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平稳且高效地推进临沧市“十四五”第五批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功能定位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同时紧密契合“小学期”制的培训要求,8月29日,耿马县城关完全小学的课题负责人董祥菊老师经过精心筹备,组织开展了一场极具意义的专题培训活动。此次活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实施与素养导向实践”为主题,将目光精准聚焦于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内容,旨在为相关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明确方向和有力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培训过程中,董祥菊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呈上了一场既蕴含理论深度,又具备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价值的教学盛宴,为教师们今后的习作教学指明方向。</b></p> 一、明晰编排, 构建整体观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培训伊始,主讲人董老师紧扣新课标要求,强调研读教材编排体例、建构整体教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明晰“习作单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审美创造”“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详细阐释其归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编排逻辑,引导教师把握“以把握作品文学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向,为后续教学实践筑牢理论根基。</b></p> 二、教学实施:分层推进转化写作知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精读课文与文本语境:挖掘写作密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培训围绕“习作单元”教学实施举措展开细致讲解。在基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环节,倡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究,挖掘文本中的写作知识。以五年级下册相关课文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架构、语言表达等维度,剖析如何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掌握写作技巧的多样运用。同时,依托“交流平台”,借助文本语境梳理写作知识,将零散的写作技巧结构化、清晰化,使学生触摸到写作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与应用策略,为写作实践储备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实践与示范并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聚焦初试身手,分阶段实践写作知识”环节,培训拆解出“第一印象定点观察”“所在事件还原情境”“相关细节锁定特征”等步骤 。以具体教学案例演示如何引导学生从捕捉人物初始印象,到还原事件情境,再到锁定细节雕琢人物,让写作知识在分阶实践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而“立足习作例文,多元化运用写作知识”部分,通过解析《我的朋友容容》等例文,从“典型事例”创作技法入手,指导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挖掘多事例塑造人物的关键要点,把握事例间的内在逻辑,实现写作知识的多元运用与迁移。</b></p> 三.素养导向,闭环育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培训最后,主讲人董老师回归素养导向的写作教学本质,强调“习作”板块应避免机械堆砌写作技巧,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恰当运用知识。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设计展现的“知识习得—实践应用—能力内化”学习闭环,生动诠释了写作知识源于语言运用需求、又服务于语言表达艺术提升的理念。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为纽带,以能力生成为目标,让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b></p> 四.培训成效与展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培训参与度高,教师们认真学习、积极记录,对“习作单元”教学有了更系统、深入的理解。培训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融入课堂,尝试分层推进写作知识转化、情境化运用写作技巧,助力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双提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未来,耿马县城关完全小学将持续聚焦语文教学重难点,开展系列教学研讨与培训活动,以研促教、以教提质,不断优化教学实践,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学校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蓄力前行,让统编教材的育人价值在课堂中充分彰显,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成长筑牢坚实根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