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朝外一条街

拍摄于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 <div>2025年5月初的印巴空战让我们的歼-10C战机、霹雳-15导弹名声大震,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以预警机为核心的作战体系在当今乃至未来空战中的重要作用。</div><div><br>提到预警机就不能不提到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的王小谟。<br><br></div><div>前些日子,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人民出版社和航空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小谟传》。<br><br></div><div>王小谟毕生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是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br><br></div><div>1962年的一天,在苏联撤走专家后不久,领导找到王小谟,让他负责做原来由苏联援建的383三坐标雷达项目(早期的雷达只能给出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二维坐标,不能给出高度。20世纪60年代,三坐标雷达成为当时国际雷达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他问跟谁一起做,回答是“就你一个人先做吧”。<br><br></div><div>后来研制队伍才慢慢扩大。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王小谟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制成功。<br><br></div><div>王小谟主持设计研制的383三坐标雷达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时立了功。<br><br></div><div>383三坐标雷达的成功,不但填补了我国三坐标雷达的空白,开拓了我国三坐标雷达设计研制的新领域并由此发展成为一个雷达装备系列。<br><br></div><div>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横空出世,我国因此进入三坐标雷达技术世界先进行列,在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br>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鉴于空军解决急需购买国外相关装备,开始与以色列接触,洽谈预警机合作事宜。<br><br></div><div>预警机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机种。二战期间,雷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之能有效地探测远距离目标。但是,雷达波是直线传播的,而地球表面却是弯曲的,这就限制了地面雷达的探测范围。要想让雷达探测得更远,就必须增高雷达距离地面的位置。因此,雷达便被架设在了高山上。<br><br></div><div>20世纪70年代,美英苏先后研制的新一代预警机都安装了性能更好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并装有敌我识别、情报处理和电子对抗等设备,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监视低空入侵目标,还可以指挥已方战斗机进行拦截和攻击,自我保护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br><br></div><div>在与以合作之初,王小谟就提出了同步研制的方案,曾遭到单位一高层的反对,认为,明明与以色列签订了合同,还搞什么同步设计,多此一举<font color="#ed2308">(207页)</font><font color="#333333">。</font>但,王坚持已见并统一了思想。<br><br></div><div>1999年,当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得知中以合作情况后打电话给以总理,厉声要求“必须中止与中国的合作”<font color="#ed2308">(203-204页)</font>。在以色列撤消合同后,在王小谟的领导下,仅用一年时间,就拿出了样机。面对撤消合同的压力,王小谟并未慌乱,因为他和他团队的同步研制工作,早已为预警机国产化准备好了方案和可试飞的科研样机。<font color="#ed2308">(208)</font><br><br></div><div>我国预警机的研制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与努力,在发展进度与技术水平上已稳居该领域的世界前沿。 空警-500作为我国新一代预警机,首次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标志着我</div><div>国预警机的设计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r><br></div><div>2013年1月,王小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br><br></div><div>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br><br></div><div>让我们向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于敏、黄旭华、王小谟等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致敬!<br></div> 1. 2.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横空出世,我国因此进入三坐标雷达技术世界先进行列,在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当初,接手这项任务的只有他一人 4.在与以合作之初,王小谟就提出了同步研制的方案,曾遭到单位一高层的反对,认为,明明与以色列签订了合同,还搞什么同步设计,多此一举。 5.八卦一下,王小谟的家世与那个曾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