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在碧水淼淼的洱海畔,在云海茫茫的苍山下,喜洲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白族建筑群,让每一个造访者终生难。</b></h1> <h1><b>以喜为名,以洲为域,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在云淡风轻中,听风吹蹈浪的声音,在青砖灰瓦中,感受古镇的市井气息,这就是天下最好的治愈,喜洲,它做到了。</b></h1> <h1><b>镇外,无边的稻田、碧波荡漾的洱海和恰到好处的阳光,如油画般的田园美景,仿佛穿梭于世外桃源。</b></h1> <h1><b>伴着青山绿水,孕育白族人家,淳朴、飘逸、却又隐忍、坚毅,描绘出一幅精致、浪漫、舒适的田园风光。</b></h1> <h1><b>青瓦白墙掩映在大片稻田中,将田园生活的精致成典范,美化成精华。</b></h1> <h1><b>观光的铁轨将浪漫伸向远方,宛如一幅田园风情画般让人心动。</b></h1> <h1><b>风轻轻的吹,温柔缱绻被揉碎在缓慢的时间缝隙,整个人都会陷进这片茫茫田野里。</b></h1> <h1><b>有风,有稻浪,有天高云淡,有诗和远方,烟火气的古镇、金灿灿的蹈田,还有人们向往的浪漫和治愈。</b></h1> <h1><b>迎风穿过稻田,再烦躁的心都能被这片绿油油和金灿灿的画布给消除。</b></h1> “廊桥有风稻田”,和“我在洱海有块田”都是在喜洲镇辖区,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春暖花开,稻田风景无限好。 <h1><b>稻田风景里面,特别出彩的是这里的一节绿皮火车车厢、设计独特新颖的一条“花道”以及喜洲风格的“四轮马车”。</b></h1> <h1><b>稻香混合着洱海的湿润,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b></h1> <h1><b>稻田染黄,田园如画,涌金流彩,如痴如醉。</b></h1> <h1><b>喜洲的美有一种来自大自然本身的治愈感,这里的树木、湖泊和渔船,行云流水般的编织出一幅田园画卷。这颗超大的老黄葛树,历经200年风雨,仍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枝繁着,叶茂着。</b></h1> <h1><b>看到它的那一刻,“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平凡与耀眼就在眼前发生,真的能瞬间治好当代人的精神内耗。</b></h1> <h1><b>喜洲的灵魂绝不仅仅在田园,这里的白族建筑民居跨越时间的轮轴,将属于喜洲的传奇抒写而出。</b></h1> <h1><b>镇内,依然完好保存着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百余栋古民居,黑白相间百余栋古民居,黑白相间白族房屋,散发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b><br><br><br></h1> <h1><b>作为一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镇,喜洲保留了明、清与民国时期的百余栋完整民居。这些白族传统房屋,灰墙黛瓦,雕梁画栋,每一处都透露着繁华的历史,老舍曾在其游记中不吝其词地称赞这里的“体面市镇”。</b></h1> <h1><b>有小桥流水吸引人、有曲径通幽诱惑人。</b></h1> <h1><b>也许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待得太久,遇到清新的洱海气息笼罩下的古镇,遇上悠闲慵散的慢生活竟有些让人惊喜得心为之旷,神因此怡。</b></h1> <h1><b>在喜洲,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享受,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b></h1> <h1><b>因为宁静,游客们往往为它的美丽所吸引,却忽略了喜洲这座原生态的古镇。喜洲的生活节奏舒缓得多,街上的商铺低调而精致,出售的多为本地特色,既不喧哗,也不刺耳。</b></h1> <h1><b>这里的喜洲粑粑尤为出名,既有咸味也有甜味,外酥内软,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在街头,你随时都能找到那些“喜洲披萨”般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b></h1> <h1><b>古城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每一块石板都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承载着千年的足迹。</b></h1> <h1><b>每一栋斑驳着岁月痕迹的老宅背后都藏着一段传奇故事,走过古老的街,看过青瓦的屋檐,时光仿佛也停止。</b></h1> <h1><b>低调又优雅的景致,精致的住宅,典雅的飞檐,精细的彩绘和石雕,所谓的岁月静好、美宅舒坦,都在这里可遇。</b></h1> <h1><b>街边的白族建筑。其整洁典雅无法形容,其石刻木雕精美难以叙述,其建筑之大气,设计之精良无与伦比。</b></h1> <h1><b>与城市相比,喜洲多宁静,慢行在青瓦白墙的小巷子,历史的沧桑随地可以感受、触碰。</b></h1> <h1><b>喜洲镇中心四方街,是由店铺围成的小广场,四方街的四周都是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精致的木雕、彩绘、石雕,无不彰显着白族人民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b></h1> <h1><b>在岁月的洪流里,四方街见证了喜洲的黄金时代。从南诏开始,喜洲就成为商旅云集的城镇。到清代,喜洲的马帮更是直接走出了一条南方丝绸之路,来自各地的绸缎、茶叶等都在此交易。</b></h1> <h1><b>圆角楼是喜洲的标志性建筑。这栋始建于1945年的民居,原是喜洲城北村村民杨如轩的旧宅。它有着白族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额的融合,构建出外圆内方的独特美学,复古感相当浓郁。</b></h1> <h1><b>喜洲独具特色的照壁青瓦白墙,上面的题字相当考究,且富有内涵。</b></h1> <h1><b>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即使木雕,即使石雕。</b></h1> <h1><b>每走一处便可看见特色分明的白族民居。雕梁画柱很是让人不得的赞叹一番。走入巷子,有些斑驳的墙上,满是岁月的痕迹,门口上的木雕却依旧精细。白族人对民居的执念想必也是深入了骨子,才会家家都如此,在我们看来是奢华的,但是他们的内心该是满足的。</b></h1> <h1><b>坐在这花马车上,听马蹄走在石板路发出的嗒嗒声,看着路边一栋栋有故事的老宅,岁月的痕迹随着马车的远去而消失。</b></h1> <h1><b>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建筑一律青瓦白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b></h1> <h1><b>走过古老的街,看过青瓦的屋檐,时光仿佛也停止,每一栋斑驳着岁月痕迹的老宅背后都藏着一段传奇故事。</b></h1> <h1><b>斑驳的墙壁,长满杂草的屋顶,无处不在告诉人们这座古镇的悠久历史。</b></h1> <h1><b>严家大院,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私家宅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屹立不倒。踏入了严家大院,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一个家族的百年变迁。雕梁画栋,精美大气、豪华古朴,典雅大方</b></h1> <h1><b>严家大院如今是喜洲的标志,也是一座历史博物馆。踏进三进三出的院落、触摸每一处门廊、雕梁,都可以深切感受到严子珍家族曾经经历的风起云涌、惊涛骇浪的历史脉络。</b></h1> <h1><b>阳光轻轻洒落,为这座古老的院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b></h1> <h1><b>坐在四方街边的台阶上,安静的欣赏人来人往。</b></h1> <h1><b>狗狗旁若无人地享受这恬静的日子。</b></h1> <h1><b>羞答答的三角梅静悄悄滴开</b></h1> <h1><b>微风起时,白色粉墙上妆点的扎染随风无声轻拂。</b></h1> <h1><b>看看青瓦白墙,邂逅田园风光,寻寻天空的云彩,感知阳光的温热 在田园山水中,在浪漫诗意里,让生活慢下来,心中只生欢喜之洲.</b></h1> <h1><b>庭院外的外墙、与青砖瓦的飞檐,无论是配上大红的灯笼或是金黄稻田,都是绝美的画卷,置身其中,就像人在画中游一样。让人沉醉在这千年的烟火里,难以平仄内心的潮涨潮落。</b></h1> <h1><b>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有一种治愈叫喜洲。</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