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去贝加尔湖,旅行社安排了一位俄罗斯地陪,听说是个小伙子。</p><p class="ql-block"> 飞机降落在伊尔库斯克机场,耐着性子,好容易办完入关手续,来到候机大厅,导游竟然还没有到。随团的领队急着打了一通电话,下飞机的旅客几乎走光了,这时才看到一个年轻人匆匆赶来。</p><p class="ql-block"> 小伙子忙着自我介绍:“nikita kulpinov(尼基塔 库里皮诺夫),中国名字叫李浩楠,大家请叫我小李。” 小李中等身材,相貌俊朗,留着一点小胡须,掩不住一脸的稚气。我喜欢叫他尼基塔,和赫鲁晓夫同姓,好记。</p><p class="ql-block"> 小导尼基塔看起来生性腼腆,中文虽不算流利,也还能说清楚,只是导游经验不足,总是闷声不语,到了景点也是问一句答一句,声音轻的像个小姑娘,急的同行的几位大姐忍不住埋怨几句,尼基塔听了,更加局促。</p><p class="ql-block"> 贝加尔湖旅游的必选项目就是环湖游。我们住在安加拉河畔的松林别墅,先要乘汽车到湖边,乘船半个小时来到贝加尔火车站。车站小巧别致,古色古香,还栽了不少鲜花。但是厕所很简陋,便池下面是一个大粪坑,就像六十年代的佳木斯。</p><p class="ql-block"> 居然还是蒸汽火车,几个工人拿着大号钳子在机车前面忙碌。车头不时喷出一阵浓烟,呛的人张不开嘴,闪躲不及。</p><p class="ql-block"> 列车终于启动了,贝加尔湖不愧是“西伯利亚的明眸”,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海鸥翻飞,空气清新。车厢很宽大,两个人一排,尼基塔和我坐在一起,他从包里取出一张导游示意图,转过身来问我:“刘先生,要休息会儿吗?我想给您介绍一下沿途的景点”。这本应该是向大家介绍的,可我不忍心看他尴尬,只能点点头。</p><p class="ql-block"> 尼基塔举着图,介绍的很详细。这里是乌拉诺瓦,停车20分钟;下一站是舒米哈,景色特别漂亮;我们中午饭在一半村,已经做了安排,是俄式农家餐;库尔图克景色独特,您喜欢摄影,一定会出好照片………讲的很熟练,声音轻的只有我能听到。</p> <p class="ql-block">在环湖的火车上。</p> <p class="ql-block"> 聊的时间长了,尼基塔也越发放松,笑着问我:“您是听了李健的那首歌,才想来贝加尔湖的吗”?我也笑了:“早就想来,我有这个念头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我问他知道苏武吗?尼基塔说,只知道一点,苏武是个中国人,在这里放过羊。我告诉他:“这里还有许多故事,涉及到几位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你想知道吗”? “非常想知道!” 于是,我给他讲起了故事。</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那时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中国正处在汉朝,北方是匈奴,一个是农耕民族,一个是游牧民族,领土纷争,冲突和战争不断。汉朝皇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带了许多礼物,希望和睦相处。后来发生了意外,匈奴人扣留了苏武,逼迫他投降。沒想到苏武宁死不屈,匈奴人无奈,把他流放到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放牧,给了他一些羊只,称何时公羊能够下崽,才可以放苏武回朝。苏武独自在湖边牧羊,生存条件十分艰苦,夏天还好凑合,冬天大雪漫天,苏武住在山洞里,渴了,吃口雪,饿急了,有时扯一些毡毛充饥,顽强的活了下来。这期间匈奴还派了汉朝的降将李陵前来劝降。</p><p class="ql-block"> 李陵的爷爷是名震千古的英雄李广,镇守边关,英勇无比,人称“飞将军”。有诗赞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陵也是一员猛将,主动请战,率兵深入敌后,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p><p class="ql-block"> 汉朝皇帝听信李陵为匈奴练兵的讹传,下令要杀掉李陵的家人。大堂之上,无人敢为李陵求情。只有司马迁站了出来,劝皇帝刀下留人,相信李陵有机会还会回报朝廷。如果杀了他的老母,他反而会死心塌地的跟了匈奴。</p><p class="ql-block"> 皇帝大怒,敢为叛将讲情,按律当斩。考虑到司马迁是世袭的史官,才华出众,无人可以替代,于是变通为或问斩,或酷刑,其二选一。司马迁为完成前辈的遗願,忍痛接受了男人奇耻大辱的官刑,发奋努力,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名垂千古。</p><p class="ql-block"> 再说李陵原本与苏武同朝为官,敬仰苏武的气节,也无脸劝说他投降,倒是常常以此为借口,带些礼物来接济苏武,二人在湖畔饮酒唱诗,留下了许多诗作。一晃十九年过去了,汉朝和匈奴关系和缓,苏武不辱使命,持节不屈,艰苦卓绝,终于回到了祖国。</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段历史吸引我来贝加尔湖。我觉得旅行社应该把这些故事作为旅游营销的素材,挖掘考证苏武在此地的遗迹,相信会吸引许多人,关注度不会低于李健的那首歌。</p> <p class="ql-block">在乌拉诺瓦车站。</p> <p class="ql-block"> 尼基塔听得入了迷,不住的感慨。火车进站,匆匆游览一下,一上车便追着让我接着讲,还认真记下了故事中每个人物的中文名字。对我表示,回去以后一定向公司汇报,提出自已的创意,再三向我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闲聊中得知尼基塔只有21岁,我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小伙子脱口而出:“我结婚两年了”!“那你妻子当时有多大”?“比我小两岁”。我问俄罗斯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尼基塔说:“就是我们这么大”。原来这小伙子一到岁数就结婚了。“父母同意吗”?“没问题”。“父亲多大年纪?还工作吗”?“50岁,在教堂”。“在教堂做什么”?“他是神父”。本来有些困乏,听他一说,我顿时精神了。</p><p class="ql-block"> 尼基塔是神父的儿子!记得中学时看过一部电影《牛虻》,主人公亚瑟就是神父的私生子。神父不敢相认,值到儿子临刑的前夜,才到獄中道出实情,撕心裂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我小心翼翼的问尼基塔:“他是在你出生前到教堂的?还是原本就在教堂?你们的关系公开吗”?小伙子笑了,他明白我的意思,他告诉我,他们信仰的是东正教,不是天主教,虽说都是基督教,还是有区别的,东正教的神父可以结婚。</p><p class="ql-block"> 我进过世界上许多教堂,包括天主教排在前几位的大教堂,也进过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很多东正教教堂,还真不知道这里面有如此不同。我问尼基塔天主教和东正教相比较还有哪些不同?“东正教可以喝酒,也可以做生意……” 真让人吃惊,东正教真亲民,我都喜欢了,如果传入到当下的中国,肯定会大受欢迎。“我想见见你的父亲”,“没问题,他就是我们要去参观的喀山圣母教堂的神父”。我期待。</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女士看我们俩聊的欢,一会儿送点心,一会儿送些糖果瓜子。尼基塔倒是不客气,来者不拒,吃的津津有味。忽然他像想起什么,一转身不见了。一会儿他笑嘻嘻的拿着一条烤好的贝加尔湖特产奥姆雷鱼让我品尝,我撕了一条,其余让他分给大家。这孩子,还算有心。</p> <p class="ql-block">在库尔图克车站。</p> <p class="ql-block"> 列车摇摇晃晃,哐当哐当,许多年没有这种感受了。我眯上眼,想起了一个笑话,是鲁迅的一个笑话。</p><p class="ql-block"> 鲁迅是长子长孙,家人怕养不大,从小把他抱入寺里认了师父,以求神灵保佑。鲁迅的师父就是故居附近一家寺庙的和尚,姓龙,鲁迅唤他龙师父。</p><p class="ql-block"> 这龙师父与众不同,和济公一样,有些叛逆性格。和尚不许留胡子,他偏要留。有戏班子来演出,他总喜欢上台替人打鼓敲锣。更让人奇怪的事,龙师父居然有老婆,还生了一堆孩子,其中有几个自然成了鲁迅的师兄,也成了庙里注册的和尚。他们都比鲁迅年长,后来一位师兄长大成人也娶了媳妇。鲁迅有一次想嘲笑师兄,故意当众发问,想让他难堪:“你是出家人为何娶老婆”?不料师兄大喝一声:“糊涂!和尚没有老婆,小和尚从哪里来”!一下子就把鲁迅惊住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鲁迅的师父绝顶聪明,他钻了一个空子。寺院为了网罗人才,对有一技之长,特别是会“吹敲”的和尚放宽要求,不必像只会念经扫地的和尚只能成为“八戒”。寺庙为生存,也要开展第三产业,凡有人家办红白喜事请和尚去吹吹打打,总会出钱酬谢。这些和尚能为寺里创收,也就可以结婚生子。</p><p class="ql-block"> 龙师傅刻苦钻研技术,后来竟成了住持,在他领导下,教会寺里所有和尚都学会了“吹敲”,生意兴隆,香火旺盛,和尚们人人也都娶了媳妇,过上了小康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中国的佛教也可以改革,向东正教和绍兴的寺庙学习,更加世俗一些,不必恪守那些清规戒律,和尚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想过好日子,可以大大方方开展寺庙经济,有可能还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必像少林寺里的那位大和尚,被人千夫所指,躲躲闪闪,狼狈不堪。</p> <p class="ql-block">喀山圣母教堂,小导的父亲是这里的神父。</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喀山圣母教堂,车还没停稳,尼基塔指给我看,他父亲就在教堂外面。下车后,我看见人群中一位穿着教堂服饰的人,应该就是神父了。神父中等身材,微胖,留着长胡须,面目慈祥,一脸和善,与人交谈正欢。我不便打扰,决定先进去参观。尼基塔快步上前,和父亲拥抱接吻,然后又跑了过来,带我们进入教堂。</p><p class="ql-block"> 这教堂果然不一般,应该是伊尔库斯克最漂亮也是最大的一个。建筑雄伟,红蓝相间,鲜艳夺目,尖顶上自然少不了洋葱头。里面更是金碧辉煌,高高的穹顶,四围全是色彩斑斓的壁画,弧形的祭台,烛香弥漫在整个大厅。女性们都戴上头巾,庄重肃穆,步履轻盈。</p> <p class="ql-block">女士们都戴上头巾,庄重虔诚。</p> <p class="ql-block"> 我朝尼基塔扬起相机,小声问:“有什么规矩吗”?没想到小伙子大声回答:“这里您随便,干什么都行”!“为什么”?尼基塔一扬头,一脸坏笑:“有我呢”!说完忙着和教堂的人打招呼,小帅哥儿挺受欢迎,真像个“神二代”。</p><p class="ql-block"> 教堂不大,但还是在进门的左侧辟出一块地方摆上一长溜柜台,出售祭品和俄罗斯特产,紫金、琥珀、紫龙晶应有尽有。尼基塔看我对CD盘有兴趣,喊过一位美女给我一张一张的介绍,值到我满意的挑选了两张。出门怎么也找不到神父了,因为事先没打招呼,只好作罢,这是个遗憾。</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贝加尔湖,我们特意安排在岛上生活三天。奥利洪岛是贝加尔湖最大的岛,是全世界萨满教的中心,也是十二月党人当年在西伯利亚的流放地。岛上景色奇丽壮观,时而穿过广袤的草原,草丛中鲜花烂漫。时而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美不胜收,就像穿越进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的油画中。</p> <p class="ql-block">就像穿越进19世纪的油画中。</p> <p class="ql-block">只是岛上的路实在烂。这里的交通工具是一色的“越野车”,实际上都是当地人改装的车。大马力,底盘奇高,没有半米也有40公分。土路,看不出有人养护,雨后行驶压出高低不平的车辙印,一般的轿车真吃不消。司机应该就是岛上的农民,粗犷生猛,驾起车来堪称狂野。有的路段颠的人几乎坐不到椅子上,如果不是双手抓牢,脑袋总要撞到车顶。中途,尼基塔过来提出和我换座,让我坐到副驾驶座位上。坐在前面视野开阔了,但颠簸依旧,尽管如此,心里觉得一热。</p><p class="ql-block"> 岛上有许多美景,大家兴致勃勃。我们相继参观了鳄鱼岛、人脸山、三色水、怪松林、三兄弟山、合坡角……令人难忘的,还有那顿野餐。“餐厅”就在湖边,紧挨着一片森林,地上有些挖好的灶坑。厨师就是开车的司机,服务员就是尼基塔。有道是,不会做饭的司机不是好厨师。三两下在灶坑上支起架子,吊上一只锅,放进奥姆雷鱼,燃起木柴开煮,一时热气腾腾,真有情调。原木搭就的雨亭,桌椅也全是未经油漆的原木,摆上一盘黄瓜西红柿沙拉,几片黑面包,每人一碗鲜鱼汤。</p><p class="ql-block"> 身后有个树洞,一枝花斑鼠每隔两分钟出来看看风景,有人喂食就多待会儿。只拍照不投食立马钻进洞里。面对着这片原生态,一切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可大家觉得新奇,吃的津津有味儿,尤其是那碗鱼汤,鲜美无比。尼基塔始终没有落座,地方小,也没他的座位。小伙子忙前忙后,抽空就站着吃了两片面包闪在一旁,看我喜欢鱼汤,又给我续了一碗。</p> <p class="ql-block">森林里面的野餐。</p> <p class="ql-block"> 这次上岛,正赶上西伯利亚某地失了山火。烟雾遮挡了阳光,早晚气温很低,尼基塔粗心,只穿了一件短袖T恤,冻得够呛。同行的大姐取出自己带的长袖帽衫给他,看他穿上还挺合适,就送他了。就这样,还是感冒了,晚上我和同学在湖边的餐厅喝着伏特加,邀他来喝一杯。尼基塔鼻子囔囔的,推辞了。</p><p class="ql-block"> 岛上最后一天,我们步行进入胡日尔村,这是个典型的西伯利亚乡村。清一色圆木搭建的房子,虽然老旧,风味十足。家家都有小院子,房前屋后种满鲜花和蔬菜。村子建在浅山坡上,高低错落,别有一种美感。我看到坡上有个尖顶,应该是个教堂,就让尼基塔带我们去参观。</p><p class="ql-block"> 这是村里的教堂,规模很小,尼基塔找来了一位村里人,介绍说是个敲钟人,也是教堂的负责人。敲钟人一脸胡须,一问年纪,和我儿子同岁。我看到吊钟就特别感兴趣,试着询问能否敲几下。似乎正中下怀,大胡子抓起吊绳,有些手舞足蹈,大小三只吊钟在空中摇摆,次第敲响,声音悦耳,竟然敲出了一只曲子,美妙的钟声响彻了整个村庄。我也接过吊绳,敲起了我熟悉的秧歌调,让人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 教堂虽小,但也应有尽有,也有一面柜台出售一些纪念品。在我们参观时,我看到尼基塔一直在和大胡子交谈,似乎在议论出售的商品,这应该是他的强项。</p><p class="ql-block"> 出教堂去萨满山,后面驶来一辆自行车。我们让开路认出就是刚才的那位敲钟人,大梁上坐着个小男孩儿,约么三两岁,大胡子怀里拥着孩子一脸的幸福,从我们面前一闪而过。我看着尼基塔,他的明白我的意思,忙介绍说:“回家了,那是他儿子”!</p><p class="ql-block"> 这里人可能崇尚原生态,既使在萨满教的圣地,也是保留原始小道,途中经过陡峭的山崖,惊险十分。在萨满山下,有许多朝拜的人。有一位胖老太太,捧着本厚厚的书籍,可能是圣经,虔诚的诵读,身旁趴着一只德国黑贝,十分威武。我拿起相机,向老太示意,想给黑贝照相。老太太笑着答应了,好像还叮嘱了黑贝两句。在给夫人照相前,我先把尼基塔喊过来,给他和黑贝先拍了一张,还真挺精神,我喜欢这张照片,他也很喜欢,为此我们互加了微信,立马传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尼基塔身上穿着中国大妈赠送的长袖帽衫。</p>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我给他发了微信,我说:“想贝加尔湖了,给我发张照片来”。五分钟后,照片来了,尼基塔光着上身,搂着一个美女,应该是他妻子,身后是一片金色的海滩,照片下面附了几个字:“来到厦门了”。</p><p class="ql-block"> 嘿!这小子,真行!</p><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10日北京岳各庄</p> <p class="ql-block">嘿,到厦门了!</p> <p class="ql-block">与老同学在最终汇入北冰洋的安加拉河口。</p> <p class="ql-block">环湖午餐地,一半村。</p> <p class="ql-block">在萨满山下的湖边。</p> <p class="ql-block">大美贝加尔湖。</p> <p class="ql-block">总有美女追着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驶往奥利洪岛的船上。</p> <p class="ql-block">伊尔库斯克的中心点。</p> <p class="ql-block">日出时的安加拉河清冷动人。</p> <p class="ql-block">敲个曲子。</p> <p class="ql-block">伊尔库斯克城中。</p> <p class="ql-block">收到我寄来的书很高兴,里面有我写他的《小导尼基塔》。</p> <p class="ql-block">一年后我微信他“干什么呢?”,小导即时回复:又回贝加尔干导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