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桂林

<p class="ql-block">  走进皖南事变的所在地茂林,我就会想起一首歌: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p><p class="ql-block"> 泾县茂林地处皖南山区,隶属安徽省宣城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灿烂文明的江南古镇。茂林建置于北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就是这样的一个“江南名镇”,却在皖南事变中染遍了新四军战士的鲜血。</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4日,驻在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的一支部队,共约九千余人,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到达茂林一带时,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因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多人外,三千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余被俘。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下令向新四军其他部队进攻。这个严重事件,震惊中外,史称“皖南事变”。</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是蒋介石一手策划并蓄谋已久的,蒋介石国民党军事当局一向视共产党为眼中钉,肉中刺。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政府称八路军、新四军不服从国民党中央政府命令、自由扩充军队等等,强令华中以及长江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以内撤到黄河以北地区。同年11月9日,中共中央表示为了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日,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部队调到长江以北,华中的部队则不能退让。但是新四军并未如共产党中央所言随即移防。另一方面,因迟迟未见移防,蒋介石通过第三战区再三下令催促新四军于12月底以前北渡过江,而按照国民党指定的北渡地点,则是日伪的强大力量所在。</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4日夜晚,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由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准备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经江苏南部向长江以北转移。5日,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遭到顾祝同部队的包围。6日,顾祝同率第三战区之第32集团军五十二师、四十师8万多人,在蒋介石命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总攻。7日,新四军到达旌德以北的星潭地区,被国民党部队阻住。叶挺军长决心强攻星潭,杀开一条血路继续前进。但可惜这个意见未被采纳,贻误了战机,被迫循原路返回丕岭以西。8日,上官云相所部凭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器,疯狂冲锋。上官云相还传了蒋介石的手令:活捉叶挺奖十万元,活捉项英、袁国平各奖五万元。叶挺军长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2日晚,叶挺在石井坑亲自组织突围。</p><p class="ql-block"> 双方火线冲突进行了七天七夜,新四军因兵力薄弱陷于绝境。为保全部队,叶挺致书上官云相,指责其“背信弃义”,表示愿往上官总部协商。14日叶挺一到上官处即被扣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于突围时阵亡。同日,新四军茂林阵地完全被占领。全军约9000人,除约2000人在黄火星、傅秋涛率领下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阵亡。</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针对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决定,中国共产党进行回击,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在军事上自卫,在政治上反攻。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同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声讨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摧残抗日力量、破坏统一战线的滔天罪行。</p><p class="ql-block"> 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在泾县城郊的水西山修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陵园占地 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陵园的圆形广场四周有九根高低不一的石柱,其中陵门前的两根完整石柱共同托起一根横梁,象征着新四军九千将士中两千突围战士继续奋战的英勇壮举,而七根残缺不全的石柱着寓意七千将士的命运悲剧。</p><p class="ql-block"> 2001年,为纪念皖南事变60周年,泾县人民政府在“皖南事变”发生地茂林建41.1.7标记物广场。 41.1.7表示皖南事变发生的时间, 标记物后面的红色大理石墙体象征着一面红旗,墙体上记载着“皖南事变”的经过。”主战场标记物,由纪念广场、立体字样和背墙等组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标记物主体工程为大理石砌铸而成的立体形“41.1.7”字样,苍然雄浑,壮严肃穆,表示“皖南事变”发生的时间。标记物后边是大理石砌成的由左向右逐渐增高的背墙,象征着一面红旗,墙体记载“皖南事变”的经过,整个纪念广场拾梯而上。广场背景是巍峨的东流群山、庄严的魁山飞雄塔和烈士墓。半个多世纪以来,烈士们长眠在这里,他们的英灵会安息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许桂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