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两个“小姐姐” ‍——2025.8.25-31“韩国行”辑

阿呆妈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游伴(谢谢)</p><p class="ql-block">文字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随遇而辑,排列不分先后!</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page.cs-video.com/quan/user/video_share/fa0cced8787efe1c2e7c57df115579e6/1756387029903?c=2&u=1d68562890824ab6&referrer_user_id=16374272&share_time=1756387029.9455829" target="_blank">韩游/盛盛(吴明珠)</a></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制作/吴明珠</p> <p class="ql-block">制作/吴明珠</p> <p class="ql-block">制作/吴明珠</p> <p class="ql-block">制作/吴明珠</p> <p class="ql-block">制作/吴明珠</p> <p class="ql-block">制作/吴明珠</p> <p class="ql-block">制作/吴明珠</p> <p class="ql-block">制作/恬蜜生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明珠(江苏志愿者团队会长)</b></p><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12点韩葳萌完成摄影服务。与我们兵分两路他回徐州。</p><p class="ql-block">伊利经理及江苏志愿者团队会长吴明珠等知青骨干怀着由衷的敬意和诚挚表扬近八十岁老知青韩葳萌先生在中韩健康交流会中的无私奉献。活动中,他不顾年迈体弱,全程义务承担摄影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专业精神,为促进中韩友好交流留下珍贵影像</p><p class="ql-block"> 一、感人事迹与精神闪光点 </p><p class="ql-block">1. 烈日下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天活动的气温都高达35℃,韩葳萌先生始终手持相机穿梭于活动现场,顶着酷暑为每位参与者捕捉优质瞬间。即便汗水浸透衣衫,仍坚持半跪、俯身寻找最佳角度,确保每张照片构图精美、细节清晰。</p><p class="ql-block">2. 知青精神的当代诠释,作为老一辈知青,将艰苦奋斗、服务民众的精神融入行动。 </p><p class="ql-block">3.自备专业设备,提前研究会议流程,用于现场实际操作。</p><p class="ql-block">每天活动结束后,连夜整理超百张照片,发到群里让各位收藏。</p><p class="ql-block">二、时代价值的彰显 </p><p class="ql-block">以银发力量助推国际交流。八旬高龄仍投身公益,彰显老有所为的社会正能量,诠释知青责任感,不为名利,纯粹以热爱回馈社会,为青年一代树立榜样。 </p><p class="ql-block"> 三、集体心声 </p><p class="ql-block">我们深切感受到韩葳萌先生镜头定格中韩情,银发映照赤子心 的崇高境界。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为他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1日 </p> <p class="ql-block">2025.8.31</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明珠:《活动结束后的简单小结》</b></p><p class="ql-block"> 伊利作为健康食品品牌,将“健康文化”融入中韩交流,通过乳铁蛋白及羊奶粉进入韩国市场、强化品牌健康理念。伊利活动在企业层面响应健康文化双轨交流的创新实践。我们会员都作为国际品牌官参加这次活动不但开眼界还得到伊利多种物品的赠送。</p><p class="ql-block"> 精细化服务保障 统一服装(分蓝红双色轮换)、定制帽子、住宿餐饮高规格安排,体现品牌人文关怀,提升参与者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行程设计丰富高效</p><p class="ql-block"> 景点游览与文化体验兼顾,契合中韩文旅交流活动,立体化融合的潮流趋势能够促进伊利得到更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今天活动圆满结束,大家都很高兴的回到了苏州。突发困境,暴雨截断归家路 。大巴近晚上八点钟抵达桐泾北路公交站点,暴雨突袭的景象是天色骤暗、雨幕如瀑、路面迅速积水。 </p><p class="ql-block"> 伊利黄俊经理冒雨给大家缷行李,还有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会员传行李。行李卸完后都在站台内避雨,小小的站台立刻人满为患。没多会雨停了,大家分散平安回到家中。说明我们还很幸运。感谢伊利领导及员工的辛勤付出!感谢伊利会员的大力支持!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2025.8.30威海港口的晨曦</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三八线</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个在“三八线”默默祭拜叔叔!他是抗美援朝中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千万英雄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日照</b></p><p class="ql-block">日照市,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隔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西靠临沂市,北接青岛市、潍坊市,南临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5374.90平方千米。[2]截至2025年3月,日照市辖2个区、2个县。[4]截至2024年末,日照市常住人口292.88万人。</p><p class="ql-block">日照市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夏商时期属东夷,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宋设日照镇,始有“日照”之名。1989年6月,建地级市。是中国滨海生态、宜居、旅游、现代化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基地,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经济圈的组成部分。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港群,被誉为“水上运动之都”与“东方太阳城”。因环境优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2][25]日照有姜尚、刘勰、丁肇中等历史名人[23]。评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等称号。2020年10月20日,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p><p class="ql-block">2024年,日照市生产总值2556.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风景名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照旅游资源丰富,素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一直保持了一级大气、一类海水、饮用水合格率100%的环境优势;境内百千米的海岸线上有64千米的优质沙滩,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这里既有新开发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著名的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平口海滨旅游区,还有号称“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黄海小九寨”的九仙山、“江北第一竹”的竹洞天、莒县的浮来山风景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截至2024年9月,日照市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0个,省级景区化村庄57个;A级旅游景区47个,其中4A级13个、3A级29个。</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历史文化</b></p><p class="ql-block">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桂花、银杏分别是日照市的市花和市树。</p><p class="ql-block">日照以“山海雄观,鱼盐利饶,钟灵毓秀,代多伟人”而著称,文化底蕴丰厚。牛津大学出版的《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两城,是亚洲最早的城市。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中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区、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非遗</b></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9月,日照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分别有6项、28项、165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分别有1人、14人、125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文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截至2024年9月,日照市登录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236处,国有可移动文物3.5万件,核定公布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2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58]</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艺术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照和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日照农民画,是日照民间传统抹画的继承与发展,在全国民间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先后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孕育期、建国初期的雏型期、改革开放后的定型期以及新世纪的创新发展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日照农民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清时期,日照抹画大量应用在器物、门帘、楼宇装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中国成立后,日照抹画以新的内容、形式得到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大跃进”时期,为了配合政府宣传,农民在农闲时于大街小巷、船头、炕头、中堂处涂画新时代生活内容的画面,形成独特风格,被称为“农民的画”。农民画以生活气息浓厚,色彩艳丽、线条粗壮、构图饱满,具有时代民风民俗为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8年,日照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随后,十余次出国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世纪以来,日照农民画作者进一步吸收日照抹画、剪纸、年画的特点,使日照农民画的民俗生活特点更加突出,艺术形式更加质朴、率真、丰富。日照现代民间绘画有着鲜明的特点:在色彩上,吸收了木版年画和民间刺绣的用色特点,厚重而不混浊;对比强烈而不刺眼;色彩单纯而不显单调,给人以色彩丰富、明快、艳丽的感觉,在表现形式上吸取了剪纸和汉画石刻的特点,使构图饱满、丰富,画面满而不塞、多而不乱,不讲透视、不重比例,以意造形,以形抒情,使画面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艺刺绣品是日照市东港区的传统工艺品。民间妇女的手工绣品,注重图案、色泽、细密度的结合,表现图案千姿百态,或龙凤呈祥,或福禄寿禧……惟妙惟肖,成为婚嫁、童装、鞋垫等日常用品不可缺少的饰物。随着生活需求量的增大,绣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手工生产难以满足需求,机绣、电脑刺绣应运而生,产品种类也由单一的家庭消费品转变为宾馆、大酒店理想的饰用合一用品。东港区现有工艺刺绣企业十余处,个体(联合体)加工户1万余户。东港绣品选料考究、绣工精细,图案花纹布局合理,色彩丰富,自然景色浓,层次清晰,主体感强,为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所喜爱,饰品畅销日、美、德、英、加等国家和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民俗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有太阳崇拜的习俗。据考证,《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日照地区。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上的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大羿陵、老祖象、东方神龙、老母庙、石鸡、石椅、石磨、日晷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遗迹。莒县凌阳河出土的“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现的大量太阳纹,都充分证明了日照地区东夷先民的太阳崇拜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元旦迎日祈福大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汉书·方术列传·赵彦》记载:莒有五阳之地:城阳,南武阳,开阳,阳都,安阳等地名,都是古莒国太阳崇拜的直接证据。莒县博物馆苏兆庆先生在“夷人崇日与秦始皇东巡琅琊”一文中说:“特别是东夷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更有其悠久历史传承,不少有关太阳来历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于民间”,“主要崇拜太阳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汤谷(亦称旸谷)一带,是太阳神赐福下民的圣地”。“用史迹和考古资料对这些古代神话进行印证,可能汤谷就在东海之滨的琅琊一带。这里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判断四时,并将这种原始历法用于发展农业和航海事业”,“祭日活动,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旦迎日祈福大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照有一个民俗节日叫太阳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农民把新收获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饼,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农民获得了丰收,据说后来这饼越做越大,厚的就叫锅饼,薄的就叫煎饼,这就是山东大煎饼的来历。1992年,日照人自己作词谱曲,由著名歌唱家范琳琳演唱的《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获得全国新歌比赛大奖,被中央电视台选为每周一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威海</b></p><p class="ql-block">威海市(Weihai City),山东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端,位于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之间,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总面积5822.5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威海市辖2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4年末,威海市常住人口为291.46万人。</p><p class="ql-block">威海市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有莱夷聚居。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取威震海疆之意,设立威海卫,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威海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全市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1家,其中国家AAAAA级2家(刘公岛景区、华夏城景区),有昆嵛山、圣经山、里口山、铁槎山、大乳山等山地风景区。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是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2]是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p><p class="ql-block">2024年,威海市地区生产总值372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149]</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风景名胜</b></p><p class="ql-block">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至2020年年底,有旅游景区(点)80余处。全市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0家,其中国家AAAAA级2家(刘公岛景区、华夏城景区),国家AAAA级12家,国家AAA级32家。</p><p class="ql-block">威海海岸线长近1000千米,沿线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鸟翔集,有30多处港湾、168个大小岛屿。威海市中心城区高区的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下辖市乳山银滩、下辖区文登小观金滩都属于中国北方有名的海滩。刘公岛是天然植物王国,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海驴岛有“海鸥王国”之称。胶东半岛有14处温泉,威海就有9处。境内的成山头有“东方好望角”之称。境内千千米海岸线上,有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东方好望角"天尽头"成山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亚洲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大东胜境——铁槎山、天下第一滩——乳山银滩等。威海形成了“一线(千千米海岸线)、六区(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风情、温泉疗养、传统文化、休闲度假)”的旅游格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著名人物</b></p><p class="ql-block"> 在威海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大批值得歌颂的人物。中日甲午战争中,驻守威海卫清海军、陆军中的爱国将领,率军与敌拚战,相继以身许国。辛亥革命时,威海有一批志士,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英勇献身。在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期间,威海又涌现出一大批有作为的人物。有的组织群众,为反抗殖民主义而光荣牺牲;有的积极兴办民族工商业;有的热心创办文化教育事业,艰苦努力,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和新中国成立后,威海人民为赶走日本侵略者和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奔赴前线,英勇杀敌;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奋斗终生。有1075人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战斗英雄1人,人民英雄1人,荣立二等功的和团级以上的著名革命烈士57人。另有籍属外地、在威海做出显著贡献的烈士、名人多名。这些历史名人、爱国将领、社会闻人和人民英雄烈士的爱国爱民的业绩还在为人们颂扬。但这期间也出现一些与人民为敌、阻碍历史发展的人,其所作所为受到了人们的谴责。</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民俗</b></p><p class="ql-block">威海地区民俗因移民、航运、外出谋生等原因,不断与区域外相互交流。此为境内风尚习俗多样性的又一重要原因。如有些节日习俗,邻村之间往往明显不同,正是明清以来大量移民带来的各地不同民俗文化与境内习俗兼容并存的结果。宋代产生于江南的“妈祖”信仰,随元代海运的兴起传播到境内沿海;而清初以来延续300余年的闯关东,不但将威海习俗带到东北,也将东北风俗携回家乡。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和人参的故事,在威海和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农历正月十五到祖茔送灯、看灯碗水汽和灯花大小预卜当年旱涝丰歉等产生于东北长白山区的满族古俗,在当地早已失传,但在威海各地却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民族构成</b></p><p class="ql-block">威海市有50个民族,分别是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佤族、回族、彝族、苗族、拉祜族、土家族、傣族、维吾尔族、白族、壮族、达斡尔族、布朗族、布依族、傈僳族、锡伯族、侗族、哈尼族、藏族、瑶族、土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黎族、撒拉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畲族、仫佬族、仡佬族、羌族、鄂伦春族、东乡族、俄罗斯族、水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高山族、塔吉克族、独龙族、毛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基诺族。[102] 截至2021年末,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为3.08万人,人口总数最多的5个少数民族依次是朝鲜族(1.09万人)、满族(7033人)、蒙古族(3428人)、佤族(2254人)、回族(1761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海域</b></p><p class="ql-block">威海市北、东、南三面为黄海环绕,海岸线总长968千米,约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十八分之一。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威海近岸海域总面积1.13万平方千米。全市有主要海湾35个,大小海岛185个,岛屿周边海底沉积物主要为粉砂质砂、砾石、泥沙质等。在海域使用方面,全市用海面积45.5万公顷。[82]</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国·仁川</b></p><p class="ql-block">仁川广域市,简称仁川(韩国语:인천광역시;인천;英文名:Incheon),是大韩民国6大广域市之一。仁川广域市位于朝鲜半岛的中西部,面积1067.04平方千米,人口3016520,距离首都首尔28km,下辖8个区、2个郡。仁川广域市是韩国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贸易港口,仁川国际机场是韩国最大的民用机场,亦是亚洲其中最大的机场之一,已成为韩国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55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旅游</b></p><p class="ql-block">仁川当地的特色小吃有东区花平洞的脸盆冷面,中区新浦市场的鸡果子、粘面、荞麦面,中区善陵洞唐人街的炸酱面等。仁川生鱼片一条街,分布于中区沿岸洞、沿岸码头前的仁川综合鱼市以及中区北城洞的月尾岛一带,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闻名前往。</p><p class="ql-block">作为与海洋为伴的港口城市,仁川有许多著名的海洋风景区。位于仁川前海的舞衣岛、实尾岛等,是经典韩剧《天国的阶梯》、《悲伤恋歌》、《实尾岛》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地,也是游客经常前往的名岛。位于中区北城洞月尾岛的文化街也是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从月尾岛码头出发的游览线是知名的海上旅游线路。</p><p class="ql-block">仁川大桥于2009年10月完工,是仁川新的标志性建筑和观光胜地,它连接了延寿区和仁川国际机场,成为韩国最长的大桥,同时也是世界第七大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韩国:首尔特别市</span></p><p class="ql-block">大韩民国首都</p><p class="ql-block">首尔特别市(韩语:서울특별시,英语:Seoul Special City),简称首尔,旧译“汉城”,别称“慰礼城”“汉山”“汉阳”“杨州”“南京”“京城”,是大韩民国的首都,位于韩国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处于朝鲜半岛的中部。全市下辖25个区,总面积约为605.77平方千米,人口总数9619861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之一。首尔特别市的主要居民为朝鲜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8年,温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筑慰礼城定都,后改称汉城。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后,将此地编入汉山州。元至大元年(1308年),高丽忠烈王时期,首尔地区称汉阳府。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李成桂迁都,称汉城府。1910年~1945年,日本殖民时期改称京城府。1945年,朝鲜半岛解放后复称汉城。1949年8月,韩国将汉城定为“汉城特别市”。</p><p class="ql-block">首尔特别市作为朝鲜王朝600年的都城,保留了如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德寿宫及秘苑的历史遗迹,主要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p><p class="ql-block">首尔特别市占韩国面积的0.6%,GDP占全国GDP的21%。首尔特别市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消费者物价指数位居世界第五。首尔特别市也是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城市,网速和数字机会指数均居世界首位。首尔特别市曾成功举办了1986年汉城亚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及2002年韩日世界杯。[12]此外,首尔特别市高等学府众多,其中包括首尔大学等34所院校,被誉为韩国的“大学之城”。</p><p class="ql-block">2023年,首尔特别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476177.06亿韩元,实现经济增长0.7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