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活 着</p><p class="ql-block"> 文/鹿 鸣</p><p class="ql-block"> 若不是《喜马拉雅》与《微信读书》这类“听书”平台的存在,三年前,我或许早已在绝望中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一切源于三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天祸”。它如同一记无情的重锤,将我的一条老腿骨硬生生错位成了两把锋利的“陶剑”。命运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把我推进了军队的一所骨科医院,我在那病床上,一躺便是漫长的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出院后不久,那个曾视工作如生命的我,拄着双拐,倔强地回到了工作岗位。然而,很快我便察觉到,自己在这个单位里,已然不再重要。领导们出于照顾,不再安排我下乡,工作派发也变得极为稀少。曾经“门庭若市”的办公室,如今连路过的人都刻意绕开,仿佛我成了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我明白,这并非领导不再“关爱”我,也不是同事们过于“势利”,而是残酷的现实已然将我“边缘化”。从此,我的每一天都如坠深渊,痛苦得“生不如死”。</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深陷绝望的泥沼,几近被黑暗吞噬之时,女儿的一个贴心推荐,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闯出了那道“阎王关”。</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女儿看到失魂落魄的我,心疼得眼眶泛红。“老爸,别这么消沉,你就找点书来读一读吧!”她轻声说道。</p><p class="ql-block">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读书?读久了,我这双老花眼可吃不消啊。”</p><p class="ql-block"> 女儿眼睛一亮,兴奋地说:“网上有个平台,那里的电子书不仅能看,还能听呢,你可以选择听书呀!”</p><p class="ql-block"> 这听起来,倒真是个打发无聊、消解时光的好办法。</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一晃三年就过去了。被单位“边缘化”三年的我,再过五个月便要迎来退休的日子。可此时的我,内心却“心平气和”,没有旁人意料中的那种“焦虑”与“恐慌”。</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这三年里,听书早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细算起来,远不止三年。因为这三年间,除了洗澡时不敢用手机听书外,无论是走路、吃饭、如厕,甚至是睡觉的时候,我都沉浸在“听”书的世界里。如此算来,我“听”书的时长,至少也能抵得上十年。</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不可能再去听那些枯燥的“业务理论”书。除了偶尔涉猎《国际风云》《军武面面观》这类“天下大事”的内容,也不再关心“焦点访谈”之类的“时政”。这“十年”里,我专心致志读完的书,除了文、史、哲这一类,便是我特别钟爱的地理类书籍,像《地理狗看世界》等。因为,我早已在心中规划好了:退休后,就去周游全世界!</p><p class="ql-block"> 我自信,这“十年”里“听”过的书,已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若去一家“文理学院”,冒充一下“史学博士”,扮一个“文学教授”,似乎也并非难事。</p><p class="ql-block"> 最重要的是,我仿佛开启了“第七感觉”,学会了即使在睡梦中也能听书。不然,如今的我,怎能让那些早已被我“收入囊中”的美词妙语,在梦里将我“折腾”得死去活来?我脑海里的“灵感”,又怎会如“咕咕清泉”,一直不停地汩汩涌出?</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应该是,实实在在地还“活”着。</p>