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见殷商》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第二个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览,汇集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分“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四部分,全面展示殷商文化的辉煌灿烂。展览自2025年5月19日起至10月12日止。</p> “陶人”,商,安阳殷墟遗址豫北纱厂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泥质灰陶,宽面平脸,鼻梁粗大,眼球微凸,宽口粗颈。胸部刻“子”字,是商王的姓。</div> “甲骨(《甲骨文合集》35406下部)”,商,国家图书馆藏。<div>甲骨上的刻文内容为:甲戌翌上甲,乙亥翌报乙,丙子翌报丙,丁丑翌报丁,壬午翌示壬,癸未翌示癸,乙酉翌大乙,丁亥翌大丁,甲午翌大甲,丙申翌卜丙,庚子翌大庚。</div> “陶水管”,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1972年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陶水管群南北向保存17节,东西向保存11节,交接处由三通管连接,形成地下排水系统。</div> “铜象尊”,商,1975年湖南醴陵狮形山出土,湖南博物馆(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藏。<div>此尊从颈部到腿部皆为云雷纹衬底,并饰饕餮、虎、夔龙、凤鸟纹等。通身呈碧绿色,出土时无盖。象尊属于牺尊,甚为珍贵。</div> “弦纹罍”,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兽面纹方鼎”,商,据考证安阳殷墟遗址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蕉叶纹铜觚”,商,2009年安阳殷墟遗址宜家苑M94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兽面纹铜尊”,商,2003年安阳殷墟遗址孝民屯M26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带盖铜鸮卣”,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M98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册宅’铜鼎”,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M98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兽面纹铜爵”,商,2001年安阳殷墟遗址安钢花园小区M8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铜爵”,商,2018年安阳殷墟遗址中华路北段M48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铜觚”,商,2018年安阳殷墟遗址中华路北段M4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铜觚”,商,2017年安阳殷墟遗址新都汇M114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蕉叶纹铜觚”,商,2009年安阳殷墟遗址宜家苑M20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尊”,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M10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兽面纹铜尊”,商,1995年安阳殷墟遗址农行干校M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带盖蕉叶纹铜罍”,商,2009年安阳殷墟遗址宜家苑M33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戈齐’铜罍”,商,2018年安阳殷墟遗址中华路北段M1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带盖提梁铜卣”,商,2003年安阳殷墟遗址优创公司M13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铜卣”,商,1983年安阳殷墟遗址刘家庄北地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鬲”,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灰陶鬲”,商,捐赠,安阳博物馆藏。 “陶觚”,商,2006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6号楼M30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觚”,商,2006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M25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觚”,商,2006年安阳殷墟遗址6号楼M23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觚”,商,2006年安阳殷墟遗址6号楼M27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觚”,商,2005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4号楼M3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觚”,商,2005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4号楼M8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爵”,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藏。<div>“陶爵”,商,2006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6号楼M23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div>“陶爵”,商,2006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6号楼M30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陶爵”,商,2005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4号楼M6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陶爵”,商,2005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4号楼M3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div>“陶爵”,商,2006年安阳殷墟遗址文源绿岛6号楼M25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夹砂红陶熔铸坩埚”,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div>坩埚是熔化金属或其他物质的器皿,在殷墟发现的坩埚大口尖底,容量大约为3公斤。</div> “青铜斝”,商,1990年安阳殷墟遗址郭家庄M160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司(兔丂)母铜方壶”,商,1976年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器底中部有“司(兔丂)母”三字。</div> “铜方彝”,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提梁卣”,商,2008年安阳殷墟遗址刘家庄北地H326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鸮尊”,商,1976年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铜罍”,商,移交,殷墟博物馆藏。 “兽面纹尊”,商,1974年城固县宝山镇苏村出土,城固县张骞纪念馆藏。 “乳钉纹簋”,商,1980年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城固县张骞纪念馆藏。 “夔纹铜觚”,商,1980年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城固县张骞纪念馆藏。 “铜斝”,商,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天湖墓地出土,信阳博物馆藏。 “’息尹‘爵(一对)”,商,1980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天湖墓地M12出土,信阳博物馆藏。<div>鋬下腹壁上有铭文。</div> “’乙息‘觚(一对)”,商,1980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天湖墓地M8出土,信阳博物馆藏。<div>圈足内有铭文“乙息”。</div> “饕餮纹觚”,商,1972年西安市灞桥区燎原村采集,西安博物院藏。 “虎形扁足铜鼎”,商,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浅浮雕兽面纹铜尊”,商,盘龙城遗址出土,盘龙城遗址博物馆藏。 “铜铙(一套三件)”,商,1990年安阳殷墟遗址郭家庄M160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内壁铸有铭文“亚胡止”,甬部有铭文“中”。</div> “铜簋”,商,2016年安阳殷墟遗址西北绕城高速M2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铅瓿”,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老六庄M46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亚弜‘铜箕形器”,商,1994年安阳殷墟遗址刘家庄北地M793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柄末铸有铭文“亚弜”。</div> “铜异形器”,商,1999年安阳殷墟遗址同乐花园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器表饰“亚”字形铭文,推测为攻城破门器。</div> “铜方爵(一对)”,商,1991年安阳殷墟遗址后冈M9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雷纹铜壶”,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陶家营M12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觥盖”,商,1991年安阳殷墟遗址后冈M9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盖内有铭文“敕丁”二字。</div> “青铜觯(一对)”,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铜镳”,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M10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镳”,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K3-C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策”,商,2001年安阳殷墟遗址安钢花园小区M48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条形驭马器”,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M10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车踵”,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K3-C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车毂、铜车毂”,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K3-C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左轮车軎、右轮车軎”,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K3-C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双兽纹铜弓形器”,商,2009年安阳殷墟遗址宜家苑M33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戈”,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袁小屯M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戈”,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桑园M24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戈”,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陶家营M12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回纹铜戈”,商,2001年安阳殷墟遗址安钢花园小区M8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戈”,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老六庄M56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戈”,商,2018年安阳殷墟遗址中华路北段M4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曲内铜戈”,商,2003年安阳殷墟遗址孝民屯M27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銎内铜戈”,商,1984年安阳殷墟遗址戚家庄东地M26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戈”,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老六庄M76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戈”,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K3-C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镞”,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邵家棚K3-C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箭镞为古代常见远射进行性武器,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出现了铜箭镞,商代的铜箭镞基本上为双翼形,有脊。</div> “铜刺”,商,1979年安阳殷墟遗址纱厂M2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铜刺”,商,2016年安阳殷墟遗址西北绕城高速M2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铜戣”,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陶家营M12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戣,为戈的变种,最早的铜戣发现于洹北商城,基本形态为援部接近等腰三角形,内上有纹饰。</div> “铜戣”,商,2021年安阳殷墟遗址陶家营M12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戣,为戈的变种,最早的铜戣发现于洹北商城,基本形态为援部接近等腰三角形,内上有纹饰。</div> “铜矛”,商,2016年安阳殷墟遗址西北绕城高速M21、M41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铜兽首刀”,商,2000年安阳殷墟遗址花园庄村东地亚长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刀柄为兽形,似一只四肢直立的虎,尾部作为上翘的刀身,铜刀可以凭借兽的四肢平稳放置。</div> “马首铜刀”,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刀柄末端为圆雕马首造型,被认为是商代通过贸易或战争吸纳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产物。</div> “铜钺”,商,2000年安阳殷墟遗址花园庄村东地亚长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亚长墓(M54)是目前所知殷墟出土青铜钺最多的墓葬,墓中共出土7柄铜钺,其中6柄铜钺的柄部两面均有铭文“亚长”。</div> “玉调色板”,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王陵区祭祀坑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上部装饰两只相背对称的鹦鹉,背部相接处有圆形穿孔,调色盘是商代时期用于调制颜料的器具之一。</div> “陶㼽”,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㼽是一种洗浴工具,殷墟遗址出土了不少这类器物。 “陶三耳鬲”,商,1972年安阳殷墟遗址小屯西地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陶鬲形猪首盖盉”,商,2010年安阳殷墟遗址安钢大道M78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野猪首”,商,1989年安阳殷墟遗址大司空M90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龟”,商,2022年安阳殷墟遗址老六庄M42、M47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鬲”,商,1989年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陶尊”,商,1989年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弦纹灰陶罍”,商,移交,安阳博物馆藏。 “带盖陶罍”,商,1993年新安庄M320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陶罐”,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灰陶爵”,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安阳博物馆藏。 “细绳纹硬陶罐”,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硬陶与原始瓷的物理特性接近,它以高硅质黏土为原料,烧成温度可达1100摄氏度以上,吸水率低于普通陶器。</div> “硬陶豆”,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圆底方格纹硬陶罐”,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硬陶瓿”,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云雷纹白陶片”,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div>白陶是用高岭土烧制,烧成温度介于普通粘土陶器与硬陶、原始瓷之间,胎体呈白色。</div> “原始瓷豆”,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原始瓷外表均施釉,其烧成温度超过1100摄氏度,属高温钙釉。</div> “青铜斧、青铜刀”,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青铜锛、青铜凿”,商,采集,安阳博物馆藏。 “青玉鸮首饰”,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div>“青玉鸟”,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安阳博物馆藏。</div> “玉牛”,商,2009年宜家苑M56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鱼”,商,2009年宜家苑M8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鸟”,商,2009年宜家苑M89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玉兔”,商,2021年邵家棚M102出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div> “玉鸭”,商,1986年安阳苗圃北地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玉鸟”,商,1980年安阳三家庄M1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div> “玉龙纹璜”,商,安阳殷墟遗址高楼庄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玉蝉”,商,安阳殷墟遗址高楼庄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玉鸭”,商,1987年安阳殷墟遗址郭家庄东南M1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鹅”,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鸟”,商,1987年安阳殷墟遗址郭家庄东南M1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青玉鱼纹柄形器”,商,安阳殷墟遗址高楼庄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亚腰形石锛”,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石铲”,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石斧”,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穿孔石铲”,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石铲”,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双孔石刀”,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石镰”,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磨石”,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石纺轮、石网坠”,商,拨交,安阳博物馆藏。 “铜策柄”,商,青州市苏埠屯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双柱铜斝”,商,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盘龙城遗址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