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薛家坪字校教书,每月给陈彬的报酬是;三十斤小米四十五斤面。陈彬吃剩下的粮食,他就背回霍家沟村家中,但也常常所剩无几,因为常有接头、来往过河留宿的人,也要在陈彬那里吃饭。</p><p class="ql-block"> 接待同志</p><p class="ql-block"> 为了地下工作的顺利开展,陈彬无私的贡献出自己的余粮,从不和组织上斤斤计较。在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请友人吃饭就是较高的礼节。别小看了这一餐饭;千百年来频发的大饥荒,饿得连树皮都啃食干净的人们,卖儿卖女,甚至有了人吃人的现象。光绪年间的大</p><p class="ql-block">饥荒人们记忆犹新,老人们常说:光绪三年,那时候人的肚皮像纸一样薄,能看见肚皮下的菜色。</p> <p class="ql-block"> 高学权(陕北老红军,南下后任成都茶厂厂长)回忆当年,说他经常到薛家坪小书学校去联络时,到了吃饭的时间,陈彬就做"油面搓搓"、"土豆擦擦"、"油面旗旗"给他吃,(这是用油面手搓成两头尖再蒸熟吃的面食),还有一种吃法叫"猫耳朵",两人常常一边用手搓,一边交换情报,他当时负责陕西方面的地下人员的接待工作和陝北所需物资的采购。陈彬边搓边说:"老高啊,在我这只能用攸面搓搓!待你了,连个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陈彬教书的薛家坪村小院内的两棵大槐树还在。</span></p> <p class="ql-block">菜都没有,村里的受苦人连这个也不大吃得上。</p><p class="ql-block"> ′高学全说:"看你说什呢,这已经很好了,偶(我)在陕北还吃黑糠窝窝呢!说你这村里贫穷,这是事实,但在陕北还有更贫寒的村子"陈彬说:"那咋讲呢?"高学权皱起了眉头说:"陕北是全国四大缺水地区,有的村子两、三百号人的水源仅是两三个脸盆大小从地下渗出的带黄泥的泉水,舀上半桶就干了,再等一、两个小时才能再舀半桶,村里人排水常常从清早排到太阳落山,别说浇田地,连喝的水都不够,"又说:"连洗脸都看成是浪费水,老乡家十天半月,叫孩子们乖乖的拍成一排,母亲先在嘴里含一口水,先把水喷在大孩子的脸上,小一点的孩子,会用小手接住哥哥姐姐脸上流下来的水滴,拍在自己脸上算洗一次脸,还笑嘻嘻的。大人出远</p> <p class="ql-block">门,提水的地方山路太远,小孩去不了,用醋瓶装一瓶混混的水,是他生活几天的生命水,唉,我看了都心酸!所以最穷的地方还不是你们这,要不红军为啥打土豪,要跑到山西打阎锡山?陕北实在活不下去嘛。"陈彬听得睁大了眼睛,说:"看看看、牺惶的!"高学全说:"当然延安就好多了,严重缺水的山村,队伍都不敢去,就是要去工作都要想法带点水去。不然的话,老百姓会拿出自己和孩子都舍不得喝的水,给你喝,而且是用细纱布滤了又滤的水,到夏、秋季偶尔下几次雨,老百姓要把雨水收在水窖中。下雨了,孩子们更是欢喜的去让雨淋吧!"陈彬说:"我还第一次听你说,我们村沟里还有清泉,是好多了!"这样严重缺水的村庄庄稼的收成笑嘻嘻的。大人出远门,提水的地方山</p> <p class="ql-block">路太远,小孩去不了,用醋瓶装一瓶混混的水,是他生活几天的生命水,唉,我看了都心酸!所以最穷的地方还不是你们这,要不红军为啥打土豪,要跑到山西打阎锡山?陕北实在活不下去嘛。"陈彬听得睁大了眼睛,说:"看看看、牺惶的!"高学全说:"当然延安就好多了,严重缺水的山村队伍都不敢去,就是要去工作都要想法带点水去。不然的话,老百姓会拿出自己和孩子都舍不得喝的水,给你喝,而且是用细纱布滤了又滤的水,到夏、秋季偶尔下几次雨,老百姓要把雨水收在水窖中。下雨了,孩子们更是欢喜的去让雨淋吧!"陈彬说:"我还第一次听你说,我们村沟里还有清泉,是好多了!"这样严重缺水的村庄庄稼的收成情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说话间,这时攸面搓搓煮好了,陈彬在盛攸面的碗里放上广几颗炒黄豆,两人吃起来。高学全说:"咱还看不出来,你做的攸面还挺香的"陈彬说:"那是你肚子饿了。</p><p class="ql-block"> 当年坚持清廉的于成龙在江南关帝庙办公时,恐怕连这攸面搓搓疙瘩汤还吃不上,他就连当上两江总督还吃糠窝窝,咱普通百姓一个,还能挑个啥呢?"又说:"他请下面的官员吃饭,是</p> <p class="ql-block">是米粥和煮山药蛋,外加自己种的清水煮青菜。官员问他何以如此节俭?他说能省一顿饭, 便能接济一个老百姓,何乐而不为?所以在他治辖之地,官员都不敢贪腐"(据有关清史记载于成龙去直隶上任,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几 </p><p class="ql-block"> 十年后两人都在在成都工作,两位老战友还常忆起这段往事。谈茶之余,高学全照例不忘叫郭玉梅:"弟妹呀,唉,我老忘不了老陈做的土豆擦擦,来上一碗吧!"。说罢两人便会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应对“事变”</p><p class="ql-block"> 1938年的下半年,阎锡山派晋绥军郭宗汾的71师在离石搞了师管区,郭宗汾要用武力来包围三区的区公所,那时抗日区长苏桐凤住在王家山,县武委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车守珠,曾任离石县武委员会主任、中共离石县委宣传部长、中共离石县委第三书记等职。建国后,曾任西康省委农工部副部长、雅安市委书记、中共四川工学院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主任车守珠,受离石县委派从军渡到河西,与359旅联系准备武装斗争,路过王家山时,他向苏区长传达了县委的意见"现在统一战线逆转,要时刻提高警惕阎锡山的捣乱。"。</p><p class="ql-block"> 当车守珠从陕西返回军渡时,军渡的抗日村长高士谦告诉车守珠,王家山已住有71师的征兵队伍。车守珠对高士谦说:“要防止敌人的捣乱破坏和发生意外。”他俩相跟上去王家山找苏桐凤,走在路上天黑了。俩人商量好,如果遇上阎锡山军队查问时,高就说车是军渡的村警。不巧两人在村口就碰到征兵的,拉着枪栓吓唬的问道:"是什么人?高士谦说:"我是军渡的村长要到区公所去"。走到区公所门口发现站了岗哨,</p> <p class="ql-block">岗哨问:"你们是干什么的?"高士谦说:"我们找区长。"哨兵说:"旧区长跑了,被我们打跑了,新区长刚上任,现正忙着哩"。车守珠赶忙说:"好啦!等新区长忙过了再找他,我们先到别人家找口水喝。"走出来车对高说:"不对!赶快跑罢!"。他俩出村后翻沟越岭到了郭家塔村。说到陈彬岳父郭步荣家住一宿再说。正好那天陈彬从薛家坪小学背小米回岳父家,爱人郭玉梅也回了娘家。陈彬把所掌握的情况向车守珠汇报了:是阎锡山的晋绥军71师派了一个排带上他们委派的区长刘金彪来上任,同时企图逮捕苏桐凤区长。苏桐凤是牺盟会委派的,牺盟会委派的就是共产党委派的,所以要逮捕苏区长。由于苏桐凤听了车守珠传达的县委意见,警惕很高,</p> <p class="ql-block">看形势不对,他就带上区公所的人,一起跑到郝家山找游击队去了,苏桐凤和区上的干部们,这才逃过了一劫。</p><p class="ql-block"> 郭玉梅看车守珠和高士谦还饿着肚子,赶忙给车守珠和高士谦做的吃了饭,车守珠又和陈彬聊了会河西八路军的情况,车守珠又让陈彬继续注意掌握阎军的活动情况。当晚他们就在陈彬岳父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才返回郝家山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黄河夜渡</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日寇进占离石县城,陆续从离石城撤退出来中共离县委书记张蕖、县公安局局长杨青松和高如山、王大昌带着离石县游击一大队的和动委会的赵丽生、高昭一、赵酒光、刘大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大昌,曾任离石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建国后南充地区专员,北京航学学院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等同志,在王老婆山坚持斗争,和敌人周旋半月余,被敌人追着围剿活动困难。</p><p class="ql-block"> 3月下旬上级决定:为保存实力,将动委会这部分文化程度较高,又是外地口音的外省人,他们不便在当地坚持工作的非战斗人员,送过黄河到延安去学习。而高如山、王大昌是离石县柳林镇本地人,留下坚持武装斗争。高如山、王大昌知道碛口、柳林,军渡等渡</p> <p class="ql-block">沿河渡口均被被日军占领,想按常规从这些渡口渡河肯是不行了,所以安排张蕖他们一行,选择在碛口和军渡两镇之间的薛家坪偷渡黄河。</p><p class="ql-block"> 高如山、王大昌通过离石县公道团长韩昌泰,在碛口找到动委会的薛玉龙和在薛家坪学校教书的陈彬,要他们安排张书记一行过河。陈彬说说:"正好!我这刚好还有八路军120师的侦员也急着过河,今夜就让他们过河。"于是找来船工,用羊皮筏子把张蕖他们分为两组过河。乘夜深人静之时,在孟门古渡口偷偷地把他们送上筏子,谁知筏子划到快要靠黄西岸时,筏子被黄河中异常坚硬硬的大冰冰块撞散,筏子上的三人一齐落入冰冷的水中,幸好离岸不远</p> <p class="ql-block">了,脚能够着河床底,在岸边接应的老乡帮助之下,将他们抢救上岸幸得脱险。又把张蕖书记、刘大学、赵迺光三人送过黄河,他们在吴堡县的斜沟村汇合后,赴延安学习去了。</p><p class="ql-block"> "被围困生话好苦呀,黄土高原上寒风刺骨,大风能将小石块儿吹起扑面打来。我们的武装是刚组织起来的地方农民武装。装备、武器更差,只有几十支步枪,没枪的就佩带手榴弹、大刀片、矛子枪等,还有两匹马,只供领导武装队长骑的。我们缺乏给养,漫游于吕梁山区各村寨。幸好农民群众抗日情绪激烈,忠心耿耿,对我们招待、放哨、侦察,处处给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但敌人在大路上设防严密,层层围困着我们,给我们这支小小武装自卫造成了极大困难。领导们开会研究,计划突围会发生遭遇战,为了保全实力避免有大牺牲,计划遣散非战斗人员,叫我们几个小知识分子过河,介绍到延安进修。领导的安排只能服从,我俩由张渠、赵酒光率领过黄河,此行一共五个人,计张渠、赵酒光、赵丽生、刘大学和我。</p><p class="ql-block"> 附近黄河上有柳林、碛口两大渡口,均为敌人占领,我们只能在两渡口之间寻一可渡之处。这里有一孟门古渡口,河东是离石县薛家坪小村,河西是吴堡县的斜沟村。由薛家坪地方干部找了两名渡工,用门板绑了一个筏子,上放两只酒篓,内装半截沙子,每次摆渡只能乘叁人,其中有一位一二 O 师侦察连长,他刚从柳林退下来,要将柳林军情报告给河西部队,故乘我们过河的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羊皮筏子渡人过黄河之难,何况是黑渡。</span></p> <p class="ql-block">子之便一齐渡过去。由张渠同志发令叫开筏。1938年的3月初,河水冰冷刺骨,有时还有碎冰块儿。筏子扎得不牢,刚过中流,有节绳子断了。事情紧急,连长同志一手拉着我,另一手拉着赵丽生,跳到水中。水有齐腰深。岸边接应的老乡们指示,走这里,走那里,好不容易从黄河脱险。当我踏到河岸沙滩时,我觉得沙子是热的,水的冰冻程度可想而知。在斜沟村一家老乡家住下,换上乡亲们的衣服,将我们湿透的衣裳在火上烤干。这边的乡亲们也很好,给我们送吃的,将热屋、热炕叫我们住下。"赵丽生、高昭一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了离石县城沦陷后,他们从离石县城撤出后,在王老婆山与日本人周旋打游击,让人乘黑夜护送过黄河的这一段经历。</p><p class="ql-block"> 西湾大请愿</p><p class="ql-block"> 随着抗日力量的壮大,日军侵华政策也改为对蒋诱降,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一整套"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后,蒋介石又开始反共了,山西的阎锡山也就紧跟着反共,他调走抗日县长武尚仁(地下党员),安排反共亲日的亲信戚振华为离石县长。戚振华上任后一改武县长的作法,他按照阎锡山的意图,欲取缔牺盟</p> <p class="ql-block">会、武委会和消灭新军,撤换坚持抗日的各级区、村领导人,摧毁抗日群众组织,暗杀抗日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驻在碛口附近西湾村的离石县政府,逮捕了村旺村抗日村长车逢祥,激起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从而引发了</p><p class="ql-block"> 事情是这样的:离石四区张家塔村地主张文信在枣林村当教员时,经常为日军送情报,日军根据他送的情报多次对我进行扫荡,致使我游击队和人民遭受很大损失。经过群众举报,抗日游击队进行了周密侦察,将张文信抓获送到村旺抗日村公所,村长车逢祥即将张文信移送至驻在西湾的离石县政府。反动</p> <p class="ql-block">县长戚振华不顾事实,却将汉奸释放,反诬陷车逢祥村长"违反人权,扣押良民,破坏社会秩序有意扰乱社会治安"将其逮捕。这一让亲者痛,仇者快的倒行逆施行为,立刻引起全县人民的极大愤怒,各地群众纷纷集会抗议,要求释放车逢祥,严惩汉奸张文信。但戚振华对人民呼声不予理睬。在此情况下,中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梁延檀,先后任离石县牺盟分会秘书、特派员、离石县县长,临县三专署粮食科长,晋绥分局行政处副处长、处长。建国后,在重庆市交通部门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离石县委决定声援群众行动,考虑到党组织当时并没有公开,便做了周密安排:由牺盟会出面组织,赵家声为总指挥,县牺盟会特派员梁延檀为调解人,提出"拥护戚县长,打倒白永胜,释放抗日村长车逢祥,惩办汉奸张文信"的口号。之所以矛头不指戚而对准承审员白永胜,是斗争策略,这样做更主动。</p><p class="ql-block"> 为防止阎军沿途袭击,各地牺盟会事先印好请愿书,送达阎军各部请其协助。各区村牺盟会干部带领群众,分四路向西湾村集中。一路由康定带队有孟门镇和陈彬动员的薛家坪小学的学生和群众300多人,在村边两人都合抱不拢的,有千年历史的那棵歪脖子古槐树下集合。然后向西湾出发:一路由刘福旺带领艾掌、艾林等村400余人:一路由</p> <p class="ql-block">由崔映国带领上段、下段等村300群众;一路由穆树旺带领,有吉家塔、穆家坡300群众。沿途很多群众也自发参加,天黑之前到西湾村时已达三、四千人,声势浩大口号声震天。吓得县政府紧闭大门,戚县长不敢出面,直拖到下半夜,他才派出县政府丁秘书出来,由于梁廷檀事先已给丁秘书做了工作,丁秘书代表县政府答复群众,接受群众请愿所提三个条件,请愿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天快亮时,各路请愿群众有序撤离,这次有领导、有组织、有月的群众运之所以成功,是策略运用的好!组织严客!提出的斗争口号准确击中要害!陈彬在这次请愿治动中看到了群众的力量,虽然这时又渴又饿,看到斗争取得的胜利,陈彬感到很充实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不久承审员白永被调走,车逢祥被释放,而汉奸张文信被枪毙。"西湾大请愿"的胜利,打击了投降势力,鼓舞了抗日民众的革命情绪。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人民力量,这也是党利用公开和隐蔽斗争结合的典范、也是坚持抗日统一战线斗争的典范,这事在晋西北影响很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