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鋼琴家系列”-26

Henry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凯瑟琳·科拉德演奏德彪西前奏曲集 第一卷 - 夜晚的空气中回荡着声音与香气(第四首)</p><p class="ql-block">Préludes Book I - Le sons et les parfume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r (IV)</p> <p class="ql-block">法国🇫🇷钢琴家凯瑟琳·科拉德 Catherine Collard (1947-1993)</p> <p class="ql-block">生于钢琴🎹世家,父亲 André Collard 是业界知名的钢琴家</p><p class="ql-block">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伊冯娜·勒费布尔 Yvonne Lefébure 与热尔梅娜·穆尼耶 Germaine Mounier 两位名师</p><p class="ql-block">17岁拿下钢琴一等奖,19岁再夺室内乐一等奖……</p><p class="ql-block">46岁时因癌症离世</p> <p class="ql-block">1969年,22岁的科拉德</p> <p class="ql-block">伊冯娜·勒费布尔在巴黎音乐学院的课堂(凯瑟琳·科拉德,后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凯瑟琳·科拉德 Catherine Collard 演奏德彪西练习曲《为复合琶音而作》片段</p> <p class="ql-block">▲凯瑟琳·科拉德 Catherine Collard 1989年演奏舒曼《幻想曲》片段</p> <p class="ql-block">▲凯瑟琳·科拉德 Catherine Collard 演奏海顿第62号奏鸣曲,降E大调,作品 XVI:52 - 第三乐章:终曲,急板</p><p class="ql-block">Sonate No. 62 en mi B majeur, Hob.XVI:52 - III. Finale presto</p> <p class="ql-block">▲凯瑟琳·科拉德 Catherine Collard 演奏舒曼《童年情景》作品15号 (片段)</p><p class="ql-block">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 </p> <p class="ql-block">▲凯瑟琳·科拉德 Catherine Collard 演奏莫扎特《为钢琴而作的第十四首奏鸣曲(降调小调),作品编号 457 - 第三乐章,极其快板》</p><p class="ql-block">Sonate pour piano no. 14 en ut mineur, KV 457 - III. Assai allegro</p> 妹妹玛塞琳·科拉德(Marcelline Collard)的回忆 <p class="ql-block">音乐。终日与音乐为伴。这一切想必从我们在母亲腹中便已开始!</p><p class="ql-block">父亲是钢琴家。他曾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Ecole Normale),师从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 Cortot)、伊冯娜·勒费比尔(Yvonne Lefébure)、娜迪亚·布朗热(Nadia Boulanger)和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在获得音乐会演奏执照及法国音乐大赛(General Competition)卓越奖首奖后,又斩获数项国际奖项,随后开启持续数月的环球巡演。</p> <p class="ql-block">我与凯瑟琳(Catherine)相差四岁:我生于1951年,她生于1947年。十一岁时,我报考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的舞蹈班。初试排名第一,却是凯瑟琳替我去看录取名单——我实在缺乏勇气。至今仍清晰记得她看到结果时发出的欢呼。十七岁时我转换方向,进入巴黎国立高等戏剧学院投身表演事业。</p><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巴黎朗通内街(rue Lentonnet)的公寓。对街住着巴尔布列姐妹(sisters Barbulée),一位是声誉卓著的钢琴教师,另一位则是让·阿努伊(Jean Anouilh)最钟爱的女演员。</p><p class="ql-block">正是在这里,四岁的凯瑟琳开始学习钢琴——进展十分缓慢,直到父母迁至索镇(Sceaux)。我们与邻居相处融洽:毗邻的公寓住着国家交响乐团的一对提琴手夫妇,楼下则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全科医生。</p> <p class="ql-block">那时凯瑟琳八岁;她停止了钢琴学习,进入居里夫人中学(Lycée Marie Curie)就读。她总习惯把脚搭在墙上,这个不幸的举动屡次惹怒校方,在多次警告后终被开除!</p><p class="ql-block">她十四岁重拾钢琴。数月后考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p><p class="ql-block">凯瑟琳十八岁离家时,我年仅十四。我们都忙于艺术学业。自进入音乐学院起,她便以百分之千的热忱投入钢琴研习。这已成为她生命的全部意义;于我而言,她宛若自未知神域降临人间的使者,为我们传递爱的箴言:升华、超越、精准传递每一位作曲家的呼吸韵律。</p><p class="ql-block">她敬爱热尔梅娜·穆尼耶(Germaine Mounier)——其导师伊冯娜·勒费布尔的助教,这份崇敬想必是相互的。</p> <p class="ql-block">她先后任教于圣莫尔音乐院(CRR of Saint-Maur)与尼斯音乐院(CRR of Nice)。教学既严苛又无比慷慨;她是非凡的导师。学生们敬仰她,至今仍以无尽深情与感激提及她的名字。其中多人已成就事业。</p><p class="ql-block">她的病情并非由她亲口告知;我早于她知晓噩耗。1992年夏,她在法国🇫🇷南部度假时病倒。接到通知后我即刻飞往尼斯,在她病榻前守护三周直至她转回巴黎。遵医嘱未能告知她癌症诊断——那是我生命中最绝望的时刻。待她返巴黎后,残酷的化疗方案必须启动时才得以说明……</p><p class="ql-block">我对凯瑟琳最后的记忆,停留在她临终的床榻。</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