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忆四十年前蚌埠办学</p><p class="ql-block">八月下旬的悉尼,冬天已去,春天来了。告别连日绵绵细雨,明媚的阳光温润着绒绒的草地,和煦的春风拂过茂密的树林。坐在朝北的露天阳台,眼底下是精致的Wilga Park 全景,抬头远眺,想像中的是遥远的北半球。一杯家乡白茶,一只手机,是生活常态,惬意无穷。无意中海叔刷到了四十年前同寝室“大晶”哥的一张近期三人合影照片和四十年前的今天我们仨在蚌埠开班办学的经历。往事如烟,然而,细细回味,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大晶学长回忆到,在上海师大东部校区外语系南大楼,我们仨同住大楼值班室。开门、关门、安检,熄灯,聊天…,平淡无聊的大学生活硬是让我们仨过得“像花一样”(电视剧《生万物》台词)。大晶学长比我年长两岁,中等身材,四方脸,浓眉,满脸胡茬,英俊潇洒,说话幽默风趣,在大学期间就显示出其超凡的社会活动能力。还有一位同寝室室友“环哥”,是外语系图书馆的老师,上海市区人,圆圆的脸,浓浓的卷发,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爱阅读,英文功底扎实,博览群书,无所不晓,是我们的“御用”英文老师。“环哥”一点学究气都没有,能文能武,中国象棋下得出神入化,杀遍整个外语系无敌手。</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的暑假,海叔与大晶哥读完大三,还有一年毕业。在大晶哥的策划下,三人雄心勃勃,决定北上蚌埠,开设英语补习班,为一年后毕业找工作积累经验。蚌埠是淮北重镇,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和南北交通枢纽,也是大晶哥爸妈当时的居住地。大晶哥在蚌埠有很多可利用的人脉资源,通过朋友关系在市中心二马路上的一所小学临时租了一个楼层,作为我们的办学点。“上师大英语暑期补习班”就这样正式开业了。</p> <p class="ql-block">想想四十年前要做一件事情有多简单啊。不用审批,没有“商标”权,无需物价局、工商税务局介入,“上海师大外语系”的名号一打出,响应的人趋之若鹜,中小学生报名踊跃。按年龄组,一下子6个班开出来了。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教室当宿舍,那时的我们过得真是充实。大晶哥特别会“忽悠”人,一个成年学员学了一周,因时间冲突想来退费,大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她调整上课时间,承诺单独辅导。朴实的蚌埠青年人不仅不退学,还拉来了好多学员来报名。</p> <p class="ql-block">暑期英语补习班的地点正好在老的市中心热闹地方,沿着二马路上往北就是淮河老渡口。一个落入余晖的傍晚,我们带上几个成年学员,来到淮河岸边游玩拍照。环哥是摄影爱好者,那时就随身带有海鸥单反相机。咔嚓,咔嚓,淮河岸边留下了许多我们和学员朋友值得回忆的倩影。正好有一列火车通过淮河铁路大桥,海叔抓住机会,站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让环哥抓拍了一组本人摆出终身一跃,一头扎入淮河的动作照片。</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二马路,人声鼎沸,商业繁荣。烤串,烧鸡,炸鱼,凉粉吆喝声不绝于耳。有一个晚上,正好没有夜课,三人难得有空闲,围坐在二楼临街面的教室,一边喝着冰啤酒,一边畅享着未来。社会学达人大晶哥雄心万丈,提议下周去市政府拜见市长大人,商议合作办英语进修学校事宜,甚至三人的头衔都有了,一个董事长,一个校长,环哥好谦虚,只要弄个“教务长”头衔。此时,二马路上“烧鸡、烧鸡…”的吆喝声,夹杂着诱人的香气,飘到了坐在二楼窗边我们的耳鼻。我们用一根绳子,栓住了一个篮子,从窗口往下放,大晶哥用当地方言与烧鸡摊主一番沟通。摊主往篮子里放了一只烧鸡,还找了零。篮子吊上来了,下酒菜又有了,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啃着鸡腿,心想,这样接地气的人间烟火,不是很好了吗?</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培训班,越办越好,蚌埠有一个玻璃设计院,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希望我们到他们设计院内部给他们孩子办英语补习班专班。组织联系,场地费用等诸多事宜,都是大晶哥一人搞定。海叔给他们的孩子上课,有一个虚惊一场的事故,说起来至今还惊魂未定。这些设计院研究员的孩子,调皮捣蛋是他们本性,课间休闲更是闹腾。几个男孩用教室里的几根不绣钢棍子练劈杀,其中一根棍子打掉了一根灯线,电流通过不锈钢棍子电击了小男孩,小男孩一声惊叫被电了一下,裤子全被尿湿了。平静片刻,海叔宣布了几条纪律,再也不许课后乱跑,专班在海叔十分严厉的管理措施下顺利完成。</p> <p class="ql-block">有一件事情感觉挺有意思的,大晶哥通过朋友,预约到了赴市政府与市长面谈的机会。那天下午,我们仨来到了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经过登记,来到了市长接待室,接见我们仨的是市长秘书,说市长因临时有会,委托秘书与我们洽谈。我们表达了想在蚌埠市区开办英语进修学校的相关事宜。秘书认真听,认真记,临走时承诺一定向市长作详细汇报。</p><p class="ql-block">弹指一挥间,四十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的我们是多么的天真,简单,说走就走,说干就干。</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的百姓是多么的可爱,信任度如此之高,求知欲如此之强,长知识不论成本。</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的政府是多么地接地气,没有背景,没有“官文”,没有规划,可以让三个愣头小伙到市长办公室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一下午。</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后的同寝仨人虽然没有实现当初踌躇满志的愿景,但大家都过得很好,每个人都有很不错的职业生涯和幸福的家庭,现在都已过了法定退年龄,含饴弄孙,养怡之福。</p><p class="ql-block">为四十年前我们仨的这段经历喝彩!</p><p class="ql-block">为四十年前我们仨的同寝友谊点赞!</p><p class="ql-block"> 珠城办学</p><p class="ql-block">(忆蚌埠办学四十周年印记)</p><p class="ql-block">学思湖边南大楼,</p><p class="ql-block">三人结缘精神抖。</p><p class="ql-block">淮河岸边二马路,</p><p class="ql-block">英语办班立潮头。</p><p class="ql-block">专班开进设计院,</p><p class="ql-block">宏图展翅市政府。</p><p class="ql-block">珠城结交众新友,</p><p class="ql-block">青春无憾壮志酬。</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0日于Maquarie Park Sydney NSW Australi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