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老爸掌舵,我看景(十)

小礼

<p class="ql-block">早上一早就从类乌齐县出发。</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7日,十八军在江达县岗托村金沙江畔打响了解放西藏第一枪,随后在此建立军营。</p> <p class="ql-block">路上又遇到了一群猕猴,这次有一只胆子很大,居然直接跳到后视镜上去了,如果没关车窗有可能会进车里去呢!</p> <p class="ql-block">珠古寺</p><p class="ql-block">它的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色阿•美修多吉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建寺的一块宝地。一天色阿•美修多吉经过俄洛镇珠古寺时,将随时携带的占卜毛线团(藏语音译珠古)随手交给他的侍从,待从一不小心将占卜毛线团滑落在地,毛线团滚路至平坦的珠古村山腰平坝上。经过色阿•美修多吉占卜后确定此处为最佳建寺灵地,为此色阿•美修多吉于1256年创建了寺庙,取名珠古寺(意为由毛线团选择建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了昌都市,吃了一顿烂蹄花,好吃。</p> <p class="ql-block">强巴林寺是康区建寺最早、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p><p class="ql-block">强巴林寺的“强巴”二字,正是源于强巴佛殿内最初供奉的强巴佛像,殿内采用“两层阁楼式”结构,上层天窗可引入自然光,光线恰好落在佛像面部与胸前,既突出了造像的庄严感,也暗合“佛光普照”的宗教意境。</p> <p class="ql-block">来到德格印经院</p> <p class="ql-block">在德格印经院,我们正驻足观看工匠们手持木版、蘸取油墨,专注印刷经文的场景,身旁一位负责监督的老爷爷忽然注意到我们。他没有丝毫生分,主动笑着招手,热情地领我们往印经院深处走。从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雕版库房,到工匠们代代相传的印刷技法,再到每部典籍背后的历史渊源,老爷爷都讲得细致又生动——那些藏在木版纹路里的岁月、印经人坚守的匠心,经他轻声一讲,仿佛都鲜活了起来。原本只是偶然驻足的参观,因这份不期而遇的温暖指引,变得格外珍贵难忘。</p> <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有独特的“不开灯”场景——其核心的藏版库与印经工坊,至今仍保持着“自然光照明”的传统,几乎不使用人工灯光。</p><p class="ql-block">这一做法源于对木刻印版的极致保护:印经院珍藏的近33万块木版,多以桦木为原料,经复杂工序制成,虽防虫蛀、耐磨损,但长期暴露在人工灯光(尤其是含紫外线的光源)下,仍可能导致木版开裂、油墨褪色。而印经院建筑本身暗藏巧思,高窗、天井的设计能引自然光均匀洒入,既满足工匠们辨色、校对、印刷的操作需求,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光线对木版的损耗。</p> <p class="ql-block">印版清洗甘露丸是印版清洗后的残留物质。德格印经院等机构在清洁木刻印版时,会用软毛刷、棉布蘸取清水(部分会加少量中性清洁成分去除顽固油墨)擦拭版面,清洗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油墨碎屑、木质纤维、灰尘,甚至微量清洁成分的混合液体或絮状物。这些物质是清洁印版时自然形成的“混合物”</p> <p class="ql-block">路上来到甘孜会师陈列馆</p><p class="ql-block">该馆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在甘孜的胜利会师,十八军入藏驻扎并修建机场的经过以及一系列光辉事迹。主要展示了甘孜县是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之地,1936年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和四方面军会师,并和32军一起组建了红二方面军。</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展示了五世格达活佛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所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雀儿山隧道北侧矗立着川藏公路十八军英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纪念碑高33米,象征着川藏公路3300公里的征程,铭记着当年300余名战士在此修路时英勇牺牲的历史。碑顶为藏族建筑风格,镶嵌着红五角星,“川藏公路十八军英雄纪念碑”12个大字庄严肃穆。其旁有“十八军将士精神永存”的雕塑及“峥嵘岁月”浮雕,生动展现了十八军将士当年修路的艰难场景。</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雕像上系满哈达,当年十八军战士为修建川藏公路,克服艰难险阻、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深深敬仰与缅怀,寄托着对英雄们的感恩与崇敬之情,也彰显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山顶是白色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些岩石的层理构造和褶皱形态真的很有意思!它们就像一本“地质史书”,层层叠叠间记录着漫长岁月里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变化等故事。看着这些纹路,仿佛能想象出过去这里是海洋、湖泊,还是经历了剧烈的板块挤压!</p> <p class="ql-block">在甘孜县吃的午饭,旁边的湖旁有一群人在“耍坝子”!彩色的帐篷支在花丛边,酥油茶的香气混着笑声飘过来,一看就满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观音桥镇!看起来不像一个镇呢!</p> <p class="ql-block">几只藏香猪慢悠悠横穿马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达维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新的历史性转折,壮大了革命力量,为进一步粉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开创新的革命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红一、四方面军继续北上,并于6月26日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明确提出“北上抗日、建立川陕根据地”的战略目标。</p> <p class="ql-block">云海</p> <p class="ql-block">来到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汶川映秀震中区域,纪念馆旁的地震体验项目让我们短暂触摸到了灾难的余温。体验结束后,和经营体验区的老板闲聊,意外得知他是当年地震的亲历幸存者。“现在你们感受到的,连当时真实震感的三十分之一都不到。”他的话很轻,却像重锤般砸在心上,让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过往多了几分敬畏与心疼。</p> <p class="ql-block">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笑猫日记·那个黑色的下午》!它没有用沉重的文字直接讲灾难,而是借笑猫的眼睛,把汶川地震里的恐惧、温暖和坚守揉进了故事里——比如笑猫拼命寻找失散的家人,比如废墟里陌生人之间的互相搀扶,还有那些在灾难中长出的希望小芽。</p> <p class="ql-block">晚上吃的非常新鲜的黄辣丁!下锅时还是活着的呢,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首尾呼应!到家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