友谊,相约下次再聚。满室墨香虽渐散去,但艺术留下的感动与思考,已在每个人心中播下种子。这场交流会,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都市喧嚣之中,润泽了艺术家的心田,也必将为本地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