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0日,晨曦微露,我踏入了无锡河埒口,准备沿着梁溪河开启一场活力满满的晨练之旅,终点是充满历史韵味的仙蠡墩。</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河埒口,便能感受到它独特的气息。这里北揽惠山,南饮梁溪,历史底蕴深厚。相传宋朝有蒋姓人家在河口筑坝养鱼,“河埒口”由此得名。如今,河埒口虽已不见当年养鱼的盛景,但它作为无锡重要的区域,商业繁华,人流如织。我沿着河岸缓缓前行,梁溪河的河水在晨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瞬间精神一振。</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岸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蠡公池。它位于滨湖区湖滨路590号仙蠡墩公园内,传承着范蠡西施的千年爱情故事,得名于越国大夫范蠡。蠡公池利用原鱼塘改造成了总面积4360平方米的浅水景区 ,每当秋季,池内荷花盛开,形成“曲桥风荷”的美丽景观。东北角建有银蟾琉璃景观,水池岸堤垒石成景。几座不同结构造型的微拱木桥、平石曲桥、隐泽曲桥、原木折平桥等景观桥,沟通着池中央呈倒“品”字形布置的3座人工岛,以及与各景观的联系。我漫步在桥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范蠡与西施那段浪漫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经过蠡公池,便来到了过河步行桥。这座桥横跨梁溪河,连接着两岸的美景。它的设计独具匠心,桥身线条流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站在桥上,我俯瞰着梁溪河的河水奔腾而过,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心中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舒适,我加快了脚步,继续向前。</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便是烟溪水榭。它缘自永乐十三年无锡县教谕李湛题的《梁溪晓月》诗中“五里桥东旭日分,微茫烟树连芳甸”的名句而得名。烟溪水榭与奇峰亭两座古建筑,面积各130平方米,共同形成了古朴、通透的景观。水榭依水而建,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我走进水榭,坐在长椅上稍作休息,看着水面上泛起的涟漪,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鸟儿的歌声和微风的轻抚,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离开烟溪水榭,我来到了梳妆亭。它位于蠡公池最大面积达945平方米的慕祖岛上,绿荫丛中的梳妆亭玲珑剔透。亭前水面专门设置了范蠡和西施的雕塑,使得范蠡与西施的爱情佳话在蠡公池景区代代传颂。我站在雕塑前,看着范蠡和西施深情相望的模样,不禁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此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古老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野猪林。这里绿树成荫,草木繁茂,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林中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我在林中穿梭,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美丽极了。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先民雕塑群出现在眼前。这些雕塑生动地展现了无锡先民的生活场景,有的在辛勤劳作,有的在捕鱼狩猎,有的在祭祀祖先。看着这些雕塑,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无锡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画面,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无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雕塑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让我对无锡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来到了仙蠡码头。这里曾经是无锡重要的水运码头,见证了无锡的繁荣与发展。如今,虽然水运的功能已经逐渐减弱,但仙蠡码头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的气息。我站在码头上,望着梁溪河的河水,想象着当年这里船只往来、热闹非凡的景象。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抵达了仙蠡遗址。仙蠡墩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的一座古墩,距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明代本邑人王永积编纂《锡山景物略》时,以战国初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功成名就后携西施隐居太湖的传说,述其墩名由来是“名仙女,从西施名;名仙蠡,从范蠡名” 。2004年,无锡市以仙蠡墩遗址和蠡公池为主景建造开放式公园,展示无锡先民的稻作文化、渔猎文化,同时融入范蠡、西施的人文传说。站在仙蠡遗址前,我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让我感受到了无锡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从无锡河埒口进入梁溪河晨练,到仙蠡墩结束,这一路的风景让我流连忘返。梁溪河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次晨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我对无锡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晨练,再次领略梁溪河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