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川省梓潼县演武乡七曲山风景区,有一通《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该碑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立,碑体高2.6米,宽0.86米,厚0.18米。碑的中央以正楷阴刻“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八个字,每字尺寸为0.3×0.2米。碑石的侧面还刻有“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仲夏知梓潼县事昆明桂梁材立”的题记。碑座为龟形贝屓造型。是记载唐玄宗避乱蜀地的重要石刻文物。20 15年十月的一天,为尽快推出《碑刻里的中国》一书,我们从梓潼县城包车来到了这里。不曾想,在这里发生了我访碑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一一竟被一头牛追了几百米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起兵反叛,借口讨伐逆臣杨国忠,举兵直攻京城(史称安史之乱)。次年(756年)六月,安禄山攻破长安门户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唐玄宗李隆基听从宰相杨国忠的建议,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二日暗中逃离长安,十三日到达咸阳附近的便桥。途中,他们经过的城池官吏和百姓全部逃跑,无人接待。李隆基及王公贵族有人献上饭食,而将士们只能忍饥挨饿。十四日,李隆基一行人抵达马嵬坡驿站。禁军因饥饿和愤怒,认为祸乱都是由杨国忠引起,要求处死他。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煽动士兵,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其尸体被肢解,头颅挂在西门外示众。随后,士兵们又包围驿站,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以防日后报复。唐玄宗在亲信宦官高力士的劝解下,被迫同意赐死杨贵妃。杨贵妃被缢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其尸首被示众以安军心。这就是著名的马嵬坡事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传,在去成都的途中,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梓潼上亭铺驿站夜宿。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驿亭檐角的铜铃被风吹动,发出“郎当”的声响,似乎是杨玉环在轻唤“三郎”(李隆基的乳名叫三郎)。唐玄宗闻听雨中铜铃声,从而触发了对杨贵妃的思念,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所标示的就是这一事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几经周折找到这个地方时,发现石碑上竟然拴着一头牛。牛的主人已不知何处?起初我们并没有在意,径直的向石碑走去。可当我们接近石碑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也许是由于司机师傅穿的是一个红色的T恤,从而刺激到了牛。于是它便径直向我们飞奔而来。事起仓卒,我们只好本能的向四周躲闪。由于我最先靠近了石碑,从而只好沿着碑的外廊飞跑起来。我在前边跑,牛在后边追。整整跑了三圈,才躲过了牛的追击。回头一看,万幸!分明是石碑救了我们。原来牛在奔跑的过程中,其绳一道道的被缠在石碑上面。谢天谢地!可谓有惊无险。纵是如此,我们也是半天才回过神来。不久,牛的主人回来了。在向我们表示歉意的同时,将牛牵到了外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虽说已过10年,可每每想起这一幕来,总是要生出一番感慨。访碑途中的经历,于我而言虽说履次涉险。比如曾被狗咬过,裤子多次被树枝刮破过,朋友的车胎更是多次爆过。可被发了疯的牛追赶,则是独一份。可谓别开生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