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按照既定的日子中午驾车去牡丹江的镜泊湖,路上几经暴雨都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车轮,傍晚时分顺利抵达镜泊湖。</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境西南部,距宁安市50公里,海拔351米。远在1000年前的唐代,居住在这里的满族先民——靺鞨人称镜泊湖为忽汗海,辽称扑鷰水,金称必尔腾湖,清初宁古塔流人以湖水照人如镜而命名为镜泊湖。</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组成,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此可以远眺毛公山</p> <p class="ql-block">朱德元帅手书碑刻“镜泊湖中共泛舟,清风款款遇船头。山青树密有斑虎,水绿波平无白鸥。林局转输材木快,鱼场养殖鲤鲢优。殷勤利用天然境,事业新兴万古留。”字写得朴实无华,尽显浩然之气。</p> <p class="ql-block">在写有“平波宝镜”四个小篆大字的大型铜雕前,注有镜泊湖名称的来历。</p><p class="ql-block">相传,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弭祸。这件事传到了天庭,引起了天神的注意,盗走了宝镜,红罗女上天索取,发生了争执,宝镜掉落,光芒闪炼,飘落到人间。不偏不斜,正好落在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自此,在群山之中出现了一片波平如镜的湖水,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个美名,叫它镜泊湖。</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是火山熔岩堰塞湖。湖的出口处,由玄武岩构成陡峻的峭壁,湖水由上冲泻而下,形成一个宽约30多米、落差20多米的镜泊湖瀑布,俗称“吊水楼”。</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有八大景点: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吊水楼瀑布、城墙砬子、镜泊湖珍珠门、老鸹砬子、道士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网络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景区景观资源特征,镜泊湖百里长湖之中,山中有湖,湖中有岛。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p> <p class="ql-block">走过"少奇小路",整个镜泊湖在林中缝隙间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1983年时邓小平同志到镜泊湖休假时,做了“镜泊胜景”和“镜泊湖宾馆”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吊水楼瀑布,又称镜泊湖瀑布,位于镜泊湖的北湖头。吊水楼瀑布非常的壮观,是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它与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在距今12000年到5140年前曾有多次火山喷溢活动,熔岩浆堵塞了牡丹江古江道,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 留下了典型、稀有、系统、完整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和风光旖旎的水体景观以及峡谷湿地等自然地质景观。</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是火山熔岩堰塞湖,湖的出口处,由玄武岩构成陡峻的峭壁,湖水由上冲泻而下,形成一个幅宽约70余米,雨水量大时,幅宽达300余米。落差20米。</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瀑布形成原因,镜泊湖瀑布上方的熔岩台地与下方的深潭落差超过10米,陡崖显示为一次巨厚的熔岩流冷凝成岩,而下游的河谷狭窄,当谷地被熔岩流充满时很容易阻塞,可在该区形成多处熔岩鼓包。随着熔岩流的进一步活动,一旦在下游找到突破口就会在其上游引发结壳层之下的熔岩流快速流失,因此就在该区形成至少一个大型的熔岩塌陷构造。当河流通过这个大型的熔岩塌陷构造时就形成初始瀑布。</p> <p class="ql-block">而随着每年洪水的爆发将塌陷构造底部的岩块搬走,瀑布也逐渐向上游方向后退,这便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镜泊湖瀑布。镜泊湖瀑布就是河流经过熔岩塌陷构造边缘陡崖所致。</p> <p class="ql-block">丰水期三面溢水,瀑布长一百多米水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波涛翻滚,飞流直下,声震如雷,更有露漫岸秀,任石阻崖隘,只是冲关奇口。每逢雨季或汛期,水声如雷,激流呼啸飞泻,水石相击,白流滔滔,水雾蒸腾。</p> <p class="ql-block">瀑布两侧悬崖巍峨陡峭,怪岩峥嵘。站在崖边向深潭望去,如临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p> <p class="ql-block">观瀑亭旁还有一棵古榆,踞险挺立于峭崖乱石之间。斑驳的树影中,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岩而立,人称“观瀑亭”。于1983年,建在黑龙潭南侧崖壁上。五角平檐钻尖式,高6米。此亭孤立黑龙潭边,与悬崖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枯水期时,可登亭凝望瀑布;丰水期时,瀑布之水奔腾咆哮,从亭子底座涌向崖下的红罗桥,此亭傲然挺立,仿佛水中琼阁,气势恢宏,绮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古榆下尚有一条经人工凿成的石头阶梯蜿蜒伸向崖底的黑龙潭边,枯水期间,潭水波平如镜。</p> <p class="ql-block">黑龙潭是吊水楼瀑布飞流直下之地。熔岩随道塌陷后,镜泊湖湖水从熔岩随道断面跌下聚合而成。潭深32米,呈圆形,最大直径100余米。其南、西、北部为黑色的玄武岩悬崖峭壁,高12-14米。东侧为缺口,潭水从此处流入牡丹江。黑龙潭水质清澈,鱼类较多。冬季,潭水不冻,水温约8°C。</p> <p class="ql-block">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最为著名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最大的熔岩气洞塌陷型瀑布,也被称作镜泊湖龙眼。丰水期三面环水时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吊水楼瀑布悬崖跳水表演</p> <p class="ql-block">从1983年以来,景区职工狄焕然一直在吊水楼瀑布表演悬崖跳水。2008年10月5日,狄焕然在镜泊湖吊水楼瀑布跳水,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观镜泊湖瀑布跳水有感》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绝/施正威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宝镜遗藏在火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神寻迹跳龙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人争看红罗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见镜泊烟雨间。</span></p> <p class="ql-block">赶上景区里的古装表演,听解说表演的大致内容是,唐朝藩属国渤海国王子返回国家,与相爱的红罗仙女被妖魔阻隔,王子从瀑布上跃入黑龙潭,打败妖孽有情人终成眷属。</p> <p class="ql-block">在湖的北岸半岛上,有一些建筑别致的小别墅和旅游设施,这就是镜泊湖的游览中心镜泊山庄。除了镜泊山庄等以外,整个湖周围很少有建筑物,只有山峦和葱郁的树林,呈现一派秀丽的大自然风光,而这正是镜泊湖的诱人之处。</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同志在镜泊湖纪念馆坐落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镜泊山庄龙泉头山上,由少奇木屋、少奇小路、奇径碑园、少奇在镜泊湖纪念亭组成,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有刘少奇主席简介、刘少奇与镜泊湖文字介绍、刘少奇与镜泊湖(图框3幅)、刘少奇与东北(图框22幅)、刘少奇视察东北林区时穿过的雨衣、刘少奇视察东北林区时穿过的雨靴、刘少奇曾使用的电话机、刘少奇曾使用的床、刘少奇旧居的座椅,以及关于刘少奇的书籍和画页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奇在镜泊湖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钓鱼台别墅</p> <p class="ql-block">少奇小路和奇径碑园作为连接瀑布和山庄区域的重要游客游步道,知名度逐年增加,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奇径碑园是镜泊湖一处碑林景观。这里总共有170多通碑。走进这条林荫大道,仿佛走进“翰林书院”的文化之路。树立在道路两旁碑文的字眼,你会情不自禁去咏诵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170多通碑,取决于不同的书法和字数,碑的大小和版面也会不一样。有的大到近百吨,小的则不足一吨。石碑的形状各异,雕刻不同的诗句,充分的展现了石头与书法之美。</p> <p class="ql-block">从500多首关于镜泊湖的诗词歌赋中精选出来的诗词名句邀请全国著名的书法大师们来撰写,然后雕刻在自然石上,成为不会腐朽的诗作。</p> <p class="ql-block">这里更历代书法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其中有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黄庭坚、米芾等集字碑刻,也有今人陈叔亮、启功、欧阳中石等辈书艺刻石。</p> <p class="ql-block">碑园堪赏生花笔,奇径细品名家诗。</p> <p class="ql-block">在零星小雨中见到路上叶剑英元帅题诗碑:“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药师古刹,是湖畔佛教圣地,红墙古寺与湖景相映。</p> <p class="ql-block">听说牡丹江有三大怪:牡丹江不盛产牡丹花,宁古塔没有塔,绥芬河流在东宁怀。走了一小段曲曲折折的小路,望见绿树丛中的红墙和金光闪烁的琉璃瓦基顶,来到了庄严的药师古刹山后墙。此时不是镜泊湖的旅游旺季,游人寥寥,居高临下,可遥望湖区宽阔的水面。雨后的湖边空气清新,还夹着丝丝来自湖面的凉爽。</p> <p class="ql-block">从镜泊湖北门进入风景区,有红罗女文化园。其主体雕塑即为红罗女,婷婷而立,玉体天香,红色裙裾随风飘荡,螺髻初簪秀发如云,左手歇一小鸟以象征自然精神,右手把一支长箫以象征人文精神,有女如玉,君子好逑。千百年厚重的文化积淀,用雕塑的形式展示出来。红罗女常被描述为镜泊湖边的渔家女或织女,因常穿红罗裙得名,兼具美貌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红罗女是镜泊湖畔的渔家女,因善织红罗衣裙得名。在百年大旱时,她梦见湖底宝镜可解旱灾,遂潜入湖底制服湖怪取得宝镜。宝镜降雨解旱后,湖因其得名“镜泊”(意为“清平如镜”)。后红罗女以宝镜考验追求者,最终选择了一位认为“善良无私的心最宝贵”的猎人共度余生。</p> <p class="ql-block">红罗女也就成了镜泊湖的女神。还有那美丽的传说。红罗女于湖岸夜夜吹箫,鱼儿鸟儿夜夜前来倾听,令镜泊山川有幸,草木生辉。</p> <p class="ql-block">故事融合满汉文化,如红罗女的织锦技艺象征农耕文明,猎人形象体现渔猎传统,宝镜则蕴含道教神话色彩。</p><p class="ql-block">自然崇拜:镜泊湖的形成传说(宝镜化湖)及红罗女降服湖怪的情节,体现东北少数民族对自然力的敬畏与征服。</p> <p class="ql-block">来到吊水楼瀑布附近的渤海风情园,这里通过“渤海民族风情组雕”“大祚荣圆雕”等作品,再现唐代渤海国的历史风貌与靺鞨族民俗。看到了大小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雕塑和场景,最引人瞩目的是中间高上威武的大祚荣圆雕。园里没有太多介绍,回来后经查史料,得知在唐代,位于牡丹江宁安市的渤海镇,是渤海国重要的都城,大祚荣是中原汉唐文化与东北地区古民族文化相融汇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大祚荣(?—719年),本名祚荣,无姓,后因其尊称而取姓为大氏,是中国古代民族——靺鞨族粟末部人,公元7世纪末中国东北地区渤海郡国的创始人(698—719年在位),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政治家,史称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p> <p class="ql-block">大祚荣是靺鞨部落的首领,在公元713年建立自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后被称作渤海国君主。大祚荣在位期间,渤海国势力范围广泛,南与新罗以泥河为界,东至日本海,西接契丹,北达黑水靺鞨。他与唐朝保持频繁往来,模仿唐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有重要贡献。唐中宗时,大祚荣派子入唐,表示臣服,唐朝册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p> <p class="ql-block">大祚荣在位期间,执政长达22年,其统治时期见证了渤海国的繁荣兴盛。他领导下的政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为渤海国的长期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作为红罗女文化园副园的一部分,该组雕塑以艺术形式再现了渤海国的风土人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民族民俗元素。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渤海国人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打渔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渤海国是大唐王朝的附属国,每年以方物进贡朝廷。浮雕也记录了渤海国王与大唐使者宫廷欢宴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靺鞨[mò hé]中国古代民族名,又称“靺羯”,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时写作靺羯(见“鸿胪井碑”)。</p><p class="ql-block">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一直延传。</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宁古塔景点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境内,是镜泊湖景区内以清代流放文化为主题的历史体验项目,通过复建古城、实景演艺等方式展现宁古塔的历史变迁与满族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景点特色与历史背景,宁古塔原为清代东北边疆重镇,因气候苦寒成为流放犯人之地,现通过镜泊湖景区的风雪宁古塔项目重现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该项目分为城门区、商贸区、流人文化展馆、将军府及七子诗舍等区域,融合满族建筑、流人文化及《甄嬛传》影视元素(如复刻倚梅园场景),提供沉浸式历史体验。</p> <p class="ql-block">宁古塔并非实际塔体,其名源于满语“六个部落”,为清代东北边疆军事重镇及流放地。清初,大量政治犯、文人被流放至此,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的融合。如今景区通过复建古城、情景剧等,还原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里历史气息特别浓厚,展现出了宁古塔从苦寒之地向现在宁安鱼米之乡的变迁故事。</p> <p class="ql-block">宁古塔是通过三个方面三个片区来讲述,作为四百年前东北边疆,宁古塔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所辖的疆域以及流人来到这里和当地的百姓满汉相融和,创造了咱们独特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宁古塔区旁边复刻了电视剧《甄嬛传》当中倚梅园的一个场景,这是一个网红拍照的打卡地。</p>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p class="ql-block">久闻渤海名,今得见真容。来到了渤海国上京城宫城遗址。走在上京龙泉府,只见立体花坛排列在高大的宫墙前,宫门巍峨,宫城遗址微缩景观,以中轴大街为线,分为东西两半城,作棋盘状布局。</p> <p class="ql-block">渤海国,靺鞨(Mòhé)人的国家,起于唐初,末于唐后。渤海国(698-926年)是七世纪末至十世纪初,建立于我国东北及相邻地区的接受唐王朝册封的地方民族政权。</p><p class="ql-block">唐朝初期,东北地区高句丽王朝被唐所灭,唐王朝统治了高句丽在东北控制的土地,部分粟末靺鞨人、白山靺鞨人和高句丽遗民由世居之地移居至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以粟末靺鞨为主发展起一个东北地方政权——渤海国。</p> <p class="ql-block">其全盛时期的疆域包括我国东北大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和朝鲜北部地区,全盛时期设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人口达300余万,政治、经济和文化稳定、繁荣、发达,被誉为“海东盛国”。</p><p class="ql-block">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926年为辽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p> <p class="ql-block">渤海国的前身是靺鞨。靺鞨(羯)是由肃慎——挹娄——勿吉——靺鞨一脉发展而来,是生活在东北亚内陆核心地区的一支古老民族。这支民族一直生活在松花江以东至海边的地区内,与中央政权关系时冷时热,往来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三国至隋唐期间,靺鞨分成七部。其中栗末靺鞨规模较大,他们先是依松花江北流段的东岸,傍水而居。因松花江古称粟末水,因此以粟末”命名。(上游称粟末水,下游称那河)就是这支靺鞨族之粟末部开始崛起,并最终建立了渤海政权,发展成为渤海国。</p> <p class="ql-block">粟末靺鞨,在唐太宗和唐高宗兴兵伐句丽时,他们和白山靺鞨都帮助唐兵,也出兵配合唐朝作战。所以在句丽被灭以后,他们都成了唐朝的功臣。于是,粟末靺鞨乘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地盘。</p> <p class="ql-block">渤海国建立后,兼并了与其紧邻的南部黑水靺鞨等部,后来北部的黑水靺鞨也归附之。唐朝末期,因其末落,契丹人开始向外扩张,渤海国开始受到西部契丹人的攻击。公元926年8月,渤海国全部府州彻底被契丹国灭掉。存在200多年的渤海国,被契丹攻灭后,黑水靺鞨遂转而归附契丹,一大半人逃往同族的黑水靺鞨,历经百年逐渐融合形成女真民族。</p> <p class="ql-block">女真族主要来源黑水靺鞨,是粟末靺鞨的近邻,是同属一个民族的不同部落。女真族经过不懈努力,在辽国(契丹)统治下崛起,进而灭掉辽国,建立金国,这也是一报还一报吧。在白山黑水之间延续,直至后来的后金、大清……</p> <p class="ql-block">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国家考古公园</p><p class="ql-block">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为我国盛唐时期地面建筑遗址,保存最丰富,布局最完整的一处古都遗址,在城市选址布局,建设方式,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均借鉴了唐代最高文化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1M2uwOH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藏于日本的这块唐代石刻,镌刻着一段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故事】</a></p> <p class="ql-block">考古遗址公园是响水“两化”项目的文化价值核心,他以真实完整的保护遗产本体为目的,探索阐释与传播遗产价值的有效途径,促进遗址公园同周边经济协同发展,建成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渤海上京城宫城遗址宫城居皇城之北,其范围东西1050米,南北1400米。可划为宫城、东掖城、西掖城和圆壁城四部分。</p><p class="ql-block">宫城位置、格局与唐长安城太极宫相同,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南北长720米、东西宽620米,外环城壕,石筑城墙宫城共开4门,正南门俗称“五风楼”,中间为大型门殿,两侧开有侧门。西侧南门门道有车辙沟,东区对称处修有假门,有门楼无门道。宫城东、西墙中间各有门通东、西掖城。北门与郭城北门隔圆壁城相对。宫墙北部两角残存角楼基址。</p> <p class="ql-block">宫城中区,为前后排列的5座宫殿建筑基址。第1、2、号宫殿及廊庑、广场,设施齐全,规模宏大,是主要的朝会和大典场所。第3、4号宫殿中间有廊连接,第4号宫殿有火炕设施第5号宫殿为阁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宫室、衙署与里坊严格区分功能分明,尽显当年渤海王宫的恢弘气势。</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感慨万端的,是遗址边带玻璃罩的古井,还有门楼台上排列规整几近磨平的66块柱础石,仿佛从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走来,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岁月。</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yT8HBJH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唐朝最先进的属国渤海国,是怎样被野蛮的契丹人灭掉的。</a></p> <p class="ql-block">宁古塔文化最具影响的是宁古塔流人文化,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诗人吴兆骞、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思想家吕留良后裔等都曾流放于此。在悲惨境遇中勉强生存的流人,为边疆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r.baidu.com/r/1ICZ7ySuOw8?f=cp&rs=856329&ruk=4_2ElWE2E2ox5IH1pC9l1g&u=18b72826be6ada5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宁古塔为什么成为流放地 】</a></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古老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还是清初的宁古塔,都已消散在历史中,不过镜泊湖的水依旧从吊水楼瀑布飞流直下。昔日边疆的苦寒之地,已经变成了现在旅游和避暑胜地。渤海王国,悄悄地消失在白山黑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施正威 · 手机拍摄于镜泊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