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礼九华山之大愿文化园

青崖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渐渐上了些年纪的缘故吧,发觉自己近些年越发对佛经和寺庙感兴趣了。不管内心曾经何其纷乱,在静心端坐执笔抄经的时间里,除过虔心领受圣者的教诲,一切嘈杂的声音仿佛与我绝缘;不管世界如何浮躁喧嚣,踏入寺庙的那一刻,一种无与伦比的轻松与宁静便从心底瞬间晕散至全身每一寸肌肤,所有浮名浮利纷纷扰扰悉已挡在门外。在我去过的灵隐寺寒山寺及普陀山诸寺,每一次都是如此,这一次朝礼九华山,这种感觉尤为强烈。</p><p class="ql-block"> 一路驱车六个多小时,中午抵达九华山脚下。找到了在网上预订的一家叫“梵尘里”的民宿安顿好之后,简单吃了午餐,我们便轻装步行前往离此不远的大愿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  到文化园要行经一大片民居,需弯弯绕绕走街过巷,因此走错了方向费了些周折,所幸最终找到了。从景区入口到地藏王菩萨铜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此时已近午后两点,天气异常晴朗炎热,但园内依然游人如织有出有进,通往铜像脚下的长长的台阶上更是人潮涌动。来自各地的游客或于香炉前伫立上香,虔诚礼拜,或合掌低头沿台阶缓步而上。因为是假期,孩子自然多一些,对他们来说这也许只是一次难得的出游玩耍,欢乐就够了,但几乎所有成年人的脸上此刻不只有汗水,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庄重与虔诚。</p><p class="ql-block"> 地藏王菩萨铜像背靠狮子峰,面向西北,右手持锡杖,左手托摩尼宝珠,身形挺拔,巍然立于两层莲花宝座之上。像高九十九米,据说是为了与九华山的九十九座山峰呼应,也契合其九十九岁圆寂的典故,更寄寓着九九归一的深刻内涵。造像用铜总计一千一百吨,通体覆金更是高达六十五公斤。仰观菩萨,不似观音、普贤、文殊诸菩萨常以示人的头戴宝冠身佩璎珞的天人相,而是呈普通僧人一般的比丘相,善目低垂,法相庄严,充分展现了其“安忍如大地,静虑似秘藏”的沉静与智慧,让人顿生亲切又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 地藏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同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其“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无边大愿而闻名,代表着至极的慈悲和牺牲精神,是孝道和大愿的象征。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二十四岁的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子金乔觉携一白犬渡海来唐,后得闵公相助,卓锡九华山苦修弘法七十五载。因其德行高深,救度及教化众生,相貌又酷似《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描述的地藏瑞相,被弟子们视为地藏菩萨转世,尊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又称“金地藏”。自唐以来一千三百年间,九华山被十方信众尊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香火鼎盛,至今不衰。</p> <p class="ql-block">  沿台阶拾级而上或行或歇的途中,我的心情也是时而波动时而平静。身边熙来攘往的每一个人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芸芸众生,无论事事通达还是经历多舛,无论家财万贯还是温饱自给,炎炎夏日不辞劳苦皆为所求而来,包括我自己。虔诚仰望地藏菩萨圣像时,我想人们心中滑过的愿念应该与金钱地位无关,也许此刻内心所求只是一句简单的“平安顺遂”,抑或是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中无处寻觅又汲汲以待的一份坦然与释然。毕竟立于菩萨脚下,与地藏菩萨慈详而又智慧的目光对视的那一刻,还有什么名与利、是与非放不下呢?</p><p class="ql-block"> 来九华山之前,我也是做足了攻略,行程路线食宿安排自不必说,更是给家人交代了上香祈福的所谓正确方式,比如先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圣号,自报家门之后再向菩萨默求所愿,最后还要感恩菩萨加持护佑之类。但当我自己微闭双目手拈清香立于香炉之前,脑中竟然一片空白,没有逻辑没有思维,唯有热泪上涌瞬间湿了眼眶。深怀虔敬之心插香入炉的时候,我想大概是菩萨已然洞悉我的所求所愿,无需言明了吧。</p>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第一次在菩萨面前流泪,也不是唯一在地藏菩萨面前流泪的人。来此之前,也曾不止一次刷到有人在地藏王菩萨铜像脚下号啕大哭的视频,犹如受了委屈的孩子在母亲面前的那种宣泄放纵,无所掩饰无所顾忌。一个也许经历过风风雨雨,在生活的鞭打之下哪怕伤痕累累都不曾于人前喊疼落泪的人,在菩萨脚下却哭得如此旁若无人、撕心裂肺、痛快淋漓,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登到莲花宝座之下,我们也随着其他游客从一侧小门进入,沿楼梯升至宝座顶上去抱了高至齐腰的“佛脚”,虽然没有见到有人在此处痛哭,但所有来到这里的人表情更加沉静、庄重而虔诚。下午四点的铜像依然很烫,但人们还是大多抱了左脚又抱右脚,更有人伏身下去将胸口紧紧贴在菩萨脚趾上许久不肯起来。我想这更多的是要表达对地藏王菩萨的无比亲近和虔敬,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的那种功利之心使然。正如人们在经过位于地藏菩萨正前方的谛听(地藏菩萨坐骑)铜像时都要踮起脚尖去伸手摸摸它的尾巴,笑言一句“摸摸谛听尾,顺风又顺水”。其实大家心中未必相信这一摸会如何灵验,只是借此对神兽示以喜爱,并且顺便表达一下自己的美好愿望罢了。“大愿如愿”固然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结果,但我们也要能容得下生活的种种缺憾。面对“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竹杖芒鞋”的那份坦然、豁达与洒脱,难道不正是菩萨赐予我们的另一种宝贵的智慧与财富吗?</p><p class="ql-block"> 离开之前,我一个人沿着地藏菩萨莲花宝座默默绕行一周,却不知如何向菩萨倾诉心声,胸中时而热流涌动时而心静如水,也许万千语言此刻只需化作一句——</p><p class="ql-block">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