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辽阔坦荡的戈壁</p> <p class="ql-block">魔鬼城</p><p class="ql-block">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的世界魔鬼城,它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独特的雅丹地貌而闻名 。</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龙脊路200号,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大致地理坐标为东经85°19′,北纬46°6′,景区整体呈西北、东西走向,总面积26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在当地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语言中,都有“魔鬼出没的地方”之意。因这里常年刮风,夜幕降临后,大风穿过雅丹地貌的缝隙发出恐怖的呼啸,加上地貌诡异、人迹罕至,故被称为魔鬼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质成因:白垩纪时期,魔鬼城地区曾是湖泊,后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地层逐渐抬升,湖水消失,形成间夹砂岩、泥岩的陆地。这些岩层在长期的风蚀及间歇性水蚀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观特色:景区内雅丹地貌形态多为多层台阶状,有“孔雀迎宾”“海狮望月”“狮身人面像”等20余处象形景观。此外,这里还是影视拍摄基地,《卧虎藏龙》《英雄》等30多部影视作品曾在此取景。景区还设有恐龙谷、油田体验区等特色区域,夜间有灯光秀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p><p class="ql-block">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旱湖,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管辖,地理坐标为39°~41°N,88°~92°E,北抵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南达阿尔金山,西为库鲁克库姆沙漠,东为北山,面积约为10万km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质地貌 :罗布泊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塔里木地块、东天山褶皱带和北山褶皱带的交汇处。盆地地势自北东向南西缓慢降低,地貌单元主要分为平台区和干盐滩区,地表长期受河流冲蚀和物理风蚀作用,形成网状干河谷与雅丹地貌交叉分布的地质形态,在湖区北部、西部及东部形成面积约3000km²独特的雅丹地貌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候特征 :处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干燥少雨,风沙肆虐,年均蒸发量高达2603~2798mm,年均降水量却在10~20mm之间,以东北风向为主,风速最大值是11.8m/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变迁 :第三纪时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湖,罗布泊坳陷尚未形成;进入第四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塔里木盆地西部抬升,东部相对沉降,罗布泊成为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上游用水量增加,导致罗布泊于1962年后逐渐干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源状况:罗布泊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卤水平均品位KCl1.4%,钾盐储量1.45亿吨,资源量达25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床,2000年成立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开发,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文历史:罗布泊一带在古代是塔里木盆地东端的“十字路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里曾诞生了楼兰、米兰等古代文明,楼兰古国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曾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枢纽。此外,1964年至1996年间,罗布泊是中国重要的核试验基地,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游资源:罗布泊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有楼兰古城遗址、龙城雅丹、汉代烽火台、土垠等历史遗迹,以及“地球之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探险爱好者和科研人员前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浩瀚无边的沙漠</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面积约为33.76万平方千米,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6°50'~41°10',东经77°40'~88°20',沙漠整体东西长约1000余千米,南北宽约400多千米,海拔在800米到1500米之间。其名称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胡杨树之乡”“多胡杨树的地方”,也被称为“死亡之海”,寓意“进去出不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三面环山,向东开口,地势西高东低。沙丘类型多样,有新月形沙丘、金字塔型、格状等,风蚀地貌相当发育,雅丹地貌突出。沙漠腹地的风沙地貌主体为一系列线状的高大复合型纵向沙垄与垄间地相间分布,沙丘高度一般在30米-150米,多风向地区的金字塔沙丘高度可达300米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干旱气候,极端干旱,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气温变化大,1月最冷,7月最热,最高可达40.4℃,昼夜温差达40℃以上,且沙尘暴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形成于530万年前的上新世初期,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等构造运动和古地理轮廓变化有关。后期人类活动如丝绸之路贸易、战争等导致的草地破坏,以及水利工程、过度放牧等,也加剧了沙漠化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源状况:地下水资源总量超过8万亿吨,矿物成分约30余种,截至2010年,塔里木盆地已探明八十亿吨石油、十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沙漠中还分布着以胡杨、红柳等为主的天然植被,形成“天然绿洲”,为野兔、小鸟等动物提供了栖息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文历史: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曾有楼兰、精绝等古国,丝绸之路穿越沙漠,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在沙漠腹地,达里雅博依人在此生活,2020年,约有1100万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生活。</p> <p class="ql-block">(三)绿草如茵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拉提草原:</span>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位于东经85°17′~85°28′,北纬43°01′~43°15′之间,规划总面积1848平方千米。它是南北疆交通要道,西接新源县城乃至伊宁市后直通312国道,东面沿着古通道接巴伦台的公路,独山子—库车公路也经由这里连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蒙古大军翻山越岭,忽见云开日出,眼前出现繁花怒放、流水潺潺的平原,将士们齐呼“纳喇特”,蒙语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后音译为“那拉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观: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植被丰富,有细茎鸢尾群系山地草甸等。这里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平均海拔1800米,拥有河谷地貌,汇集了高山、河流、湖泊、冰川、雪原等自然景观,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是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那拉提草原历史悠久,文化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先后经历了塞人、乌孙人、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文化时期。两汉时期,乌孙人在此游牧,如今这里是哈萨克族的聚居地,保留着浓郁的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如传统的哈萨克毡房、歌舞表演以及赛马、叼羊等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区布局:景区可分为河谷草原、空中草原、天神台、盘龙谷、沃尔塔交塔等五大线路。河谷草原有草原部落、塔吾萨尼等景点;空中草原有天界台、游牧人家等景点;盘龙谷有蛟龙出海、卧牛岗等景点;沃尔塔交塔在景区东南,有绿元宝、天仙台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绿草如茵的草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音布鲁草原</p> <p class="ql-block">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部,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也是中国第一亚高山高寒草原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地处东、西、南天山的交汇处,开都河上游,地理坐标为北纬42°10'~43°30',东经82°32'~86°15',总面积约为23835平方千米。它东与乌鲁木齐、和静县巴仑台镇毗连,西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巩留县接壤,北与伊犁州新源、尼勒克及塔城地区乌苏等11个县为邻,南与巴州轮台、阿克苏库车等县交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观:草原四周被雪山环抱,内部地势平坦,开都河蜿蜒流淌,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奇特景观,在落日余晖下,河湾可映出多个太阳的倒影,宛如“九阳连珠”。这里还有亚洲最大、我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天鹅湖,每年春季,成群的天鹅从南方飞来,在此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候特征: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约270毫米,降雨集中在6—8月,年平均气温为-4.6℃,夏季较短,极端高温28.3℃,冬季较长,极端低温-48.1℃,无霜期不足30天,每年多刮东北风,常见寒潮、低温、大雪等自然灾害。</p> <p class="ql-block">生物多样性:拥有植物种类50科160属262种,主要有蒿草、苔草等,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养育着焉耆马、大尾羊、牦牛等牲畜。同时,这里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记录到的鸟类有119种,鱼类有2科5种,兽类有10个科19个种,还有黑鹳、金雕、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巴音布鲁克是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的东归之地,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古族部落东归,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孕育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这里至今保留着那达慕大会等传统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四)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是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其中吐鲁番有1108条,哈密有382条,乌鲁木齐、木垒、阿图什也分布有少量坎儿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构组成: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用于定位、出土、通风和维修;暗渠是地下输水通道;明渠为地面输水渠道,连接暗渠与涝坝;涝坝可调节水量并提供生活用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作原理 :利用吐鲁番盆地北高南低的地形,在高山雪水潜流处,按一定间隔打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依地势高低在井底修通暗渠,连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暗渠的出水口与地面水渠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农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起源于汉代,西汉时期中原井渠技术传入新疆,唐代西州(今吐鲁番)已有明确井渠记载。清代林则徐主持修建60余条,左宗棠组织开凿185条。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坎儿井数量增至1237条。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坎儿井开凿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202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价值意义:坎儿井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智慧,依靠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常年自流灌溉。同时,它孕育了吐鲁番文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p> <p class="ql-block">(五)神秘莫测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库车是龟兹石窟的故地,龟兹国境内石窟包括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等多处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新疆拜城、库车、新和等地。其中拜城有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等;库车有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阿艾石窟等;新和有托乎克拉艾肯石窟。这些石窟往往成群分布,大约有十几处,保存洞窟总计达600余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在洞窟形制上,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龟兹式”中心柱窟,是佛教理念和自然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雕塑方面,早期受印度犍陀罗和秣兔罗雕塑艺术的影响,后逐步揉合本地区、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浓郁的龟兹风格。壁画题材主要有佛本生、因缘、本行、譬喻和供养故事等,以菱格构图著称,用红、白、蓝、绿等色相间排列,每个菱形格由数座山峰组成,内绘动物、树木等,还常点缀花草纹,充满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龟兹石窟保存有婆罗谜文、汉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题记,以及汉钱、唐币等文物,是研究中原与龟兹关系的重要资料,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的密切交往。同时,它荟萃了世界各种文明的元素,如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神话、西亚文明等对其造型艺术均有影响,对于研究世界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经济等领域都有特殊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六)边境口岸</p> <p class="ql-block">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拥有18个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以下是一些主要边境口岸的介绍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口岸: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公路交通口岸,也是新疆最大的陆路与铁路综合性口岸。它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州毗邻,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1983年恢复开放,1992年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拉山口口岸: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为中哈边境常年开放口岸,是铁路、公路双重口岸。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1992年向第三国开放。这里是中欧班列的重要通道,2023年,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创历史新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克图口岸:位于塔城地区,已有200年通商历史,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1990年恢复开放成为临时过货口岸,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1995年正式对中哈两国及第三国公民、交通工具和货物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口岸:位于喀什地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口岸。受高海拔和冰雪天气影响,以往每年仅4月至11月开关,2024年12月1日正式成为常年开放的陆路口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拉苏口岸: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北部,是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互通的唯一边境口岸。每年5月1日至11月30日全天候对外开放,海拔较高,口岸工作人员克服了诸多困难,为中塔贸易往来提供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吐尔尕特口岸: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孜自治州乌恰县,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通商的口岸,也是通往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各国的重要门户。早在汉代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1983年再次恢复通商贸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尔克什坦口岸:位于克孜勒苏自治州,1997年临时开通,1998年正式批准开放,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吉尔吉斯共和国及第三国人员、货物开放。</p> <p class="ql-block">(七)大巴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扎”是维吾尔语中对集市、市场的统称 。新疆的大巴扎是集商贸、文化、美食、娱乐于一体的场所,以下是一些著名大巴扎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新疆国际大巴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解放南路510号,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巴扎,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2003年6月26日正式落成,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3300多家商铺,每年人流量超过千万人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建筑结合伊斯兰建筑、中原建筑、维吾尔建筑特色,也存在古希腊等多地建筑风格。外墙采用耐火砖,运用磨砖对缝的处理手法,整体外观颜色以土红和白色为主,形体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光影效果和雕塑感</p> <p class="ql-block">喀什汗巴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位于喀什古城东区的欧尔达西克路,曾是喀喇汗王朝宫廷的皇宫门,直译为可汗的市场,意为王者的集市。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最初是布巴扎,后逐渐演变成以美食为主的特色街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建筑与布局:汗巴扎夜市全长近600米,约有200个摊位在街道两旁渐次排开。2023年经过全新升级,街区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提升,还为商户统一定制了餐车,配发了桌椅板凳</p> <p class="ql-block">莎车牛羊巴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位于喀什地区莎车县,是莎车县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占地面积256亩。每逢周四和周日“巴扎日”,来自十里八乡近万人汇聚于此,日交易量最多时超过2000头(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易特色:这里保留着“袖中议价”的特色交易方式,买卖双方握紧双手,在袖子里比画讨价还价。交易的繁荣催生了一批“牛羊经纪人”,将当地各乡镇不同日期开市的牛羊巴扎变成一个流动的大市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