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月之下 众生冷暖:法属圭亚那纪行二(救世群岛/圣洛朗)

王延星

<p class="ql-block">若要说到法属圭亚那最具文化张力的景点,那就非“恶魔岛”(即救世群岛,见上图)莫属了。“恶魔岛”是近代以来的一个文化地理符号,它源自于欧洲文学史上的“好人”蒙冤入狱被关荒岛、然后历尽艰辛越狱复仇的这类传奇故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基督山伯爵》了,该书虽然号称是根据法国监狱一百多年的档案记载而写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文学作品,与中国的武侠小说等,并无大异……</p><p class="ql-block">越狱这种事情,最有名的一起是1962年在美国旧金山的“魔鬼岛”监狱里发生的,而当那一事件被搬上银幕(片名《逃出恶魔岛》)之后,人们对“越狱”行为的文学审美,则进一步得到了拓展……</p><p class="ql-block">在这部影片之前,还有一部法国电影《巴比龙》,也是以越狱为主题的电影。虽然《巴比龙》是以法属圭亚那救世群岛上的监狱为背景而展开的,但其并没有事实依据……因为不像旧金山的那座岛,离岸只有两千多米,体力好的游泳爱好者都能游过去,而救世群岛的这三座岛,离大陆有十几公里,且三岛的周边鲨鱼密布(因为岛上当时有一座大型屠宰场,大量的碎骨残肉及内脏等,每天都会被倾入海中,把鲨鱼给喂熟了),那时是没有任何人敢于在岛周边下水的……</p><p class="ql-block">当好莱坞拍出的《逃出恶魔岛》大火之后,有样学样的电影也就多了起来,其中有些还拍得很成功,如《肖申克的救赎》等……影片《巴比龙》(“巴比龙”是法语中的“蝴蝶”,而蝴蝶在法国文化中象征着重生与自由)的拥趸者见状就有些不甘心了,于是便有人又重新拍了一部《巴比龙》。由于新版《巴比龙》在这三座岛上取过一些景,所以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这里也就成了恶岛逃生故事的源起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在库鲁湾畔的海崅处远远地望到的救世群岛,这座群岛的真正名字是“救赎”群岛,意思是指那些犯了罪的人,在这里能够被改造而获得心灵上的救赎,但中文给译成了“救世”两个字,虽然本意相距甚远,但也就这么传下来了,名字嘛,也就是一个代号……本图为老地图中的这三座岛,其最上面的一座,名为“迪亚布勒岛”,是重刑犯监舍的所在地,“恶魔岛”也特指这座岛(如果泛指整个群岛,把这三座岛都称为“恶魔岛”也是可以的,这样反而在叙述上更简单了);中间的这座岛名为“罗亚尔岛”,也被俗称为皇家岛,它是监狱管理人员及其他附属设施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关押轻刑犯的地方;而最下面的那座岛,名为“圣约瑟夫岛”,则是关押特殊犯人的……下图是着有白色灯塔的库鲁湾海崅。</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考虑因电影故事而造成的名气之大小,这三座岛可算得上是西方监狱文化和海外流放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了……法国当年虽然在与荷兰的争夺中早早就占据了这块地方,但一直没有大量地殖民。直到海外殖民地丢得多了之后,法国人才开始看重这里,计划把这里建设成“热带的魁北克”,并为之而动员了近两万人来此殖民……但因天气炎热、蚊虫病害等打击,没过多少年这批人就差不多都死光了……上图是1912年法圭首府卡宴街头的一张老照片,当时在这块比五个北京加起来还大的土地上,全部的法国人也就一万多人……不过,这个地方因环境恶劣而形成的高死亡率,却让当时主政的拿破仑三世心生一念:因为在法国政治文化传统的规束下,无论那一派上台主政,都不能把反对者杀光,而采取的多是编织罪名、把对手打入大牢的手法……由于考虑到对方阵营的人一旦出监狱,则会卷土重来,给当局再度造成麻烦,于是从拿破仑三世开始,就在这三座岛上建设大型监狱,把殖民地和本土的众多服刑人员,尽可能地都集中关在这里,以放任严酷的自然环境来缩短这些人的生命😰……本图是当时正在排队上船来三岛服刑的人员,他们两个人一组,被铁链子拴在一起……从他们的衣着上推测,这些人可能多是些政治上的反对人士,而不都是那种杀人越货混江糊的“地痞流氓”……</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是当时服刑人员上岛前,在今天法圭的第二大城市圣洛朗的中转监舍中的影像。从照片中能看到,在铁架子支起的大通铺上,彼此的床位尚留有一定的距离,每个人还都有蚊帐……图中的他们正在分发着饮用水,囚犯中有人还有戴着礼帽的,他们的裤子上也还系着皮带……但这极有可能是当时的一张摆拍照,因为中转地的实际环境,要比这张照片中所呈现的,差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前往救世群岛,要在库鲁的一个小码头上乘坐本图中的这种双体机帆船……这种船的前半部分还撑着两张网床,喜欢日光浴的人士可以躺在上边一边吹着海风,一边晒太阳(见上图)。欧美的女孩子,在亲水的时候,着装一向很清凉,下图是同船的两位女孩子在上岛后的状态……看来在少穿或不穿衣服这种权利上,女士们是要比男士们大了不少的🤭。</p> <p class="ql-block">首先到访的是三岛中最北边的那座被特指的“恶魔岛”。“恶魔”一词,是人们对自身境地的一种恐怖性描述,这个词的真实指向,只是个体对政权暴力一种诅咒,而与自然环境的好坏关系并不太……该岛作为当年的主要监区所在地,重刑犯被关在这里,受到的惩处较多,死亡率也很高,所以才被冠上了“恶魔”之名字。至于要说到自然环境,若用“伊甸园”来形容这里,也是可以的……由于目前这座岛在名义上还归属军事部门管理,故而岛上还有一位带着全家的军人在长驻(一年轮换一次)。本图中是他的住宅,院子边上还立了个牌子,号称是军事禁区,禁止外人入内……其实他自己在里面,平时也就是穿着个大裤衩子喂喂鸡、晒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监舍如今已经相当地沧桑了……据记载,曾经有8万多名囚犯先后关在这里并最终几乎全部死去……如果以这所监狱存在了100年(1852年——1953年)的历史算下来,平均每天都要死掉二至三人。如此看来,这里曾有过的“绿色断头台”之称,也还真是很写实的……</p> <p class="ql-block">  ……生长无羁的植物已经将过去的监舍包裹、侵占了起来。若不是建筑物的残存形象还有着监狱的模样,恍惚间也会给人以到了柬埔寨吴哥窟般的些许感觉……</p> <p class="ql-block">……本图中的这种露天的监舍是加重惩罚的囚室。凡违反狱规的人,都要被关在这里,以让其更加充分地与大自然亲近(让环境来了结其生命,是这种狱规的深层追求)……查看了一下当时的狱规,就连相互说话和个人自言自语的声音大一点,也都是不允许的😱……由于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黄热病疫苗,若被蚊虫咬上几口,人没有几天也就完了……这种借助自然力来消除社会“异己”人员的手法,在理论上是非常不人道的,所以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主流价值观的趋同,这座监狱在运行了百年之后,也就关闭了……只是其“不流血的断头台”之绰号,被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下图是图版上展示的从空中看这种露天惩罚室的一张照片,照片旁的示意图是监管人员如何在上面走来走去地监视着牢里的人。</p> <p class="ql-block">……本图中的远处是岛上的一座小墓园。能够下葬并被立了碑的墓,都是管理人员的。当年的数万名囚犯在死去后,尸体全部都是被扔到了海里海葬的……竟然在遗址上还看到了被不知什么人放生的几只孔雀(下图),这种带有吉祥意义的动物的存在,也是算是对可能存在着的“阴气”的一种对冲吧🙏……</p> <p class="ql-block">在社会不够发达、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时候,凡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都属于是苦寒之地,人们是很难生存的……但现在就不同了,在交通、医疗和基础设施的加持下,这些越是接近大自然本原面貌的地方,则越是风光秀丽、而更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故如今的救世群岛,除了沙滩面积不是太大,容纳不了更多的沙滩客外,还确实是很加勒比的……至于曾经存在过的鲨鱼,由于屠宰场已关闭了近百年,没有了人投喂,它们也就都散了。少数还恋恋不舍的,也已被远道而来的亚洲渔船割掉了鱼翅,上了人们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在“恶魔岛”上转过一圈之后,又乘船来到皇家岛上继续参观……这是一座有旅游度假服务功能的岛,除了供参观的遗址性建筑物,被改造成度假场所的老建筑物也有不少……上图是在“恶魔岛”上看到的皇家岛,二者的距离很近。本图是皇家岛上一座餐厅的屋外回廊……</p> <p class="ql-block">……有了遗址管理部门的人员和旅游接待服务人员,皇家岛上的常住人口也就多了一些……本图是一座外立面被粉刷得很漂亮的小教堂,这座教堂从设立监狱时(1852年)建好后,一直被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除了少量的常驻人员,不少野生动物也成了岛上的主人……本图中是随处可见的当地动物之一,豚鼠。这种动物也是当地人的食用肉源之一,据说其肉质也还鲜美。只是当地人不大会加工,就会整只地把它烤熟,而这对讲究食物要“色、香、味、形”的中国人而言,不仅难以入目、而且也是难以入口的😎……</p> <p class="ql-block">坐在由原军官俱乐部(上图)的阳台上(本图),可以远远地看到当年关押特殊囚犯的“圣约瑟夫岛”。目前那座小岛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小岛右下方的那个小白点是一座低矮的小房子(下图是镜头拉近了后看到的情景)。这座小房子的故事还挺有说法的,它是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德雷福斯案件的主角被关押过的地方……上图是当事人被关押时自己手绘的房间草图,该房间大约有15㎡左右吧……</p> <p class="ql-block">……该案件发生在1895年,主角德雷福斯是法国国防部层级不高的一名军官(上尉),他被指认为间谍后被关在了这里……但是他一直喊冤,写了一千多封信申诉,还写下了几大本日记,给自己打气……后来,在众多社会力量的声援和协助下,于服刑了4年之后,他终被改判为了无罪释放……这件事也被认定为是法国近代政治社会中的一个经典性事件。之所以这位小人物的冤案能成就出一个大事件,其关键因素,是因为他是一位犹太人……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与围观人士之间的观念冲突,代表了欧洲社会中挺犹与反犹两种势力的激烈交锋……世界史上的犹太人问题很复杂……人们能从历史中看到,每次欧洲发生重大的反犹浪潮之后,也就会有犹太人的绝地反击出现。而当犹太人喘过气来、再度干了一些大事之后,下一波更大的反犹浪潮,则又在酝酿之中了🤔……现在这座小岛不开放也好,因为在历史上那里也就只关押过这位犹太军官一人,若开放参观,人们在议论这段历史时,肯定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若争执激烈,那就不符合当地文旅部门的初衷了……</p> <p class="ql-block">……从空拍图中可以看清楚这三座岛的相关位置。图中左上那座岛上的红色箭头指向处,就是上面说的关押那位犹太军官的小房子;左上那座岛的紫色箭头指向处,就是首先到访过的那座“魔鬼岛”上的军人驻地;中间这座大岛上的黄色箭头指向处,就是上面说的原军官俱乐部的阳台。</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岛上负责的人的级别还不低(好像也有个总督的头衔),因为他住的房子(上图及本图))就很显高级,且位于全岛的最高之处。在登高前往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同船来的这两位女孩子。彼此打了个招呼后,又拍下了一张她们俩的背影。在这种接近纯自然状态的环境中,出现天然随性的女孩子的活泼身姿,与粗犷的环境所形成的对比,也还真是美妙🌹……</p> <p class="ql-block">……这位当年监狱一把手所住的院落还不小,本图中的左侧是该院落中一座储藏室的入口……这座建筑物目前已用做了博物馆,主题是这座监狱的有关历史及相关故事……图中右侧的两张吊床上,有两名管理人员正乘着博物馆的闭馆,而在睡午觉🤭……</p> <p class="ql-block">本图中是当年的一座大型蓄水池。岛上的地下淡水不多,主要是靠收集雨水来维持日常之用的。当然,这里的天空纯净,没有污染物,雨水的水质也是非常好的……</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医院,现已荒废……</p> <p class="ql-block">……从建筑物的细节上还可以看出,当年这座医院的标准还是很不错的。但这座医院只是为管理人员服务的,至于犯人们嘛,那完全就得靠自己的抵抗力和运气了……这所监狱当年动态关押的犯人,常年在几千人左右,管理人员(包括家属)也有近千人……这些犯人分别从事多种劳动,他们创造的收入也还不小,所以这里管理人员的生活,也还是很富足的,基本生活设施等也是一应俱全的……</p> <p class="ql-block">……医院遗址旁边有当年的一座老灯塔。灯塔的铭牌被锈蚀得很严重(下图),已看不太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这一遗址群附近还有一座墓地,埋在这里的也都是当年去世的管理方人员及其家属……</p> <p class="ql-block">……这座直升飞机停机坪到是近年新建的,以防有什么急事的时候可以用一下……</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当年洗衣房的后身。这座洗衣房目前仍在使用中(作为库房)。本图是洗衣房院中的一座老的洗衣池……</p> <p class="ql-block">皇家岛上的监舍相比恶魔岛上的标准要高一些,可能也因为这里关押的是相对罪轻一些的犯人吧……</p> <p class="ql-block">……能看到,这里狱舍的墙相对厚实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但如果违规,被惩处用的小黑屋看上去也还是很严酷的……</p> <p class="ql-block">……目前,有许多老建筑的屋顶已经全都没有了(本图),只有少数的被铺上瓦楞铁铁棚,保护了起来(下图)……</p> <p class="ql-block">在监舍的院子中间还有一处行刑台,(自行脑补后)看着也还是挺恐怖的……图中远方的那四块石头,就是要被问斩的犯人,被摁在地上的引颈之处……</p> <p class="ql-block">……感觉行刑的地方可能还是那个地方,但这四块石头可能已不是当时的原石了(因看不到历史在石头表面应该留下来的某种印迹)……但走近了看一看、再想一想,如果四个犯人被依次问斩,一个一个的身首异处,这场面 😱……</p> <p class="ql-block">皇家岛上保护不了的建筑物已成了危房(上图),而保存不错的当年的军官住宅,有一些还被改造成了度假用的客房(本图)……下图是原监管中心所在的山体围墙下的一个地下储藏室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建筑物已经消失了,只能由描述历史的图板来展示当年的它们了……</p> <p class="ql-block">在环岛漫步的过程中,可以走到离那座不开放的圣约瑟夫岛很距近的地方。由于只是相隔了百十米,那位犹太军官被关押的小房子,可以看得更加地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不仅这两座小岛在这里距离很近,而且这一片的景色也格外秀丽,故而这里也是很多人愿意游泳、垂钓的地方。但玩水总是有一定风险的,二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航天专家张通先生,来库鲁的欧洲航天中心做工作交流,他就是在这里下海游泳而意外溺水的……在他的去世(墓)地,有为他立的一块碑……1997年,当时的中外蜜月还在,所以他的意外也就没有演绎出来什么阴谋论的说法……本人和这位张通先生(当时他在一家大型国企任总裁)在开会时还有过点头之交(但个人之间并不熟),由于他是位回族人士,土葬又是其民族传统,所以他也就只能就地速葬而长眠他乡了 🙏……</p> <p class="ql-block">念念已久的“恶魔岛”(救世群岛)之旅,也就是这样了……历史虽然充满了一定的沉重,但毕竟是人家法国自己封建专制史上的内容,咱们中国人也不宜冒然入局、指手画脚地说得太多了……更何况咱们在那个年代,除了发配宁古塔,凌迟处决、满门抄斩等刑罚,也都还存在着呢😎……</p> <p class="ql-block">在继续对法国监狱文化的寻访、去圣洛朗囚犯中转地之前,也可以在库鲁的加勒比海风光中喘口气(夏天在赤道上转悠,还是有些艰辛的,要随身携藿香正气水,以防中暑😂)……库鲁这一带的水光天色,还是很值得欣赏一番的……下图是在入住酒店的院子里的看到的清晨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野生的椰子树遍地,自然掉落的椰子也常常被收集起来放在一起,谁想吃可以自行动手(或找人)打开……</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清晨,彩虹高挂,晨跑爱好者们已经完成了当天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海滩上的海鸟,一大群一大群地或起或落,很是随意……图中远方地面上的隆起的木桩,是一座老房子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早起的海钓爱好者也早已挥杆多时。走过去看了看,虽然鱼获还不多,但是人家玩的就是一个高兴……这位钓鱼者还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了他的鱼钩和鱼饵,虽然听不太懂他说的法语,但是他的快乐,却是明白无地传递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也有在钓鱼中的小情侣。这种感受美好的方式能出现在晨曦的阳光中,显得格外富有诗意🌹 ……</p> <p class="ql-block">在告别了库鲁外海的救世群岛和库鲁海滨之后,就去了与苏里南交界处的法圭第二大城市圣洛朗,那里过去是从海外将犯人运过来后的中转站(因为当年只有那里的河口港,才可以停靠大型船只)……本图为圣洛朗港区的管理部门所在地,这座小广场上的半胸雕像,是最早来到这里的领头的法国人……下图是颇为袖珍的该市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圣洛朗在历史上是这一带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由于港口原因,无论是将犯人运到这里,还是把奴隶贩卖到这里,亦或是移民人士来殖民地讨生活,基本上都是先到圣洛朗……下图是原港口卸货时的称重过磅处……本图是一座老栈桥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当天还遇到了法国国庆日(7月14日),这里的行政人士都在警察局的大院子里参加着露天party……本图中的是警察局的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圣洛朗现存的原犯人转运中心,规模还比较大,保护维修得也比较好……当年运来的服刑人员要在这里分类,政治犯、刑事犯,轻犯重犯等是要分开的,男女犯人也要分开……女犯人是不上岛的,她们都是关在陆地上的监狱里服刑的。当年这座海外大型监狱运转结束后,清点历史,八万多人最终活下来的有不到二千人左右,这其中的大部分是女性……</p> <p class="ql-block">……前面说过的那两部以这里为背景的越狱片,第一部《巴比龙》讲的故事是以那三座岛上的监狱生活为主要背景的,后来新拍的《巴比龙》,故事的主要背景是这座转运集中营。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来电影,对比一下镜头中的与实地中的景物……</p> <p class="ql-block">……这座转运营的环境貌似还很整齐、宽敞,也没有什么过多的严酷的设计……估计这也会让当时初到这里的犯人,感觉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种大通铺设计得对管控犯人还很实用。那道固定的铁杆是将犯人手铐的一端铐在上面用的。这样一来,人就不能自由(群体性地)活动了……</p> <p class="ql-block">……单人小牢房中窄小的床板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支撑的铁架子……</p> <p class="ql-block">……监区的的院子很开阔,这也说明当时关押的人很多,放风的时候好不至于太拥挤……图中近处的是一口盖着盖子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中转监狱遗址看得差不多了后,还可以在这座老城区转转。由于现在没有多少活跃的经济门类存在,圣洛朗目前的岁月好像有点停下了脚步,一切也都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古朴……上图中的是过去驻地长官的府邸。下图是一座街角小花园,园中的这几件木质艺术品,造型还挺别致的……</p> <p class="ql-block">……圣洛朗的主教堂是一座以木头为主要建材的教堂。虽然没有开门,但它仍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p> <p class="ql-block">圣洛朗是法属圭亚那与苏里南交界的法国边境城市,在这里过境,要乘坐印第安人留传下来的那种独木舟🛶,来渡过这条宽阔的马罗尼河。虽然现在的船已经不是由独木制成的了,而且为了实用,船上也加盖了船蓬,但整体造型还是原来的,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感觉也是非常好的👍……船工在把我的箱子拎上船、看看岸上也没有别的乘客了之后,也就开船了……虽然有点不舍,但也只能就此别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