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北马其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 🇲🇰)</b></p><p class="ql-block"> 北马其顿,是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曾经是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南部与希腊接壤,西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东部与保加利亚接壤,西北部与科索沃接壤,北部与塞尔维亚接壤。人口183万,大多数居民是南斯拉夫的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占25%左右,其次是土耳其人、罗姆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罗马尼亚人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北马其顿属于一个中上收入国家,自独立发展开放经济以来,经历了相当大的经济改革。现在是一个发展指数高、收入不平等程度低的发展中国家;并为其全体公民提供社会保障、免费医疗保健系统、及免费教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北马其顿是北约成员国。也是欧洲委员会、世界银行、欧安组织、欧洲自由贸易协定、BSEC和世贸组织的成员。自2005年它已正式申请加入欧盟,目前仍在候选审批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斯科普里(Skopje)</b></p><p class="ql-block"> 斯科普里是北马其顿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该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绝对是一座充满对比与魅力的城市:既有千年的历史痕迹,又有现代创意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b>马其顿广场 (Macedonia Square)</b></p><p class="ql-block"> 是首都斯科普里的主要广场。也是北马其顿最大的广场,总面积为18,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该广场位于市中心,横跨瓦尔达尔河。是当地人民庆祝圣诞节平安夜,以及其它各种大型庆典的场所。毫无疑问,这里是马其顿共和国的心脏地带。马其顿第一任总统基罗•格利戈罗夫就是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布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北马其顿共和国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马其顿广场中心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巨大青铜雕像。底座的武士雕像似众星拱月,外围是音乐喷泉和群狮雕像。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历史上的著名统治者。马其顿人对他崇拜是如此显而易见,不知何故?</p><p class="ql-block">上网咨询。网上介绍说是北马其顿人认为自己是古代马其顿人的后裔,因此将亚历山大视为他们历史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亚历山大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是他们民族血脉和辉煌过去的象征。这种联系使得亚力山大的成就,比如建立庞大帝国和传播希腊文化等,被视为北马其顿人自己祖先的荣耀。特别是在前南斯拉夫解体和北马其顿独立后,构建一个独特的民族身份变得至关重要。将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国家英雄,有助于强化本国与邻国希腊的区别,并提供一个强大且独立的民族叙事。这种历史叙事为国家提供了凝聚力,并在文化和政治上确立了自己的位置。难怪在这里,到处都是亚历山大的雕像,和以他命名的公共建筑。</p> <p class="ql-block"><b>石桥(Stone Bridge)</b></p><p class="ql-block"> 石桥是一座建于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古桥。有十二个半圆拱门,全长两百多米。斯科普里市中心以瓦尔达尔河为界,分为老城与新城,北岸是老城,南岸是新城。石桥是斯科普里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桥上,你能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无声对话。</p> <p class="ql-block">乍一眼,以为美女在桥下跳水。定睛细看,原来是栩栩如生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桥,串起了古城与新城。新城的街道两旁是各种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酒吧、精品店。满街都弥漫着烤肉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老城街区內的土耳其大巴扎人声鼎沸。穿过老桥,恍若穿越数百年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在古老的石桥旁,另外建有两座新桥。一座为机动车辆行驶的公路桥,另一座则是通往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塑艺术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桥上环顾二岸,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现代和古典的雕像,一座新兴的艺术城市展现在眼前,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斯科普里真是一座雕塑之城,到处都可看到形态各异的雕塑。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满街的雕塑让你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从母亲怀孕到养育儿女的一组雕塑,生动传神。</p> <p class="ql-block">现实中的母亲坐在一旁😄。</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雄狮雕像。</p> <p class="ql-block">马其顿共和国考古博物馆。两排造型各异的人体雕像立在通往博物馆的石桥上。</p> <p class="ql-block">马其顿国家剧院。</p> <p class="ql-block"><b>圣. 克莱门特教堂(St. Clement Church )</b></p><p class="ql-block"><b> </b>建于1990年的圣克莱门特教堂是北马其顿最重要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当年是献给奥赫里德的圣克莱门特以纪念其诞辰1150周年。</p> <p class="ql-block"><b>大屠杀博物馆(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b></p><p class="ql-block">大屠杀博物馆于2011 年3 月开业,位于斯科普里旧犹太区的中心。大屠杀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当年被纳粹杀害的7,144 名马其顿犹太人而建立的。这是当时马其顿的犹太人口的98%。<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戰期間馬其頓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納粹及其盟友1941年佔領了這個地區, 7千1百多名馬其頓猶太人被送往波兰的納粹集中營。遭到了屠杀。如今在这个只有两百位左右犹太人幸存的国家里,一切都不复从前。</span></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几个转筒上密密麻麻刻的都是被屠杀的犹太人名字。墙上一块块粘贴的都是在纳粹占领期间被破坏的犹太人坟墓支离破碎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束吊顶灯共有7千多颗金光灿灿的小星星,意指</span>当年被驱逐到波兰特雷布林卡犹太集中营的马其顿犹太人,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惨遭屠杀后,他们的骨灰被风吹散,地球上</span>没有他们的坟墓没有墓碑,他们就像我们眼前的这束金光灿灿的小星星一样,仍然在我们眼前闪烁着光芒。</p><p class="ql-block">馬其頓議會議長塔拉特·查費里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大屠殺。我們不允許反猶太主義,仇恨語言,不寬容,排外或者任何違反人權的現象”,他还指出,在首都斯科普里的大屠殺紀念館一邊是教堂,另一邊是清真寺,這標誌著馬其頓所有的種族社區都可以自由和開放地生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修女 特蕾莎纪念馆(Memorial House of Mother Teresa)</b></p><p class="ql-block"><b> </b>是为纪念伟大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而建,德兰修女又名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她创立的仁爱教会为数以万计的印度加尔各答难民提供了援助。纪念馆不仅将其一生事迹展现给观众,还保留了她生活、使用过的房间及物品,是瞻仰纪念伟人之地,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其故乡斯科普里市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1910年8月26日,特蕾莎修女<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生在马其顿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从小就对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1931年,她决定成为修女,并前往印度加尔各答传教。在那里,她目睹了贫困和疾病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1950年特蕾莎在印度创建了“仁爱之家”组织,专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患病、残疾或垂危的人。她带领修女们和志愿者们,日夜不停地照顾这些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使者”,被誉为“天使般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在她的带领下,“仁爱之家”迅速扩展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特蕾莎修女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成为全世界的慈善典范。<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7年特蕾沙修女逝世。她的一生都致力于帮助穷人和患病的人,一生都在为他人奉献。</span>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的言行和精神都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激励着大家去关爱他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是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爱他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的生平和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慈善和奉献。</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她不同时期的照片,她曾睡过的小床。</p> <p class="ql-block">她曾穿过的莎丽。</p> <p class="ql-block">1997年9月13日,印度加尔各答特蕾莎修女葬礼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的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修女 特蕾莎的精神永远留在入们心中。让我们铭记她的贡献,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传承她的精神,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仁爱和慈悲传遍开来,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仍末完工的新的东正教教堂,金色的外观真漂亮!</p> <p class="ql-block"><b>卡列城堡(Kale Fortress</b>)</p><p class="ql-block">卡列城堡(凯勒要塞)始建于6世纪拜占庭时期的古城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拜占庭时期抵御斯拉夫人的坚固要塞,</span></p> <p class="ql-block">城堡位于斯科普里城市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斯科普里。</p> <p class="ql-block">体育馆。</p> <p class="ql-block">早先城堡围墙石材取自公元518年因地震损毁的古城斯库皮。古城堡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了无数风雨,见证了多次入侵和破坏,城堡城墙只剩下一些残缺不堪的废墟,我们现在看到的完整城墙是2006年重建的,重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当年的雄伟。</span></p> <p class="ql-block">力量、荣誉、胜利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救世主教堂 (The Church of Holy Saviour)</p><p class="ql-block">救世主教堂建于14世纪。教堂在1689年遭遇了一场大火。<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19世纪初保存最古老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马其顿内部革命运动时期最能干的领导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策德耳切夫( GotseDelchev)</span>的石棺安放在教堂院内。1903年5月,哥策德耳切夫( GotseDelchev)在与ー支土耳其军队的遭遇战中牺牲。教堂里有一个博物馆展览,专门展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策德耳切夫</span>生平和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这最老的教堂前全组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斯科普里地震博物馆(Museum of the City of Skopie)</b></p><p class="ql-block"> 1963年7月26日5时17分,一场6.1级大地震摧毁了斯科普里。这是当年的老火车站旧址。西立面墙上时钟永远停在了地震发生的时刻。大地震发生后,当时的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反应迅速,即刻发表讲话、安排救援并亲自赶到现场。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救援之手。由联合国协调的援助这座遭受重创的城市的全球倡议,是二战结束以来东西方国际社会首次大规模统一合作,使得整个项目成为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地震博物馆建于1963年地震中部分幸存的这个老火车站内,展出震前城市的辉煌与震后的重建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打红叉的都是当年地震时被毁坏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这场大地震以及后面大大小小的余震摧毁了这座城市的80%的建筑,造成近1100人死亡,3-4千人受伤,近20万人流离失所。</p> <p class="ql-block">当年地震后的废墟照片。提醒人们要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我们非常幸运,到达斯科普里的第二天晚上恰逢当地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青少年世界杯民族歌舞大赛。表演埸地正在我们下榻酒店门口的马其顿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塌的旅馆“Skopje Marriott Hotel”。就在广场旁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吃了晚饭早早的就去广场,谁知已没有几个椅子🪑空着了。</p> <p class="ql-block">演出还没开始,已座无虚席,晚到的只有站着看了。</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从台上国旗显示共有十几个国家派来代表参加。各国选手们都身着他们自己国家的传统服装,举着他们的国旗缓缓进场。一个个都好年轻啊!</p> <p class="ql-block">连此时正在战火纷飞的乌克兰🇺🇦也派出选手参加。轮到他们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好久。</p> <p class="ql-block">分享几张演出照片及录相。</p> <p class="ql-block">乌克兰队🇺🇦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墨西哥队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在场边与保加利亚和墨西哥的小演员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b>斯托比(Stobi)古城遗址</b></p><p class="ql-block"><b> </b>这座古城坐落在一个肥沃的山谷中。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Paeonia的一个古镇,后来被古马其顿征服,最终成为罗马马其顿省Salutaris的首府。它位于北马其顿的格拉茨科附近,座落在从多瑙河通往爱琴海的主要道路上,具有战略重要性,使其作为当时的贸易和战争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古城Stobi是从古罗马时期发展起来,但在罗马时期(5世纪末)<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城市经历了一场可怕的转折。公元479年,它被西哥特国王西奥多里克洗劫一空。随后市民们重建了这座城市,但在518年,又遭受了一场强烈的地震。6世纪时又受到阿瓦罗-斯拉夫入侵,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这座古城现在只剩下今天我们看到的残垣断壁。</span></p><p class="ql-block"><b>发掘历史</b></p><p class="ql-block">1924年到1936年,南斯拉夫考古学家首先发现了该市的公共和私人建筑,然后发现了建于3世纪的城市剧院。1970年后美国考古学家参与,陆陆续续发现更多的古遗迹,希腊晚期的坟墓,中央大教堂,以及第二犹太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和古典时期的青铜雕像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陶瓷物品。多个9至12世纪的斯拉夫坟墓,圣公会大教堂…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古城遗址群内拥有丰富的宫殿遗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教堂,还有喷泉,澡堂,各种民居,…以及不同时期的坟墓。这里还</span>有古代的青铜雕像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陶瓷物品,宗教文物遗产。</p> <p class="ql-block">又见到一座曾经被埋没多年的古罗马剧场。</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柱</p> <p class="ql-block">绚丽的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城遗址的途中还顺路参观了一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葡萄酒🍷厂。</p> <p class="ql-block">品酒师向我们介绍他们生产的各种红、白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并指导我们品尝这里生产的红、白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b>骨头湾 (Bay of Bones)</b></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当地被偶然发现的史前时期人类生活在“水上平台”的遗迹。如今被建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水上民史博物馆。这里面有一个展览厅,一个重建的史前定居点,其中有24座重建的史前房屋,以及一个公元1世纪的罗马城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格拉迪斯特半岛的南岸的骨头湾靠近Peshtani村。是史前帕拉菲特居民的定居点,那时的居民不仅住在山的周围,同样居住在湖上。他们用许多高高的木桩在湖面上支撑起一个平台,平台上搭建起一个个小茅草棚、平台通过一座狭窄的桥与陆地相连。据专家考证分析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大型陆上动物的入侵而设计、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1997年第一次水下考古时,发现在骨头湾这片离岸边十米左右3.00至5.00米深度的湖床上,有大量人为设置的木桩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可移动的</span>考古文物。这些木桩和文物按时间顺序属于青铜时代末期,即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公元前700年),然而,通过最新的研究,时间框架已经扩大,并确定了从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五千年中期就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从1997年至2005年间陆续进行的发掘过程中,前后在这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度为155米(东西)和55米(南北)的区域里共发现了约6000多个木桩,</span>它们覆盖了大约8.500米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桩居作为特定微环境中人类居住习惯的一种类型,是史前时代的特点,(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晨荡舟在圣缁姆泉水湖(St.Naum Springs),湖是由许多地下泉水形成。湖水清澈透明亮,水底的水草清𥇦可见。</p> <p class="ql-block">导游是个年仅16岁的胖小伙子,一个暑期打工的中学生。他指着🫵水面上不断泛起的一圈圈涟漪,及从水里冒出来的一串串小气泡,说这就是一处泉眼。</p> <p class="ql-block">中国游客称这里是马其顿的九寨沟。</p> <p class="ql-block">圣缁姆泉水湖的水最后都流入了奥赫里德湖(Ohrid)</p> <p class="ql-block"><b>圣瑙姆修道院(St.Naum Monastery )</b></p><p class="ql-block"> 是马其顿东正教修道院。圣瑙姆修道院由奥赫里德的圣瑙姆本人于905年建立。圣瑙姆也被埋葬在教堂里。该修道院位于北马其顿,沿着奥赫里德(Ohrid)湖,在奥赫里德市以南29公里(18英里),这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而隐匿在这美景之中的圣瑙姆修道院,更是以其传说中神秘的治愈慢性疾病的效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寻求心灵慰藉与安宁的朝圣地。</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拜占庭和斯拉夫传统特色,古朴而庄重。主体建筑由巨大的石块砌成,厚实的墙壁彰显着岁月的厚重。教堂的穹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圣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岁月里,修道院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却始终坚守着那份宁静与神圣,成为当地乃至整个巴尔干地区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相传,圣瑙姆本人生前就具有治愈怪病的神奇能力。他曾用当地的湖水和草药为患病的人们治疗,曾经让许多人重获健康。<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至今日,仍有众多信徒和游客慕名而来,希望在这里找到身体和心灵的慰藉。因为圣瑙姆就埋在这教堂的下面,所以信徒们相信,只要将自己的身体贴近这里,那个万能的圣瑙姆仍会保佑你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院子里还放养了一只漂亮的孔雀。</p> <p class="ql-block"><b>奥赫里德(Ohrid)</b></p><p class="ql-block"> 奥赫里德是马其顿第七大城市,与阿尔巴尼亚相邻,在奥赫里德湖边依山而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欧洲最古老的定居地之一。</span>奥赫里德曾经一度拥有过365座教堂,是斯拉夫世界中的基督教文化中心,因而得名“巴尔干的耶路撤冷"。城市的许多古建筑和古迹,让它成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是马其顿著名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宛如梦幻般的小城,座落在</span>奥赫里德湖旁,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葱郁的山林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街上卖花的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b>圣索菲亚教堂(The Church of Saint Sophia )</b></p><p class="ql-block"> 是北马其顿奥赫里德的一座教堂。这座教堂是北马其顿最重要的古迹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它被改建为清真寺。教堂内部保存着11、12和13世纪的壁画,这些壁画代表了当时拜占庭绘画中一些最重要的成就。教堂的主要部分建于11世纪,而外部建筑由大主教格雷戈里二世在14世纪建造。</p><p class="ql-block"> 1996年和2003年发行的1000马其顿第纳尔钞票的背面图案就是圣索非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b>造纸博物馆(Paper Museum)</b></p><p class="ql-block">参观全世界仅存的七家之一的手工造纸工作坊,了解手工制做纸张的工艺流程,以及15世纪的古法印刷技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b>公元前二世纪</b>开始的 手工纸制做。</p><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造纸是中国的4大发明之一。但不记得是从哪一年发明的。上网查了一下,造纸术的确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用树皮、破布、渔网等作为原材料造纸而成为造纸术的祖师爷。这样来看不是比他们还晚吗?不知真正谁更早?</p> <p class="ql-block">看这过程和我们中国的宣纸制作非常相似。</p> <p class="ql-block">古老制作的手工纸及古法印制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用小盆鲜花装饰的花廊,漂亮有创意!但我马上想到是挂这么高,每天浇水多不方便啊,我家领导说我是替外国人担忧😁。</p> <p class="ql-block"><b>奥赫里德湖(The Lake Ohrid)</b></p><p class="ql-block"> 奥赫里德湖形成于250多万年前,是欧洲最古老、最深的湖泊之一。最大深度近300米。湖水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晶般清澈,</span>被誉为“欧洲的蓝宝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湖是200多种特有物种的家园,其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全球重要性。</spa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整片区域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公园,有公共游泳池,有儿童游乐场,还有许多童车出租。湖里有人在划板,还看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画写生的残疾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民族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乘游船,观湖景。硕大的游船,仅我们12人,我们问导游是包船吗?导游说不是,哇,我们真幸运,普通船票享受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船待遇。</span></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红瓦小𡋾墅。是当年专为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修建的,导游说“湖边的小蓝门是专用电梯,直接通到𡋾墅内,可铁托仅来住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沿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和我们的导游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从游船上看到暮色中的奥赫里德的天际线,真美!</p> <p class="ql-block"> 当晚的晚餐,安排在奥赫里德郊外一家私人酒庄里。酒庄座落在郁郁葱葱高低起伏的葡萄园中。是一个家庭经营的酒庄。</p><p class="ql-block"> 奥赫里德地区有着炎热、干燥的夏天和温和的冬天。加上适度的降雨量,为葡萄完美成熟提供了理想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b>斯托扬父子(Stoyan & Brother)酒庄</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兄弟俩共同经营的家庭酒庄。过去父亲Stoyan一直经营着这个传统的家族酒庄 ,<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葡萄酒的热爱是家庭友谊和联系的稳固基石。</span>父亲去世后,已经事业有成的兄弟俩(哥哥Vancho巳是海关货运处的经理,弟弟Nikolce也已是成功的牙医)<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临着巨大的决策,是放弃这一遗产或为保护遗产而奋斗的挑战。他们最终选择接受挑战,并注册成立了“Stoyan & Sons”家族酒庄,为延续和复兴家族酿酒传统的梦想而共同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照片中弟弟简单的向我们介绍釀酒过程。他说:“我们生产的葡萄酒的独特性和优雅不仅归功于原材料的质量,还归功于我们对每瓶葡萄酒的激情和热爱!我们渴望与所有欣赏生活之美的人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户外露台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着院里的满架绿莹剔透的葡萄,</span>啜饮他们自家酿造的精致葡萄酒,彻底放松身心,品尝传统的马其顿家庭美食。为我们的相遇干杯!</p> <p class="ql-block">太阳下山了,放羊的老汉也赶着羊群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一天结束了,明天我们将要抵达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阿尔巴利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